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
三幕喜剧
莫里哀 著
剧情简介
答尔丢夫是个身无分文的浑蛋,他伪装成一个极度虔诚的信徒,获取了奥尔恭的喜爱和赏识,后者是一名富有的前国王警卫队队长。
答尔丢夫在奥尔恭家掌权之后,便试图改造他的家庭,尽力引导他们过上清教徒般的禁欲生活。但他的实际意图是夺走奥尔恭年轻靓丽的妻子。他劝说奥尔恭破坏女儿玛丽亚娜与瓦赖尔的婚约,声称她需要一位虔诚的宗教信徒引导她过上纯洁的生活。而这激怒了奥尔恭的儿子达米斯,因为他正与瓦赖尔的妹妹处于热恋之中。
随后,达米斯撞见答尔丢夫向自己的继母求爱,并当着他的面将这件事告诉了自己的父亲。而奥尔恭对此表示质疑,坚持要达米斯向答尔丢夫道歉。达米斯自然不肯,勃然大怒的父亲当即表示与他断绝关系。
此时,奥尔恭的家庭生活已经一片混乱,但他仍然将一个盒子托付给了答尔丢夫,这个盒子里装有一位流亡朋友的重要信息。一旦信息泄露,则意味着奥尔恭的背叛,同时也会危及到这位朋友的生命。
但奥尔恭对答尔丢夫的忠实和虔诚深信不疑,并将全部财产都转移给了答尔丢夫,请他来替自己打理。此外,为了使二人的联结更为紧密,他甚至希望答尔丢夫能迎娶自己的女儿。
另一边,答尔丢夫的妻子欧米尔则对周遭所发生的事感到苦恼,她设下计谋引诱答尔丢夫,并让奥尔恭躲在暗处偷听。终于,奥尔恭认清了答尔丢夫的真面目,便勃然大怒,命令答尔丢夫离开自己的家,却全然忘记自己已经将房产全部转移到了答尔丢夫名下。
第二天,答尔丢夫行使了自己的法律权利,把奥尔恭和他的家人全都赶出了房子,将一切财产据为己有,还将那个装有奥尔恭朋友流亡信息的盒子交给了国王。幸而国王认出了答尔丢夫正是那个在其他城市留有犯罪案底的无赖,便将他关进了监狱。同时,考虑到奥尔恭在国王警卫队里兢兢业业的表现,国王又将盒子原封不动地还给了他。
分析
前提
坑害他人者必将自掘坟墓。
主使人物
冲突由答尔丢夫推进。
人物
奥尔恭是一名富有的前政府官员,他专横又愚蠢,笃信宗教,且盲目轻信他人。但我们并不知晓这些特性是由何种原因所致。
答尔丢夫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他为人圆滑,说话轻柔,聪明且工于心计。但我们对他的背景一无所知,我们渴望了解他是如何走上坑蒙拐骗的道路,并将手段修炼至如此炉火纯青的。由于我们不清楚他的背景,便只能看到表象,却不知他这些所作所为背后的动因。
欧米尔是一位好妻子、好继母。她比自己的丈夫年轻许多,那么,她是因为爱情还是钱财才嫁给他呢?或两者都兼有?而且,在奥尔恭完全冷落了她,一心扑向答尔丢夫之时,她又为何能够一直维持着这样一种模范夫妻的形象呢?
