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川辞职”事件与央行路线斗争(1 / 1)

2013年2月19日,学院派的第三十任日本银行行长白川方明宣布辞职。其实,这距离其任期届满仅相差短短的20天。日本媒体普遍认为,这是白川行长迫于安倍内阁的强大压力,因为安倍晋三在当选自民党总裁之后,就曾多次呼吁应实施大规模的金融宽松政策,甚至扬言这甚至关系到“日本银行的独立性”问题。[2]在安倍领导的自民党获得众议院大选压倒性胜利之后,这种观点占据了上风。日本国会也多次传唤白川行长接受质询,要求其解释将日本经济带出通缩的计划。

离任前的最后一次记者会上,白川行长再度重申了自己的观点:“日本央行的职责是维护本国货币的信誉度和金融体系稳定,而不应操纵市场以迎合市场期待。因为央行政策一旦失误,市场就有可能陷入混乱。”白川行长本人曾师从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他深受芝加哥学派的影响,因此,他被视为坚守央行独立的学院派代表。关于日本到底应该如何才能彻底摆脱长期通缩困境,白川的答案是提高生产效率,而这又需要企业与政策当局的共同努力。

然而,白川行长的观点却遭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同样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曾严厉批评了白川领导的日本银行,他指出:“日本政府早该毫不犹豫地干预日本银行的独立性了。13年来,日本的GDP平减指数一直在下降,而日本银行却竟然对此坐视不管。”[3]耶鲁大学教授浜田宏一是“安倍经济学”的设计师之一,他还担任了安倍内阁的经济政策参与之职,他认为:“坚守央行独立精神,只会让国民痛苦”,并对白川领导的日本央行打出了最低分的评价。[4]此外,早稻田大学教授若田部昌澄也反对白川路线,他认为白川解释的通缩原因“与金融政策根本不相干”。[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