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安倍经济学”与日本经济结构转型(1 / 1)

泡沫经济崩溃之后,困扰历届日本政府的最大难题有两项:一是不良债权处置,二是资产负债比失衡问题。之后,围绕这两大问题日本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1996年成立的桥本龙太郎内阁推行了“六大改革”[1],2001年成立的小泉纯一郎内阁实施了“结构改革”[2]。小泉内阁时期上述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但另外一个问题——日本政府凯恩斯式的大规模财政刺激所造成了财政状况严重恶化,2001年日本财政赤字对GDP之比已达5.5%,2013年又升至6.9%。而且,少子老龄化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导致财政负担不断膨胀,进一步加剧了财政危机。

在此背景下,2012年底“梅开二度”的安倍晋三首相决意改弦易辙,毅然放弃“凯恩斯药方”,而将政策重点转向了经济增长战略,采纳通货再膨胀(reflation)学派的观点,确立了所谓三箭齐发的“安倍经济学”。其目标是通过金融宽松、适度财政刺激与结构改革的新政策组合,让日本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困扰经济增长的通货紧缩“痼疾”。2015年9月,日本政府又对“安倍经济学”重新包装,推出所谓2.0版本,把人口增长和社保完善也纳入了改革重点目标。

注释

[1]1996年桥本龙太郎担任首相期间提出了行政、财政、社保、经济、金融以及教育等六大改革。

[2]2001年小泉纯一郎担任首相期间提出了“无圣域结构改革”计划,实施了邮政民营化等重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