达米斯是奥尔恭的儿子,性格冲动固执。观众们都希望他能够力挽狂澜,然而他不仅激怒了自己的父亲,还被逐出了家门。于是,他头也不回地走了,任由答尔丢夫这个恶棍留在家里,把他的家庭搅得天翻地覆。但在家人召唤他时,他又欣然回归,前情旧事一笔勾销。这个人物毫无成长。
玛丽亚娜是奥尔恭的女儿,她年轻软弱,软弱得没有勇气争取自己的爱情。尽管在那个年代,严格遵从父母之命是规矩,但她至少应该为爱作出顽强地反抗。当自己的意愿与父亲相冲突时,她依然没有开窍,只是轻微地反抗了一下。她甚至需要仆人的提醒,才能与自己的爱人重修旧好,并开始用不易察觉的方式反抗父亲,也得以建立观众对她的信心。她是完全静态的人物,所有的行动都是在女仆的鼓动下做出的。
克雷央特是欧米尔的兄弟,对本剧毫无推动作用。他与其他人物一样,仅是简单地劝诫奥尔恭不要盲目信任他人。他在第一幕就已经出场,但没有达成任何目的。而他再次出场则是劝说答尔丢夫让奥尔恭原谅自己的儿子,依然没有取得成功。我们又看到他在第三幕里还说了些无关紧要的台词。这个人物对冲突的推进毫无帮助。
柏奈尔夫人是奥尔恭的母亲,她出现在本剧的开场及结尾处,为该剧带来了些戏剧效果,但同样对冲突的推进毫无帮助。
瓦赖尔是玛丽亚娜的爱人,并坚定地相信她一定会嫁给他。如果玛丽亚娜有力量为自己的爱情进行抗争,那么他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然而玛丽亚娜十分懦弱,所以瓦赖尔这个人物必须存在,来替她为两人的爱情不断奋斗。此外,在帮助奥尔恭逃离警察的追捕时,他还展示出了自己可靠的一面,这也更加凸显出奥尔恭对答尔丢夫的信任是极其盲目的。同时,奥尔恭也已经完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也就是说这个善意的场景不过是向奥尔恭印证了自己已经知道的事情。
桃丽娜性情爽快,直言不讳,是名机灵的仆人。她对本剧十分重要,因为如果没有她的推动,有些人物就完全无法向前发展。然而,尽管她风趣幽默,这个人物依然不那么受欢迎,因为我们更愿意看到人物们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只要作者为这些人物赋予完备的三维信息,并将他们置于适当的冲突中,他们便会自发地开始行动。
人物编排
奥尔恭和答尔丢夫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奥尔恭单纯且轻信,答尔丢夫则老奸巨猾。欧米尔反倒与自己的丈夫毫不般配,因为她机智得甚至能够赢过答尔丢夫。达米斯和瓦赖尔是两个类型相似的人物,几乎无法独自对抗主使人物。玛丽亚娜更是苍白无力,几乎弱不禁风。仆人桃丽娜则无所畏惧,她挺身而出,机智地对抗剧中的主使人物。像她这样的人物才是答尔丢夫的最佳搭配,我们会希望看到二人的对峙。
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保证剧情能够得以持续推进的纽带。玛丽亚娜及达米斯各自的爱情对他们自身来说都至关重要,而家中的每一个人也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不再受到答尔丢夫的干涉,这就使得每个人物都不至于脱离剧情。当然,欧米尔可以选择离开她的丈夫,但我们不知道她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因为我们对她知之甚少。可能是爱情或金钱使她留了下来,也可能两者兼有。
出击点
危机发生在第一幕中段,当奥尔恭决定破坏女儿与瓦赖尔的婚约,将她嫁给答尔丢夫时。第一幕的前半部分都在进行纯粹的人物呈现,因此,正确的出击点应该是当奥尔恭下定决心,处理某件迫在眉睫的大事之时。
