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玄烨 ——自强勤学的他经历了什么磨炼?(1 / 1)

康熙帝有一个不平凡的童年,对他的一生影响深远。他于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出生在北京皇宫景仁宫,是清朝第一位出生在北京皇宫的皇帝。当时,他的父亲顺治帝十七岁,母亲佟妃十五岁。他是顺治帝的第三个儿子,取汉名玄烨。玄烨生来就贵为皇子,他的童年生活可以说是锦衣玉食,让普通百姓羡慕不已。但是,他所遭受的磨难也是普通百姓想象不到的。

玄烨的童年很少享受到家庭的亲情和温暖,没有在父母膝下享受过一天欢乐。直到晚年他还说:“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此朕六十年抱歉之处。”清朝内廷制度,皇子、皇女出生之后,母亲不能抚养,要交给乳母、保姆养育。玄烨出生之后,不仅没有一个和父母同居一室的家,而且连母亲也不在身边。他是独居一处,由乳母、保姆等哺育、照顾,由宫女、太监等服侍、陪伴。二到七岁的六年间,他的皇父顺治帝上演了与董鄂氏的爱情悲喜剧,皇父根本无心也无暇顾及他,他没有享受到父亲的关爱与教育。八岁时,他痛失皇父。玄烨给皇父守灵、默哀、祭拜、哭号,幼小的心灵受到巨大的打击和创伤。到他十岁时,生母佟氏又病死了,玄烨昼夜守灵,水浆不入,哭声不停。一个才十岁的孩子,两年之间,父母双亡,形影相吊,实在可怜,这是人生幼年的最大不幸。

玄烨童年时期父母早亡,他特别得到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抚育和教诲。祖母教育他做人的规矩,凡饮食、行动、言语,都有规矩和尺度。即使平时独处,也不能违反规矩。行、动、坐、卧,不可回顾斜视。如果有做不到的,就会受到批评。祖母的爱怜抚育稍微弥补了玄烨缺失的母爱和父爱。康熙帝后来回忆说:“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赖是以克有成。”他还回忆说:“朕自八岁父亲宾天,十岁母亲崩逝,朕那时年龄还小,对他们的音容已经记忆不真,没有机会给他们尽孝,至今都感到遗憾。幸亏有圣祖母太皇太后鞠养教诲,才能成人。”

世代主要居住在东北山林的满洲人和西北草原的蒙古人,来到中原后容易感染痘症,痘症最严重的是出天花。当时这种病没有特效药,传染厉害,死亡率高,所以宫廷里谈“痘”色变。玄烨在两三岁时搬到皇宫外去避痘,这个避痘,不是避免自己出痘,而是如果出痘了,避免传染皇宫里的人。玄烨在宫外住了两三年,到四五岁的时候果然出天花了,发烧,疼痛,烦躁,恐惧,没有特效药,全靠他自身的抵抗力和乳母、保姆、宫女、太监的精心照料,才九死一生,躲过一死。这场病灾使玄烨脸上留下痘痕,就是麻子。玄烨出宫避痘,祖母太皇太后心疼他,经常派苏麻喇姑去照料。苏麻喇姑原是孝庄的陪嫁女,经历天命、天聪、崇德、顺治、康熙五朝,为人祥和厚道,宫廷阅历丰富。小玄烨不仅从她那里学到不少知识,而且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后来,玄烨的皇父顺治帝患天花不治去世,考量皇位继承人时,曾经出过天花而终生免疫就成为一项重要条件,出过天花的玄烨因祸得福,荣登大位。

玄烨的身上有满洲、蒙古和汉人的三种血缘。

玄烨曾祖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祖父是清太宗皇太极,父亲是清世祖福临,这是他的满洲血统。玄烨的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是蒙古族,为成吉思汗后裔,所以他有四分之一的蒙古血统。玄烨的母亲佟氏为汉人,所以他有汉族血统。

康熙帝继承三种血缘,使他从小受到三种文化的熏陶,养成了三种品格——勇武与奋进,继承了满洲人的性格;高远与大度,受到了蒙古人的熏陶;仁爱与韬略,来自汉族儒学的营养。

避痘结束后,玄烨回到宫里,五岁开始读书写字,除了学习满洲语文、蒙古语文之外,还学习汉语文。汉语文中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儒家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在他的幼小心灵里种下了种子,给了他深刻的原生性影响。玄烨从小意志坚强,耐性过人。他学习汉族传统文化“四书”,按照传统的学习方法,先念,就是朗读;后背,就是背诵。他给自己立下规定:每一段、每一篇,都要朗诵一百二十遍,然后背诵一百二十遍,直到滚瓜烂熟,融会于心。

磨难使玄烨自律。他说:“从小读书,就知道酒色之可戒,小人之宜防,所以到老都平安无恙。”玄烨从小就决心“三戒”——戒酒、戒色、戒小人。他终生不酗酒,不荒**,不亲昵小人。

一天,顺治帝问皇二子福全、皇三子玄烨、皇五子常宁,长大之后有什么志向。皇五子常宁因刚三岁,不能回答。皇二子福全回答说:“愿做贤王。”皇三子玄烨从容答道:“等长大了效法皇父,勤勉尽力。”皇父听了,称赞他有远大的志向,对他另眼相看。

从玄烨的童年来看,一个人小时候吃点苦,受点罪,经过坎坷,受过磨难,可能对他以后个人的成长、事业的成功,会产生巨大的积极影响。吃苦与磨难可以锤炼人的意志,帮人增长见识、增强勇气,培养良好品格。所以,小孩子吃点苦头,受点磨难,应是好事,不是坏事。

《孟子·告子下》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患既使人痛苦,忧患也激人奋进。玄烨虽然童年物质生活优裕,但也遭受了人间之大不幸。玄烨在“不幸”面前没有怯馁、退缩、消沉、颓废,而是变“不幸”为“有幸”,勤奋学习,磨炼意志,培养了自信、自立、自奋、自强的精神,汲取了前进中的宝贵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