六、看她到了命运的猎猎旗旌(1 / 1)

在正史的记载中有个传说:秦始皇在世时,方术家曾提醒他:“东南有天子气”。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说东南方向潜藏着可能要成为天子的人。这对秦始皇来说是一个心腹大患。大秦的江山是要世世代代坐下去的,那么这个潜藏在东南方的有天子气的人,就是大秦帝国最危险的敌人。

因此,秦始皇才向东南方向巡游,用自己的真正的“天子气”来镇压这尚未形成气候的潜在威胁。当然,这些刘邦是不可能知道的。

而且刘邦潜于芒砀的时候秦始皇已经成了古人,即使知道秦始皇南巡的目的,刘邦也大可不必在意。那个时候的刘邦虽然由亭长变成了山大王,但日子却是十分的惬意,队伍在一天天壮大,丰沛一带的人知道江湖上名声响亮的刘家老四在拉队伍,纷纷来投,他的队伍滚雪球一般的壮大起来。

这些“沛中子弟”进山,当然离不开吕雉的引导和刘邦那些朋友的接应。

吕雉这个时候很坚定地成为丈夫的政治助手。她通过舆论,精心地对刘邦进行“形象包装”,把“斩蛇”、“云气”之类的传说一步步神秘化,泗水民众所熟悉的那个刘亭长,在人们的眼里突然一下子陌生起来、神秘起来。其次,她组织联络刘邦的一群朋友,如樊哙等人,建立了一条地下后勤保障线,以确保芒砀山的军需供应。

同时,她还说服了刘邦那一群老朋友,让他们为芒砀山提供尽可能更多的援助,与刘邦一起共图大计。萧何秘密地把他族人中的几十个青年人送上了芒砀山。后来大汉立国,论功行赏,萧何居元功第一,这是个很重要的筹码。刘邦对那一帮子追随他出生入死的将领们说:你们不要对萧何不服气,当年起事时,诸君独以身从我,多的也就带了两三个人,可是萧何举宗数十人都来投奔,这个功劳我怎么能忘呢。

可是刘邦这支队伍在芒砀山上隐伏了几个月,并没有什么大的行动,而且连一句反秦的口号也没有喊出来。这样下去,路往哪里走?

正在这时,一个意外的事件就在他们身边发生了。

就在这年八月,有两个楚国的故民陈胜、吴广,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举起了义旗。

大泽乡这地方,离沛县不远,离芒砀一带就更近。他们起义的原因,与刘邦亡命芒砀居然十分一致——他们被发戍渔阳,因大雨失期,在“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的绝境中,他们果断地选择了后者。这九百个农民,举着挂在竹竿上当旗子的破布片,迅速占领了大泽乡,又迅速攻下了蕲县县城,接下来又在十天时间内,连续攻克了五座县城,所到之处,农民纷纷响应,到他们攻打陈县(今河南淮阳)时,已经有了六七百乘兵车,千余骑兵,几万步卒,是个很像样子的集团军了。所以县令、县尉还没交手,就跑得不知去向。

秦始皇晚年,在楚地秘密地流传着一句口号,叫“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说明楚地人对强秦的反抗意识是非常强烈的。陈胜大军攻下陈城之后,当地的长老乡望纷纷前来对他们表示支持,连孔子的后裔孔鲋也来投奔。这些人中,就有刘邦的老师张耳。张耳是个清醒的政治家,在一些父老劝陈胜应该称王的时候,只有张耳劝告陈胜应乘胜西进,派人分立六国后代,而不宜先称王,以“示天下私”。可是陈胜虽然特别尊重张耳,但对他的劝告却当成耳旁风,马上自立为王,号为“张楚”。

大泽乡的义旗一举,天下马上大乱,原属六国地区的郡县纷纷举事,杀死守尉、县令、县丞,响应陈胜吴广,并相继自立为侯王。各地方官员的神经都快崩断了,沛县县令,自然也如坐针毡。

沛令召集僚属们商议该如何应对这个严峻的局面。县令怕自己成为革命的对象,有意要主动响应陈胜义举,萧何、曹参却不同意。他们说:“你是秦的命官,又是外地人,如今想背叛朝廷,恐怕沛县的子弟不会跟你走的”。

他们给县令出了个主意,把沛中在外流亡的人召集回来,赦免他们逃亡的罪责,依靠这支力量来号召沛中子弟,则会一呼百应,这些人都会听你的调遣了。在这些流亡的人中,刘邦是个大山头,只要把刘邦召回来,其他人就会闻风而归附。

沛令问:“怎么能找到刘邦呢?他当初逃亡的时候,抓了他那么长时间也没找到他的影子”。

萧何、曹参说:“让樊哙去找呀,樊哙准会找到他的。”??

