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业开始步入巅峰时代:1980年其海内外生产总量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104万台;1985年达到1227万台,与美国、欧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1]然而,正是在这种高歌猛进之际,被视为日本汽车产业竞争力源泉的传统系列承包体制也悄然发生了一场新的变革:模块化设计开始涌现并普及。这场变革,不仅促使汽车厂商纷纷调整设计体制,甚至也影响到传统的零部件供应体系。
二、模块化创新的成效与代价(1 / 1)
二、模块化创新的成效与代价(1 / 1)
20世纪80年代,日本汽车产业开始步入巅峰时代:1980年其海内外生产总量突破千万大关,达到1104万台;1985年达到1227万台,与美国、欧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1]然而,正是在这种高歌猛进之际,被视为日本汽车产业竞争力源泉的传统系列承包体制也悄然发生了一场新的变革:模块化设计开始涌现并普及。这场变革,不仅促使汽车厂商纷纷调整设计体制,甚至也影响到传统的零部件供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