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日之间围绕历史问题、靖国神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日本政府不断渲染中国威胁,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日本积极拉拢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在南海地区选边站队,制造混乱,搅局中国。围绕高铁线路建设和其他基础设施项目,中日之间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激烈竞争。在东亚区域合作方面,日本消极对待中日韩FTA谈判,并将中国置于FTA谈判末位。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则积极推进对美TPP谈判,借此削弱和抑制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
为实现孤立中国的目的,日本曾经在中国周边地区大力推动“价值观外交”,即联络东南亚、中亚、中欧、东欧等具有相同“价值观或意识形态”的国家,倡议建立“自由与繁荣之弧”,形成对中国的包围圈,进而拓宽日本外交地平面。在日本的“价值观外交”遭到冷遇和挫折后,2013年,安倍政府又提出了所谓“积极和平主义”,强调整合日本外交和国家安全战略,“从基于国际协调的积极和平主义立场出发,更进一步参与到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其根本目的在于,借助参与国际协调行动的名义,摆脱战后体制的束缚,彻底修改和平宪法,谋求成为军事大国。[9]
在湄公河流域,日本加紧对中国周边国家的诱导和支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湄公河流域行动计划和战略。2015年7月4日,日本与湄公河流域国家举行首脑峰会,通过了《2015年新东京战略》,强调“日本与湄公河领域国家将合作实现该区域‘高质量发展’,以应对该区域内庞大的基建要求,强化区域内外联系,完善投资环境等”,宣布三年内向湄公河流域提供7500亿日元ODA。日本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增加对湄公河流域基础设施投资,本无可非议,而且事实上对亚洲地区开发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日本对中国周边国家的投资和援助背后,总是有意掺入某些直接针对中国的成分,以实现其遏制、围堵和搅局中国的战略意图。在《2015年新东京战略》中,日本坚持加入针对中国南海的词句,“与会国注意到了对可能使局势更加复杂,损伤信赖和信用,损害区域和平、安全与稳定的南海近期动向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