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之殇 ——近代入侵者为什么总是从海上打来?(1 / 1)

中国近代之落后、挨打,签订不平等条约之丧权、辱国,从哪里开始呢?从海洋文化之殇开始。

第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其坚船利炮,从海上打来。英军攻广州,由于林则徐率官民抵御,没能得逞;转攻厦门,邓廷桢率官民抵御,也没得逞;北上攻定海,则清军失败。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一次战争失败并不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没能从中吸取正确的历史教训。其实,林则徐已有疏陈,他说:“自道光元年(1821年)以来,广东海关征银三千多万两,这些税银大多来自外国的鸦片和其他商品贸易。既然收了它的利,就一定要提防它的害。如果拨出关税收入的十分之一,用来制炮造船,控制外国势力就可以应付自如。”道光皇帝既没有颁《罪己诏》,反省抵御英军失败的责任,也没有采纳正确的意见,更没有研究历史的原因,而是将抵御外侵、打了胜仗的湖广总督林则徐、闽浙总督邓廷桢做替罪羔羊,遣戍到新疆伊犁。

第二,英法联军侵华(1857—1860年),两万多人,又从海上打来。咸丰八年(1858年),联军攻占天津大沽炮台,签订中英、中法、中美、中俄《天津条约》,后来进攻北京。咸丰皇帝带领后妃逃到避暑山庄,照样歌舞升平,日夜骄奢**逸。而后联军控制北京,签订《北京条约》。此前,俄国还逼签《瑷珲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中国领土和主权等蒙受重大损失,如赔款白银八百万两;俄国先后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到海,新疆西部等,总计约一百五十万平方千米土地;圆明园遭到焚掠;中国丧失重大主权等。如此中华奇耻大辱,咸丰帝等既没有颁《罪己诏》,也没有采纳正确意见,更没有研究历史教训。咸丰帝死后,慈禧太后等将八位顾命大臣解职,并处死肃顺等,将这次战争失败的责任推到肃顺等身上。慈禧太后等并没有从清朝败给英法联军中吸取教训,而是忙着搞垂帘听政,掌控皇权,巩固皇权。

第三,甲午海战(1894—1895年),日军还是从海上打来,攻占丹东、旅顺、大连、威海等,北洋舰队覆没,清军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赔款白银二万万两;割让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收回中国),等等。慈禧太后等只顾得筹备和庆祝自己的寿辰等,也没有研究海洋文化这块短板,更没有倾力加强海洋建设的决心和韬略。

第四,1990年,八国联军还是从海上打来,清军失败。英、美、法、德、俄、日、意、奥八国组成联军,先攻陷天津,继攻占北京,并侵入紫禁城。慈禧太后带光绪帝等先期离京,明明是出逃,却美其名曰“西狩”,前往西安。翌年,《辛丑条约》签订,条约十七款,其中一款是,中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期还清,原本和利息共计九亿八千多万两!并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慈禧太后杀了几个“主战派”敷衍了事,也没有下《罪己诏》,更没有在海洋文化建设方面做出根本性的改变。

以上四例,发生在道光帝、咸丰帝和慈禧太后统治时期,应当说,道光帝旻宁、咸丰帝奕詝、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以丧权辱国之罪,被永远钉在中华历史的耻辱柱上。

第五,清朝结束,民国建立。1937年,侵华日军又从海上打来。本来淞沪会战,国民军占有优势,但是日本海军在杭州湾登陆,海陆夹击,国民军失败。接着,三个月之间,一失上海,二失南京,三失武汉,四失长沙,五失广州!

以上五例表明,中华历史之辱,从海洋之殇开始。海洋之殇,源自海洋经济、海洋军事、海洋人才的落后和缺失,而背后深层的原因,还隐藏着海洋文化的短板。

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大国。中华文明由多元文化融合而成,主要由五种文化形态组成:一是中原农耕文化,二是西北草原文化,三是东北森林文化,四是西部高原文化,五是沿海暨岛屿海洋文化。

中原农耕文化主要是在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珠江中下游等地区,以农业所产为衣食之源,这是中华文明的基础、主体与核心。农耕文化养育的皇帝,自秦始皇以来,长期在中国居于主尊地位。草原文化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的草原地区,以游牧的牛羊为衣食之源。秦汉匈奴、隋唐突厥、元明蒙古等都属于草原文化。草原文化养育的成吉思汗,建立了地跨亚欧的蒙古帝国,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在一段时间内居于中国的主要地位。森林文化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大兴安岭以东到海,长城以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萨哈林岛)以南等广阔地域。人们擅长弓马骑射,以狩猎的飞禽走兽、捕获的鱼类、采集的果实等为衣食之源。森林文化产生过唐朝渤海政权、与南宋对立的金朝,特别是清朝。高原文化的南诏、吐蕃等都是区域性的政权,没有建立全国性的皇朝。而海洋文化呢?

我国在明清强盛时,海域从黑龙江入海口的鞑靼海峡、日本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直到曾母暗沙,包括今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沿海地区,广大沿海暨海岛居民以海洋产品和贸易、运输等为主要衣食之源,拥有比较深厚的海洋文化。但是,跟农耕文化、草原文化和森林文化相比,甚至跟高原文化相比,海洋文化存在明显的文化短板。

在中国,远的不说,从秦始皇到宣统帝,两千一百三十二年间,历朝皇帝都缺少海洋文化基因,都不重视海洋文化,所以海洋文化成为中华五种文化形态中的一块短板。

到了15世纪,世界开始进入大航海时代。西方海洋国家,如西班牙、葡萄牙率先崛起,称霸海上。继之,荷兰等崛起。早在明代,而后在清初,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意大利势力都到了中国。而后英国崛起,四处扩张,建立所谓的“日不没国”。这个时期的清朝执政者仍沉醉于“天朝上国”“持盈保泰”的自我陶醉之中。中华文明的海洋文化短板,遇上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了败仗,吃了大亏。中华国门被西方列强叩开,蒙受了历史的奇耻大辱。

《清史稿·兵志·海军》说:“中国初无海军。”到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初四才成立海军衙门(《清德宗实录》卷二一五)。这时,距鸦片战争爆发已经过去道光、咸丰、同治三朝,达四十五年之久。直到宣统初,清朝军舰能出海作战的,只有“海筹、海圻等巡洋舰四艘,楚泰、楚谦、江元、江亨等炮舰十余艘而已”(《清史稿》卷一三六)。清朝当局,反应何等之迟缓,又何等之无力!

一部中华文明沉痛的海洋文化短板史,惊醒中国人。历史进入21世纪,中华已经跨入新时代。中国要走向世界,走向海洋。中国发展有了新的机遇。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全民重视海洋文化,制定海洋方略,建立强大海军,发展海洋经济,研究海洋科技,建设海洋强国。中华海洋文化,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