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丰田敏感地捕捉到时代气息之后,它便开始积极谋篇布局,积极备战汽车产业的百年巨变。面临第三次转型的丰田,确立了一项基本方针“软硬兼施,大举走向服务化”。“硬”的方面就是指丰田在生产制造领域所构筑起来的强大优势和丰富经验:这既包括曾被誉为带来人类生产方式革命的精益生产方式(TPS),也包括独具特色的成本控制体制及其质量管理体系(TQC),以及丰田特色的创意提案与员工培训模式等,此外,丰田还在产品研发及专利技术等领域拥有大量储备。“软”的方面主要是将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以及IT等新科技与汽车产业进行新的融合,这就是丰田转型目标所在的“MaaS”(移动服务)。
具体而言,在巩固传统优势方面,丰田一方面加大推进产业力量整合,如相继与斯巴鲁(2005年开始)、马自达(2015年)、铃木(2017年)等日本厂商签署资本协议或业务合作关系,构建起以丰田汽车为核心的强大汽车联盟集团,彻底改变了日本汽车原有八大厂商的基本格局;另一方面,丰田最近还开始着手进行集团内业务重组和结构改革,放弃了传统的“全部自主”的经营方针。在丰田经营历史上,为了防止出现零部件供应商的“下克上”事件,它一直坚持由“丰田主导所有技术”的基本原则以及构建了“复数供应商”体制。也就是说,汽车相关任何一个部件,丰田都能随时做到“自制”,为此,丰田甚至曾经涉足通用性最高的轮胎研发;而且,丰田汽车所有部件的供应商都是两家以上,万一出现仅有一家供应商时,丰田便会亲自投资生产制造该部件。
从2015年开始,丰田便开始进行业务大改革,在集团内进行大规模业务重组。例如,电装公司成为丰田集团内的发动机和驱动部件的大本营;爱信精机则主攻变速箱业务,其自动变速箱已经是世界首位;柴油发动机集中到丰田自动织机。今年初,丰田步入第二轮业务大重组,它计划将电子部件移交电装、锂离子电池业务交给静冈的子公司PEVE。
上述举措的目标就是让丰田腾出精力,集中资源向服务化之路转型。丰田把首选目标聚焦电动车,它计划在该领域迅速赶超已经遥遥领先的特斯拉等汽车新秀。2016年底,丰田章男设立了自己直辖的EV事业企划室,但他很快觉得仅凭丰田一己之力难以迅速成功。2017年9月,丰田与马自达、电装共同成立以开发EV基础技术为目的的新公司(EV C.A.Spirit)之后,它又拉入了斯巴鲁、铃木、大发和日野等四家公司,形成了日本企业大联合阵势。在新公司运营中,丰田极力避免“居高临下的姿态”,目的是为了学习各家公司之长,尽管它对公司出资占比高达90%。对于丰田而言,这种与零部件厂商及昔日竞争对手在研发阶段进行合作的案例还非常罕见。
一年之后,丰田在电池开发上再进一步,它宣布与松下进行合作。“同是日本生长壮大的两家公司将能引领电动化时代”,丰田章男在发布会上信誓旦旦。此前,松下也曾为丰田混合动力车型提供电池,两家公司关系较为紧密。不过,丰田更看重的应该是松下是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丰田还同时制定了宏大计划——到2030年丰田旗下电动车将占到整个汽车销量的一半以上,即年销550万台以上,其中,作为ZEV(零排放车型)的EV和FCV车型合计达到100万台以上。为此,丰田计划将在车 载电池开发及生产上投入1.5万亿日元。
不仅如此,丰田还参加了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组织的全固态电池项目,该项目计划在2022年度前实现目标。如今,包括松下、日产、本田在内,已经有23家日本企业加盟,其目的就是要举全日本之力推进研发,实现日本在全球电池产业领域的复权。
进军自动驾驶以及人工智能、移动服务,这才是丰田转型的中长期目标,更是丰田章男“竞争对手已不再是汽车厂商”的本意,谷歌、苹果、脸谱等科技巨头已经成为丰田今后要赶超的新目标。2016年1月,丰田宣布在美国硅谷成立新公司TRI(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在5年内注资10亿美元致力于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之后,丰田还与微软合作,在美国成立了一家名为“Toyota Connected”的独立公司,目标是希望能够成为管理大型车辆和各种相关服务的出行服务平台。紧接着,丰田汽车又宣布投资美国最大打车公司优步(Uber),双方在汽车租赁方面合作,公司推出新的汽车租赁方式,消费者可以贷款购买丰田汽车,并通过在Uber服务的收入还贷。
新兴市场也成为丰田试水“服务化”的试验田。2018年6月,丰田宣布向东南亚最大网约车企业Grab投资10亿美元,它计划利用该网约车企所拥有的大数据,进一步开发金融等服务领域,积极探索从“拥有”转向“共享”的时代新趋势,从而将服务作为公司新的盈利领域。除数据之外,丰田还计划充分利用Grab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二次数据,进而开发有效利用数据的金融服务。在拥有6亿多人口的东南亚,很多人没有银行账户,无法利用金融服务。Grab利用乘客和驾驶员等客户基础,可以将业务领域扩大至自主移动结算服务“GrabPay”等金融领域。
据普华永道咨询公司(Pw Cconsulting)的推算,出行即服务的市场规模到2030年仅在美欧和中国就有望达到1.5万亿美元。丰田的目标是转变为提供将汽车和各项服务结合起来的“出行即服务(Mobility as a service,MaaS)”的企业。关键就是数据,如果拥有利用者的行动范围和频度等数据,不仅是网约车,还能用于电子商务(EC)和食品配送等新服务。此外,还将推进自动驾驶技术与服务的融合。
丰田已经迈出新的一步,能否继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这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本章内容分别刊载在《现代日本经济》2010年第3期《回归“现场主义”:丰田战略转型》;《董事会》2018年第7期《危机意识、跨界与服务化丰田第三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