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为日本军工产业“复活”提供了机遇。据统计,朝鲜战争为日本带来总计达24亿美元的外汇收入[1],在这种“特需订货”中,受益最大的部门却是汽车产业。战争期间,日本共向美军提供了10280台卡车,销售金额2300万美元;[2]汽车零部件及提供维修服务等费用更高,突破了亿美元大关(12890万美元)。[3]战争让美国加速调整对日政策,日本经济界看到了更大希望,他们试图以此为突破,作为战后经济复兴的突破口。
为扩大与美方接触,1951年2月经团联(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JBF)专门成立了日美经济合作恳谈会,该组织以获得美国“特需”订单及来自美国援助的长期化为目标。1952年3月,战事扩大促使美国认可日本恢复制造武器的权利。日本经济界出现从“特需”转向“新特需”的呼声,“相对此前朝鲜战争以战斗消耗物资为中心,今后将以产成品的武器为新特需的中心”。[4]获得成品武器生产订单,不仅使美日间的委托加工关系更加稳定而出现长期化特征,更重要的是,美国必须向日本开放相关技术,而打开美国技术通道恰恰是日本经济界梦寐以求的目标。
1954年3月,发生了对日本军工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美日签署了《日美相互安全保障法协定》(即MSA协定[5]),它彻底打开了美国军工技术大量流向日本的大门,令日本军工产业获得了技术源泉。其实美国早就有扶植和利用日本制造业力量的想法。1952年9月,在墨西哥世界银行年度会议上美国就向日本示意,愿意为其提供3亿美元军事援助。[6]1953年5月开始,双方为此进行了深入交涉。不过,日本政府的胃口似乎更大,它希望这种援助不要仅停留在军事领域,应该包括那些生产武器用的机床及原材料。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干脆也借机打开向日本出口农产品的大门。多轮磋商之后,双方都做出了妥协,于是,这份安保协定成了大杂烩,它由四项子协定组成——《共同防御援助协定》《农产品购买协定》《经济措施协定》和《投资保证协定》。
签署MSA协议对日本意义重大,正如经团联日美经济合作恳谈会下属防卫生产委员会干部千贺铁也指出的,接受MSA,不仅让日本获得了美国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它极大推进了日本基础产业的现代化,带来了多种收获——“能确保必要物资,又能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进而实现生产设备的现代化”。[7]据统计,1950—1955年期间,日本企业接到的美国特需合同金额高达16.18亿美元。[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