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品战略方面,丰田新体制扭转原来“大型、高档化”产品战略倾向,提出“重视小型、开发新锐”的新战略,呈现出既有“回归”、又有“突破”的两大特征。所谓回归,即朝着丰田最擅长、也是最成功的低成本战略回归;所谓突破,则是体现在如何把握汽车未来技术方面,即凭借丰田领先的混合动力技术来构建业界新技术标准。
“生产质优价廉国产车”曾是丰田长期坚持的产品战略。在丰田1952年《国产轿车研发方针》中,“质优价廉”被定义为丰田汽车的产品战略基轴。[26]此后,凭借成本领先战略,丰田以低成本、低燃耗的小型车在北美等海外市场攻城略地,大获成功。1989年丰田实施产品战略升级,开始进军高端产品,在北美创立雷克萨斯(Lexus)品牌。但丰田仍然是凭借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在豪华车市场站稳了脚跟。金融危机前,雷克萨斯在美国年销量达到30万台以上。然而,伴随丰田全球扩张战略的实施,其产品战略也开始转向“大型、高档化”倾向,逐步以利润丰厚的大型车和高级车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柱。这也是丰田产品在全球失衡的重要原因。在新兴市场的BRICs国家中[27],丰田所占市场份额与其世界产销第一的地位形成极大反差。2007年,丰田全球销量943万台,占世界总销量7084万台的12.5%份额。[28]但在当前“一枝独秀”的中国市场,丰田的市场份额仅在6%左右,与其“2010年实现10%”的中期目标相去甚远。在印度和巴西市场其表现更差,份额仅在2%左右。
正是在全球大举扩张过程中,不知不觉中丰田将堪称其“看家本领”的小型车市场拱手让人了。而当金融危机骤然而至之际,丰田才猛然警醒。面对严峻的现实,它提出“回归与突破”的新战略。
第一,回归成本领先战略,重新以小型车为“产品生命线”。长期关注美国市场使丰田产品线呈现明显“大型化、高档化”特征,这甚至使之轻视大本营——国内市场的重要变化。近年来,排量660cc、全长3.4m所谓轻型车在日本销量大增,2006年甚至超过新车总销量的35%份额。[29]在竞争对手几乎全部进入该市场之际,唯有丰田一直没有涉足轻型车市场。而且,其小型车代表卡罗拉销量也多次被本田飞度赶超。海外市场更是如此,丰田小型车产品线相对薄弱。针对此现状,丰田提出以“适时、及时推出适应全球各地市场需求的产品”为产品战略目标,彻底回归成本领先战略。它将采纳所谓“正面进攻法”,即改变以往以既有成功车型来开拓新兴市场的传统做法,而是专门针对新兴市场,“量身定做”适应当地的专用车型。如丰田章男透露其IMV(Innovative International Multi-purpose Vehicle)项目将适用中国,在中国推出家庭入门型车,并开发环保产品。
第二,回归顾客第一主义,实施现场主义定价策略。这在终端市场已得到验证,今年5月混合动力轿车第3代普锐斯(Prius)以205万日元低价上市,这大大低于坊间预测的235万日元,该车型上市仅1个月就创纪录地实现18万台订单。7月,它又推出雷克萨斯混合动力车型HS250h,其23Km/L的超低燃耗却以最低395万日元上市,这种“高档低价、高配低耗”的定价策略对竞争对手形成极大威胁。而且,该策略不仅适用于终端客户,同时也针对供应商。在丰田2009年供应商大会上,丰田章男明确提出回归“现场主义定价”原则,纠正丰田在扩张过程中形成的“唯利润定价”原则。
第三,突破产业技术瓶颈,创建全球技术标准。当前,汽车业已经走到新的拐点:如何应对严峻的能源紧张与环境污染问题。在未来技术方面,三大主流趋势(电动、燃料电池及混合动力)中,目前真正实用化技术唯有混合动力技术。丰田早在1997年便推出世界上第一款量产化混合动力普锐斯,十年之后的2007年,其销量突破百万。如何利用已占先机,成为丰田发展的重要契机。“扩大混动车型、创建业界标准”成为丰田产品战略突破的两大举措。首先,丰田提出将在2010年实现所有产品混合动力化、同时构建丰田全球“环保产品”的四极体制,即在日、美、中、欧投产混动车型。其次,大力输出丰田混合动力生产技术及设备,努力创建全球业界新标准。7月,丰田与马自达达成向其提供混合动力生产技术协议,转让电池、控制系统及发电机等关键技术。[30]其实,早在2004年、2006年丰田就向美国福特、日产公司提供相关设备,但都控制在较小规模。此次向马自达转让技术首次达到量产规模,丰田不仅能够获得转让资金,量产效果也能促进丰田削减电池及控制系统成本。为了创建业界标准,丰田又与富士重工、通用达成合作意向,而通过后者的国际合作关系,丰田技术将会覆盖更多厂商(图9-8)。
图9-8 丰田公司混合动力技术(HV)合作关系
资料来源:《日本经济新闻》,2009年7月16日刊。
危机同时也是契机。有着成功克服1950年经营危机、两次石油危机以及日元升值冲击等丰富经验的丰田公司,在面对世界汽车产业陷入全面危机之际,已经开始大幅调整其经营战略,在回归“现场主义”经营理念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调整措施。然而,产业环境在不断变化、企业自身所掌握的资源也处于动态之中,因此,丰田此次战略调整能否帮助其度过危机、是否能够使之重新获得竞争优势,这还有待于今后其战略实施情况来验证。
注释
[1]大野耐一.トヨタ生産方式——脱規模の経営をめざして[M].ダイヤモンド社,東京,1978.34.
