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之初,日本大型电子巨头曾实施战略重组,试图掀起过半导体产业革命,实施了“跨企业、按不同业务分类进行的大规模重组”。核心方针有两点:一是大企业纷纷放弃DRAM存储业务;二是各企业切割重组新的系统LSI企业。当时东芝公司、富士通公司、索尼公司、松下公司、三洋公司、冲电气工业(OKI)等大企业,都退出了DRAM方式存储业务。另外,NEC公司和日立、三菱电机之间又重组了DRAM,成立了唯一一家DRAM的尔必达存储公司。在系统LSI领域,日立公司与三菱电机进行业务重组,成立瑞萨科技公司,2010年NEC公司也参与进来,将其LSI业务加入到新的瑞萨电子公司,组建起日本、也是世界最大的微控制器企业。但是,除OKI的LSI业务加盟罗姆之外,大多数电机企业仍然继续保留了系统LSI业务,甚至作为重点战略,纷纷在公司内部成立专门的半导体公司。
这场大规模业务重组,也一度为日本半导体产业复兴带来新的活力。当时,出现了专业化、协作化和高端化等新的产业分工趋势,瑞萨电子迅速占领了世界MCU的主导地位。但是,相对于国际芯片产业“设计与制造分离”的发展趋势而言,这场变革又显得非常不彻底,改革之后,日本半导体产业也没能出现专业化的半导体设计与生产企业。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卷入深度模块化浪潮之际,日本再次落伍,这成为其盈利大幅下滑,并导致其市场份额逐步丧失的关键原因。
20世纪90年代之后,全球半导体芯片产业的“设计工程”与“制造工程”分离趋势越加明显,世界范围内出现“设计—代工”这一新的生产合作方式,原有垂直一体化生产模式开始被水平分工模式逐步取代。在美欧地区迅速崛起了一批专业化的设计公司,如美国的赛灵思(Xilinx)和阿尔特拉(Altera)等。与此相应,在东亚地区则崛起了一批专业化的芯片生产厂商,如中国台湾地区台积电(T**C)和联华电子(UMC)等企业。
图5-1 日本综合电机企业的半导体业务重组(1999—2011年)
资料来源:経済産業省.2011年版ものづくり白書[R].2011.p276.
事实证明,相对于传统垂直一体化模式(IDM),这种新的分工生产模式更加有效率、更具盈利特征。表5-1对比了2004年不同模式运营的芯片企业的盈利特征,整体而言,传统IDM企业明显逊色于采纳新模式的公司。
表5-1 半导体产业经营模式盈利能力比较(2004年)单位:(亿日元、%)
相对于全球芯片产业水平分工模式迅速发展的趋势,多数日本芯片企业却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垂直分工体系,即IDM模式。然而,面对市场份额不断被侵占、利润大幅下滑的严峻形势,日本芯片企业也被迫实施战略转型,特别是2011年日本大地震之后这种趋势越加显著。
注释
[1]1999年日本经济新闻社出版的《讲习日本经济入门》首次以“失去的10年”来形容日本经济,2009年朝日新闻社出版了《失去的“20年”》,2018年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又提出“失去的30年”概念。
[2]山川紘.『総合電機メーカー10社の平均年収と業績推移』2012年2月4日 :http://www.geocities.jp/yamamrhr/ProIKE0911-148.html[2019-1-9]。
[3]経済産業省:通商白書2011,経済産業省2012年,p96。
[4]DBJ:最先端のものづくり支える日本の半導体製造装置産業,日本政策投資銀行 No.181-1(2012.9.21)。
[5]小島郁太郎:マイコン業界、黒船来航で競争激化,日経マイクロデバイス,2008年11月号 pp27-35.
[6]HIS iSuppli November 2012:2012年売上を本社所在地別にみた世界半導体マー ケットシェア.Tech-on!http://techon.nikkeibp.co.jp/article/NEWS/20121205/254641/?SS=imgview&FD=1248918330。
[7]清水誠:半導体産業の国際競争力回復に向けた方策,ガートナーデータクエスト(2005年8月)GJ05441,日本政策投資銀行,2006年。
[8]日本経済新聞:ルネサス、最終赤字626億円12年3月期,日本経済新聞,2012年5月9日。
[9]日本経済新聞:エルピーダ、米マイクロンが買収へ3000億円支援,日本経済新聞,2012年5月9日。
[10]East-japan:ソニー赤字最大、5200億円、国内テレビ3社損失計上計1.7兆円,East-japan :2012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