冲突
第一幕的前半部分都是静态的。在那之后,剧本里的冲突便开始朝着危机和**不断发展,层层递进。但许多冲突依然不够有力,因为奥尔恭家人仅仅用语言上的抗议来表示反对,没有通过具体行动公然违抗他的命令。
过渡
发生在奥尔恭和答尔丢夫身上的过渡都很好。在第二幕中,答尔丢夫流畅地从虔诚的圣人形象转变到能够向欧米尔表达爱慕,同时他仍试图用神圣的情感来掩盖他的冲动。
而奥尔恭对答尔丢夫的信任则渐渐变得越发盲目。
在整部剧中,除了少数几个例外,其他人物的过渡也都处理得很好。
人物成长
答尔丢夫的成长是从欺骗到屈辱。奥尔恭的成长则是从信任到幻灭。
而奥尔恭的家庭成员们则完全没有成长。在戏剧的开始,他们就已经十分讨厌答尔丢夫,在戏剧的结尾依然如此。唯一的成长发生在年轻的妻子欧米尔身上,她从十分被动的状态转变为主动设下计谋对付答尔丢夫。然而她对奥尔恭的情感则毫无变化。我们希望她在丈夫眼中的形象可以变得高大起来,或者从一位言听计从的妻子转变为独立自强的女性。但这些在她身上都没有发生。
危机
当欧米尔准备揭露答尔丢夫的真面目,并劝说奥尔恭躲起来偷听时。
**
当答尔丢夫暴露出自己的真面目,命令奥尔恭和他的家人离开房子时。
结果
最后,答尔丢夫险些大获全胜,幸而,国王认出了他的逃犯身份,他曾用假名在里昂犯下了一系列罪行。于是,答尔丢夫被捕。
本剧前提是:坑害他人者必将自掘坟墓。但国王出面干预这个戏剧手段,在证明前提时显得不那么有说服力。
对话
很好,尤其是在答尔丢夫和奥尔恭独处的场景中。这两个人物说的话都与他们的特性相符。
◆◆◆《群鬼》◆◆◆
易卜生 著
剧情简介
阿尔文太太为了纪念死去的丈夫,建立了一座孤儿院。曼德牧师来到家里,与她商量是否应该为这座建筑投保,因为如果他们投了保险,则意味着他们不相信上帝,但若不为建筑投保就会面临许多风险。最终,阿尔文太太同意不做投保,但如果孤儿院发生火灾,她将无法弥补损失。
阿尔文太太的儿子欧士华两天前从国外回到家中。他是一位艺术家,自七岁起就离开父母独自生活。他的生活经历使他抱有与自己的母亲相似的人生观,尽管母亲的人生观是从书本中得到的。然而在曼德牧师眼中,这些想法十分可怕,因为它们更强调追求真理,而非信徒的义务。
名声狼藉的安格斯川是吕嘉纳的父亲,而吕嘉纳是阿尔文家的一名仆人,从小接受阿尔文太太的教育。安格斯川希望能够开一家水手旅馆,并让吕嘉纳为他工作。但是出于对欧士华的爱慕,吕嘉纳另有打算。安格斯川请曼德牧师强迫吕嘉纳履行自己作为女儿的职责,而阿尔文夫人则拒绝让吕嘉纳离开。
曼德牧师认为自己有责任提醒阿尔文太太注意自己的所作所为。他强调着阿文太太结婚不到一年后,就离开了丈夫,跑去向曼德牧师寻求爱和保护,这绝不是一位好妻子的行为。可见曼德牧师对自己当初将阿而文太太送回家庭的行为感到很自豪,而且他还顺势指责阿尔文太太竟然会同意儿子赞成宗教教条之外的原则。于是,阿尔文太太为了自我辩护,全盘托出了她婚姻生活的秘密,她透露道,自己的丈夫从未改变过**的行为作风,而他所有良好的声誉都是由她一手建立起来的。在他们结婚时,他就已经感染梅毒,之后,他变得更加**,甚至引诱家里的女佣,也就是吕嘉纳的母亲。所以吕嘉纳真正的父亲其实是阿尔文上尉,而非安格斯川。紧接着,欧士华和吕嘉纳在餐厅里听到了他的父亲及吕嘉纳母亲的鬼魂发出的声响。
在那之后,欧士华告诉了母亲自己的病情。此前,他找过医生确诊了自己与父亲一样也患有梅毒,这也就是所谓“父辈的罪恶最终会报应在孩子的身上”。之后,欧士华性情大变,因为此前他只是通过母亲在信件中的描述,了解到自己父亲光辉的形象,对他邪恶的一面全然不知。但欧士华同时认为,自己的病情也应该归咎于曾经耽于享乐的时光,并为此深受折磨。他希望能与吕嘉纳结婚,确保自己下半生的幸福。