于是樊哙就奉命进山了。这一回,他可是名正言顺进山的。

陈胜、吴广把世界搅得天翻地覆的时候,项梁和项羽叔侄也在会稽举起反秦的大旗。

而这时,刘邦仍然按兵不动。他在隐忍地等待更为成熟的时机,而且他感觉到这一天已不遥远。

接到樊哙转达的沛令的召请,刘邦决定立即率领队伍出山。

沛令是个疑心很重的人,樊哙进山后不久,他就开始反悔了。为什么反悔呢?你想刘邦这支队伍有几百号人马,万一他们要是趁机夺了我的权,我连自己的脑袋也难保住!所以沛令反悔了。他后悔不该让萧何、曹参这些人“忽悠”得自己乱了方寸,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他赶紧下令关闭城门,全城戒严,并下令搜捕萧何、曹参,把这两人作为刘邦的内应处以极刑。

最早得到这个消息的是夏侯婴——那个英俊的马车夫——情急之下,他调动了县府里所有的马车,将萧何、曹参等在城门还没关闭之前急送出城。

那时,刘邦正带领他的队伍走在路上。

萧何、曾参在路上迎往了刘邦,向他报告了沛令反悔的事,刘邦并未在意,命令队伍继续前进。

到了城下,见城门紧闭,城墙上戒备森严,守兵不够,县令把县城中的父老子弟统统驱赶到城头上来防守。刘邦就在萧何的授意下写了一篇致沛县里社父老的布告,用羽箭射到城上去。布告大意如下:??

天下苦于秦朝的暴政已经很久,现在父老们替沛令守城,然而各路英雄皆已起兵抗秦,兵旅所至,恐沛县也将会有屠城之难。父老们不如响应义军,擒杀县令,从子弟中选择一个可做首领的人共尊奉之,和各路英雄站到一起,那么家园才能得以保全,不然,父老子弟玉石俱焚,那是很不值得的。

父老们看了布告,认为刘邦说得在理,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当即发生民变,率子弟们杀了沛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党众进城。城里有那么多刘邦的好友、亲戚,故交,完成这次政变,自然少不了他们推波助澜。

父老们一致推选刘邦任沛令,刘邦谦逊地表示:如今天下方乱,诸侯并起,假如推举出来的领头人不胜任,可能会导致一败涂地。我不是珍惜自己的身家性命,只怕自己才能薄劣,不能担当重任,这是件大事,大家应该慎重对待,推选出合格的领头人。

萧何、曹参在人们的心目中也有比较高的威望,但是他们都是文吏,做事情考虑得周全,惟恐这一场风起云涌的反秦运动一旦失败,秦朝要算总帐,那时候领头人可是要被满门抄斩的啊。所以他们一致把刘邦推出来当头。

诸位父老更是表示:我们都知道刘季您有贵人之相,而且我们已经向神占卜过了,你出来当我们的领袖,是最吉利的,您也就别推却了。咱们沛县父老的安危,从今天起就系在您身上了。

刘邦又谦让了数次,见父老们态度诚恳,只好接受了众人的推举。按照秦统一前楚国的旧制,县令称为县公,于是便称刘邦为“沛公”。

匆匆地走马上任,刘邦对子弟兵进行了整编。又让萧何、曹参、樊哙等分头往各乡招募乡勇,募得三千子弟,全都换上了崭新的军装,排列在县衙前广场上,举行祭告战神蚩尤的仪式。

刘邦为什么要祭蚩尤?蚩尤是古代传说中的“主兵之神,”也是中华的第一位战神,在部落争夺生存权的战争中,他最以勇猛著称。据说他和他的八十一名兄弟全都铜头铁额,所向无敌。他最先利用自然条件布署战争,最先发明了青铜冶炼,用青铜制造兵器,以先进的科学技术取得战争的决胜权。他善于用兵,讲究战略战术,五兵之气,变化云雾,号“羽林天军”,威震天下。黄帝与之战,九战而九败。后上天派玄女下凡,授以兵法,帮助黄帝战胜了蚩尤。黄帝即命蚩尤主兵,以威服八方。蚩尤死后,天下又开始大乱,黄帝遂画蚩尤形像以威慑天下,人们都以为蚩尤没有死,这才重新安定下来。从刘邦祭蚩尤开始,蚩尤即作为战争之神,被历代兵家所崇仰,世代享祭。

公祭仪式结束,刘邦下令把牺牲的血涂在战鼓和军旗上,他的军旗全是红色,象征着他“赤帝之子”的身份。

接下来任命将领,任萧何、曹参为主要参谋,卢绾为侍从官、夏侯婴、任敖、周勃、灌婴、吕氏兄弟等为将军,樊哙为先锋,把大本营安在他的老家丰邑。

这支队伍出师第一仗,是攻打周围的两座县城——胡陵与方与。胡陵,就在今天山东金乡东南部;方与,在今天山东金乡北一方,这两个县当时没有响应陈胜的起义,所以刘邦要解放他们。

这两座县城是否攻下来了,史书上没有记载。但第一次出征的阵容还是让吕雉心跳加速。她的丈夫由一个小小亭长一下子成了号令千军的沛公,你看他往点将台上一站,那是多么的威严,父亲昔日的预言,已经在向现实发生转变。而且她对丈夫的一系列“包装造势”,也已初见成果。

前一段时间,她带着一双儿女,一直伴随着刘邦隐藏在芒砀山间,陈胜、吴广举帜反秦,天下一呼百应,而丈夫仍然按兵不动,那时一些兄弟沉不住气了,纷纷劝丈夫趁机出兵,丈夫仍然不置一词,现在吕雉知道,原来他在等待一个出山的最佳时机。

吕雉放眼向前望去,她似乎看到了命运的猎猎旗旌,在大风里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