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言之,日本产业竞争力衰退主要包括三大核心原因:一是在支撑美国新经济的IT技术革命领域,日本因把产业重点转向机器人而远远落后;二是模块化浪潮席卷之下各个产业掀起了生产革命,但日本企业却仍沉醉于精益生产方式,未能敏感意识到这是一场革命;三是全球化浪潮导致相关产业从美欧向新兴市场“整体搬迁”,但日本却仍在极力维护本土的“研发总部”功能,仅仅是向海外转移其生产功能。最近以来,日本产业界犹如经历一场大浪淘沙,一方面是三洋全面退市、索尼“断臂求生”、松下结构改革、夏普卖股自救、高田门“蚁穴效应”、东芝会计造假……接二连三的“坏消息”充分暴露了日本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全面下滑的现实;但另一方面也有村田的异军崛起、伊藤忠携手中信与正大、东丽联手波音与宝马、丰田开放5000项专利……一些“好消息”也在反映日本制造业正在突破旧有观念、顺应全球化潮流、打造联合开放式创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战后70年之际,日本产业再次迎来一场重大的转型变革。
受老龄少子化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日本企业面对未来将持续萎缩的国内市场而选择了更快“走出去”战略,扩大海外经营成为日本企业获取新的盈利的重要战略支柱。2000年日本对外净资产余额已经达到133万亿日元,2004年这一数字就攀升至185.8万亿日元,2006年更是突破200万亿日元规模,2007年达到250.9万亿日元。而且,为了提高“走出去”效率,日本企业还开始导入并不擅长的并购(M&A)战略,2000年日本企业海外并购动用资金创纪录地超过7万亿日元,并购案件数量也超过150件。2006年并购案件更是突破400件,并购资金超过8万亿日元规模。
大步“走出去”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企业经营的重要特征之一。与此相伴,采取彻底而深入的结构改革也是日本企业的另外一个突出特征,然而,从这种以转变企业经营战略为目的的结构改革的结果来看,各个企业却是喜忧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