阿尔文太太决定向两个年轻人坦白真相,但此时突然传来孤儿院着火的消息,孤儿院被烧成了一片废墟。我们得知曼德牧师和安格斯川在附近的木工店里做过祷告,而安格斯川坚称是曼德牧师将燃烧的灯芯扔进了地上的刨花中。曼德牧师害怕此事败漏,会影响到他在社区里的名声,安格斯川趁机抓住了这个勒索的机会,他说如果曼德牧师帮助他获取阿尔文上尉的私人财产,建成客栈,那么他自愿为火灾负责。曼德牧师欣然同意。
后来,阿尔文太太终于讲出了事情的真相,吕嘉纳感到很生气,她觉得自己应该作为阿尔文家的女儿接受教育和抚养。而且,在知道了欧士华的病情之后,吕嘉纳也很庆幸自己没有嫁给他,并决定跟着安格斯川生活。欧士华则与母亲一起共同经历了生命终结前的恐惧。因为,他不仅染上梅毒,大脑也在不断软化,已然病入膏肓。他知道,如果情况照这样发展,吕嘉纳一定会同意杀了他,实际上,他希望由母亲来帮助他了结生命。当他向母亲展示吗啡药片时,她惊恐地拒绝了。但是当黎明来临前,他再次发病,只能盲目地坐下来“寻找太阳”。阿尔文太太意识到,对欧士华来说死亡才是解脱,于是开始帮助欧士华寻找那致命的药片……
分析
前提
父辈的罪恶最终会报应在孩子的身上。
主使人物
曼德牧师。
人物
作者对阿尔文太太的塑造十分全面。我们可以追溯她人生的轨迹,从一位顺从的女儿发展到担惊受怕的少妇,尽管她承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却依然放弃了自由,尽力去履行自己的“职责”。从那时起,她一生的目标就是挽回丈夫的名声,为儿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在随后的几年中,她的思想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放弃了自己早年不堪一击的信仰。但她仍是一个意志坚定且强大的女人。
曼德牧师的性格通过自己虔诚的话语和拒绝接受真相的行为而不断呈现出来。他的所作所为都遵循着自己的良心,但是当他的名誉受到威胁时,这位“真理的代表”依然会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变得堕落。
欧士华十分聪明,也颇有艺术气质。他信奉现实,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他根据自己亲眼所见而非听闻来判断事物。
吕嘉纳是一个结实、粗俗且精明的女孩。
安格斯川天生精明,是个不折不扣的骗子。然而,他的谎言并非出于恶意,实际上,他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
所有人物均是三维信息完备的人物。
编排
人物都经过了精心编排:阿尔文太太对曼德牧师的盲目虔诚持明确的反对态度,安格斯川在曼德牧师信念坚定的对比之下显得诡计多端,吕嘉纳的独立和精明与安格斯川的机灵相称。欧士华则是聪明而坚定的。
对立统一
阿尔文太太与曼德牧师要维护阿尔文上尉的高尚品格,在这一方面他们有着统一的目标,并且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了吕嘉纳和欧士华这对同父异母兄妹的婚姻。
出击点
本剧的第一幕能够极好地阐明如何持续不断地通过冲突来呈现人物,而冲突也处于稳步上升的态势。
冲突
一开始,冲突中的人物情绪处于低点且在不断上升。发生在曼德牧师和安格斯川之间的那场戏也预示了本剧的主要矛盾。随着冲突的态势不断升级。在第二幕结束时,人物达到了一个极度紧张的状态。而第三幕开始时,冲突回到了低点,但依然张力十足,随后冲突全面爆发,直到最后得出结果。