[2]张玉来.丰田公司企业创新研究[M].天津人民出版社,天津,2007,p69、p144.
[3]詹姆斯·P.沃麦克,丹尼尔·T.琼斯,丹尼尔·鲁斯.改变世界的机器[M].商务印书馆,1999年.
[4]ジェフリー·K·ライカー,マイケル·ホセウス.トヨタ経営大全2企業文化(上)[M].日経BP社,東京,2009.29.
[5]KIGYOKA NETWORK.【特別対談】オンキヨー大朏直人会長×トヨタ自動車渡辺捷昭社長 [EB].http://kigyoka.com/kigyoka/public/news/news.jsp?id=866,2008-5-23.
[6]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有価証券報告書[R].独立行政法人国立印刷局、各年度.
[7]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2009年3月期決算説明会 [R].2009-5-8.
[8]日本経済新聞.新体制始動「機敏な巨艦」へ現場改革[N].日本経済新聞,2009-6-23(13).
[9]明治维新前夕的1867年,德川幕府最后一位将军德川庆喜主动把政权交还明治天皇,结束了德川家族对日本长达265年的统治,这在日本历史上被称作“大政奉还”。
[10]米川直己.レース出場 豊田章男氏の二つの涙[N].毎日新聞,2009-6-23(4).
[11]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新体制発表会見スピー チ[EB].http://www2.toyota.co.jp/jp/about to_yota/message/index.html,2009-6-25.
[12]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トヨタの概況2009 データで見る世界の中のトヨタ[R].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26.
[13]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2009年3月期決算説明会 [R].2009-5-8.
[14]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役員人事及び組織改正 について[EB].http://www.toyota.co.jp/jp/news/09/Jun/nt09_0605.html,2009-6-23.
[15]日本経済新聞.新体制始動「機敏な巨艦」へ現場改革[N].日本経済新聞,2009-6-23(13).
[16]相对于产量而言,丰田员工数一直控制在较小规模:1960年产量15万台/员工1万人;1964年42万台/2万人;1967年83万台/3万人;1970年160万台/4万人;1980年329万台/5万人。参见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創造限りなくトヨタ自動車50年史·資料集 [C].1987.227.
[17]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会社概要 [EB].http://www2.toyota.co.jp/jp/about_toyota/outline/,2009-8-30.
[18]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定期職制異動 について[EB].http://www2.toyota.co.jp/jp/news/04/12/nt04_073a.html,2004-12-28.
[19]丰田的基干层属于执行干部,分3级,相当于科长、副部长和部长级别;役员层属于决策层,也分3级,一般役员、常务役员和专务役员。
[20]在丰田,董事分为一般董事(役員)和代表董事(取締役),代表董事属于决策层,包括会长、社长、副社长、专务董事及董事;一般董事属于高层,会兼任各职能部门部长,但级别高于部长。
[21]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役員人事及び組織改正 について[EB].http://www.toyota.co.jp/jp/news/09/Jun/nt09_0605.html,2009-6-23.
[22]日野三十四.トヨタ経営システムの研究[M].ダイヤモンド社,東京,2002.125—137.
[23]YAHOOニュース.トヨタ社の暴走事故件数、当局の発表上回る=米紙 [EB].http://headlines.yahoo.co.jp/hl?a=20091109-00000565-reu-bus_all,2009-11-9.
[24]トヨタ自動車社内報.TOYOTAクリエイション7[J].2009.7.1.
[25]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役員人事及び組織改正 について[EB].http://www.toyota.co.jp/jp/news/09/Jun/nt09_0605.html,2009-6-23.
[26]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創造限りなくトヨタ自動車50年史 [M].1987.268.
[27]BRICs即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中国(China)等所谓“金砖四国”国名英文字头缩写。
[28]FOURIN.世界自動車メーカー年鑑2009〔C〕.2008.;FOURIN.世界自動車統計年刊 2008[C].2008.
[29]小関和夫.軽自動車の歴史を振り返 る[J].JAMAGAZINE vol.43,2009(2).5—6.
[30]日本経済新聞.トヨタ マツダにハイブリッド供与へ[N].日本経済新聞,2009-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