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日本已初步建立起了女子学校教育制度,扩大了女子教育的规模,实施了近代性的教育内容。
在初等教育方面,日本政府1872年颁布的“学制布告”中规定:“望自今以后一般人民(华族、士族、农、工、商及女子),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幼童不分男女皆入小学……”[198]即在近代之初便确立了“女子皆学”的教育理念。同年颁布的《学制》列出了7类小学,其中“女子小学”位居第二,足见政府对女子教育之重视。纵观整个战前,小学的女生人数由1873年的31.8万人(占24%)增至1945年的526.2万人(占49.5%),70余年增加了约16倍;女子义务教育就学率由1873年的15.14%提高至1945年的99.81%,70年间提高了近85%;女子义务教育的就学率与男子相比,1873年尚低于男子(男子24.7%),1921年基本与男子相当(女子99%,男子1916年实现该就学率),1945年则略高于男子(男子99.78%)。[199]女子义务教育(六年制)在战前已基本普及。
女子中等教育的主要机构是“高等女子学校”。此类学校名为“高等”,实则招收高等小学的女毕业生,其水平相当于当时专为男子设立的“中学校”。1882年,全国仅有5所高等女子学校,1899年《高等女子学校令》的颁布,标志着女子中等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此外,战前女子接受中等教育的机构还有高等小学(1908年以后)、实业学校、高等学校(普通科)、师范学校(1942之前及1942年之后非本科)。就战前女子中等教育的规模而言,1945年时,日本共有高等女子学校1272所,是1882年的254倍,且多于男子的“中学校”(776所);中等教育机构女在校生217.8万人,占中等教育机构总在校生的47.6%,是1873年(20人)的10万倍;适龄女子中接受中等教育者占64.7%。[200]女子中等教育在战前获得了迅速发展。
女子高等教育始于师范教育,日本政府先后于1890年、1908年在东京、奈良设立两所女子高等师范学校,1943以后的师范学校本科也可为女子提供高等教育。大学教育之门也向女子微启,东北帝国大学(1913年、3名)、东京帝国大学(1920年、32名旁听生)、九州帝国大学(1925年、2名)先后开始招收女生,1927年诞生了日本第一位女博士。除上述两类学校外,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还包括专门学校、实业专门学校等。特别是女子专门学校发展迅速,1938年共有179所,1943年增至216所。[201] 1945年,高等教育机构女在校生5.4万人,占高等教育机构总在校生的13.7%,是1873年(262人)的206倍;适龄女子中接受高等教育者占1.2%。[202]女子高等教育在战前开始起步。
1945年时,各级各类学校女在校生共850.3万人,占总在校生的46.5%,是1873年(31.8万人)的27倍,[203]教育规模大幅度扩大。此外,战前的女子教育还纳入了理科、经济、实业等教育内容。例如,普通小学1879年曾开设物理、生理、博物等选修课(1886年以后取消),1907年将理科设为必修课;高等小学1886年将理科设为必修课,英语、商业为选修课,1941年新增加工业、水产等选修课;高等女子学校1895年将理科设为必修课,1920年新增加法制与经济、实业等选修课。[204]上述内容与“修身”“裁缝”等传统的女性教育内容并立,反映了战前女子教育内容的近现代性。
可见,战前日本已基本普及了女子六年制义务教育,一定程度上发展了女子中等教育,女子高等教育也开始起步,女子教育总体上获得了较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