过渡
从剧本的最开始,冲突之间就已经有着极好的过渡。首先是引出阿尔文太太透露自己的丈夫从未改变过**的行事作派,且吕嘉纳正是他的私生女。然后,在曼德牧师和安格斯川二人谈话的场景中,以及在欧士华决定与吕嘉纳结婚时,都有着极好的过渡。最终,曼德牧师被安格斯川说服,后者自愿为孤儿院的大火负责,而达成二人协议的条件与曼德牧师秉持的道德原则背道而驰。第三幕的冲突通过过渡稳步上升,最终达到**。
人物成长
阿尔文太太终于意识到,这些年来自己为丈夫向外界隐瞒他**的本性不过是愚蠢的行为。
曼德牧师从持有严苛的道德准则转变为用谎言挽救自己的声誉。
欧士华从常态走向疯狂。
吕嘉纳曾经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女佣,认真照顾阿尔文太太和欧士华,却转而将他们二人抛弃。
安格斯川则成功地通过他开设的水手之家赚到了钱。
危机
欧士华决定与吕嘉纳结婚。
**
欧士华的精神崩溃了。
结果
阿尔文太太寻找吗啡药片。
对话
对话写得十分出色,所有的台词都与人物性格相契合。
◆◆◆《悲悼》◆◆◆
三部曲之一,归家
尤金·奥尼尔 著
剧情简介
本剧发生在新英格兰。一群围观孟南家舍的人正在闲谈。通过言语,我们了解到孟南家十分富裕,家中的父子正在南北战争中冲锋陷阵,而母女俩则留在家中。我们还知道城里的居民并不喜欢母亲克莉斯丁,因为她拥有外国血统。此外,他们还谈论了这个家族的八卦,说艾斯拉·孟南的叔叔戴维德娶了一名法国女看护,因为他在她身上“弄出了麻烦事来”。
事实表明,女儿莱维妮亚十分敬爱自己的父兄,却相当记恨母亲。因为她与母亲克莉斯丁的纽约之行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克莉斯丁和亚当姆·卜兰特确实是情人关系。卜兰特是一名船长,他来过家里做客,还向莱维妮亚求了婚。莱维妮亚进一步怀疑,卜兰特就是那名曾经被戴维德抛弃的法国女看护的儿子。后来,她诱使他承认了此事,二人爆发争吵。随后她又转而攻击自己的母亲,警告她除非她放弃卜兰特并成为一位对艾斯拉尽职尽责的妻子,否则莱维妮亚会让父亲知道这件婚外情,并将卜兰特列入所有船只的黑名单中。克莉斯丁同意了,同时也向莱维妮亚透露了她对自己丈夫的厌恶。
随后,克莉斯丁迫使卜兰特制定了毒害艾斯拉的计划,要他去买毒药,并由她来实施下毒。
艾斯拉回到家,受到了女儿的热烈欢迎。虽然赖维尼亚试图避免父母独处,却没有成功。艾斯拉向克莉斯丁倾诉衷肠,表示自己希望重新开始美好的生活。而她为了安抚他的情绪,不断强调自己对他的爱并没有生变,也拒绝承认二人的感情出现了问题。
那天晚上,他们在自己的房里聊天。艾斯拉十分伤心,因为克莉斯丁对他的态度虽然尽职尽责,但却十分冷漠。最终,她残忍地透露了自己与卜兰特的恋情,导致艾斯拉心脏病发,克莉斯丁便趁机向他施毒。危急关头,他呼叫莱维妮亚,后者冲进了房间。艾斯拉说着:“她有罪,这不是真的药!”而后死在了莱维妮亚的怀中。
莱维妮亚质问克莉斯丁,后者精神崩溃了。女儿在地板上发现了毒药丸,这也坐实了她的怀疑。落幕时,她正向死去的父亲寻求指点,以继续生活。
◆◆◆《晚宴》◆◆◆
三幕剧
乔治·考夫曼 艾德娜·费勃 著
剧情简介
一个上流社会的女人米利森特·乔丹计划邀请费恩克里夫勋爵夫妇共进晚餐,他们二位都是社交好手。除了两位主客,她还邀请了塔尔伯特医生夫妇、丹·帕卡德和基蒂·帕卡德、卡洛塔·万斯和拉里·雷诺作陪。而她的女儿宝拉则未名列其中。
本剧展示了发生在这次宴会的宾主双方、宝拉以及乔丹家中用人身上的种种个人悲剧。我们会发现,奥利弗·乔丹的生意不顺,他希望丹·帕卡德能够帮他一把,而后者却谋划着骗他。此外,奥利弗患有心脏病,他的生命时限所剩无几。
而丹·帕卡德也遭到了自己小气的妻子凯蒂的背叛。他为她购置了不少奢侈品,却也对她疏于关心,于是她将心思都花在了塔尔伯特医生身上。在一次争吵中,她向丹透露了自己的不忠,但没有暴露塔尔伯特医生的名字。而且,丹不能与她离婚,因为她手里握有很多关于自己那些肮脏交易的把柄。而凯蒂的女仆蒂娜则以帮凯蒂保密情夫身份为由,对她进行勒索。
其实,塔尔伯特医生已经对凯蒂感到厌倦。尽管他爱自己的妻子,但他的风流韵事依然不少。他的妻子露西·塔尔伯特对他的背叛心知肚明,却仍希望他能改过自新。
过气女演员卡洛塔·万斯拥有乔丹公司的股权,并承诺过不会将其出售。实际上,她已经将股权卖给了帕卡德公司的一名代表。
拉里·雷诺受邀陪同卡洛塔出席宴会。他作为电影演员的事业也在不断下滑。他和宝拉·乔丹一直是恋人,然而宝拉的父母和未婚夫甚至都不知道他们彼此相识。酒醉之下,他傲慢的态度激得经纪人麦克斯·凯恩与他大吵一架,后者一直在为他争取一个舞台剧角色。一气之下,凯恩放下了对雷诺的怜悯之情,说出了自己一直深藏在心的事实:雷诺已经过气了,他在制作人眼里不过是个笑柄。这时,拉里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然名利尽失,遂自杀。
乔丹家的司机里奇和男管家古斯塔夫都渴望得到女佣朵拉。朵拉内心更喜欢古斯塔夫,坚持要与他结婚。于是他们在这场晚宴的前一天喜结连理。里奇得知此事后,对古斯塔夫发起攻击,二人陷入打斗,双双受伤。在晚宴前的那个下午,卡洛塔·万斯又在管家和女仆都在场的情况下,表示她认识古斯塔夫的妻子和他们的三个孩子。
在打斗中,仆人们打翻了龙虾肉。米利森特得知了此事,也得知二人在晚宴前都发生了“意外”。在米利森特盛怒之时,弗恩克利夫勋爵夫妇却决定启程前往佛罗里达。此时,宝拉试图告诉母亲她对雷诺的爱(她并不知道他已经死亡),而奥利弗找到米利森特,希望能在饭后聚会时请个病假,因为他身体不适。米利森特大发雷霆,因为在她只有八位客人参加晚宴时,仆人们竟敢用自己的这些小问题来打搅她。最后,她邀请自己的姐姐和姐夫填补了空位,并将晚宴延迟到八点开始。
◆◆◆《傻瓜喜事》◆◆◆
罗伯特·E·舍伍德 著
剧情简介
在阿尔卑斯山上的旅馆里住着一群人,这个地区原来属于奥地利,但现在是意大利的一部分。当时,空中不断有战斗机飞过,意大利军官也随处可见。旅馆里的人包括德国科学家瓦尔德塞博士,他希望能够前往苏黎世,因为在那里他可以继续他的实验,寻找治疗癌症的方法;谢里夫妇是英国人,正在这里度蜜月;奎勒里是法国人,也是一个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杂技演员哈里·凡和六个女孩组成的杂技戏班“金发女郎”;还有军需大亨阿基里·韦伯及他的旅伴艾琳。
哈里·凡确信艾琳曾经与他在奥马哈市有过一夜风流,而她则极力否认。奎勒里四处奔走,呼吁人们反对战争,然而当时英格兰、法国、意大利及其他许多国家却都已纷纷加入战争。而后,当法国和意大利宣战时,奎勒里又变成了极端的爱国主义者,并激烈地反对意大利,所以他很快就被枪杀了。一天早晨,旅馆里的人们收到了一批护照,除了艾琳,其他人都能离开了。医生将回到德国,虽然他对自己的人道主义事业和整个世界的现状都深感无力。谢里先生回国之后,将会参军加入战争。韦伯则将进一步发展他利润丰厚的军火贸易。而由于艾琳向他透露了自己对军火业务的鄙视之情,他便将她留了下来。
后来,艾琳终于向哈里承认,自己就是他认识的那个女孩。于是,在其他人都离开之后,哈里回到了旅馆。正如艾琳所说,全世界都在“与小人做抗争”。她和哈里唱跳了一曲《基督精兵前进》,而此刻,战火也在逐渐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