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日本、韩国、中国等都曾经努力推动东亚地区的区域合作,并形成了一系列强化区域合作的协议和机制。然而,直至今日,亚洲地区始终未能真正建立起稳定的区域性合作组织。究其原因,根本在于美国和日本。美日两国基于自身利益和冷战思维,长期推动亚洲地区的零和博弈。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倡议或许可以成为化解亚洲地区零和博弈的破局之策。
“一带一路”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倡议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支持。然而,与英、法、德等欧洲国家的积极参与不同,曾经长期充当亚洲领头雁的日本,虽然深知扩大亚洲基础设施投资的必要性,却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亚投行建设倡议反应冷淡,充满质疑,并主动放弃了参与创建亚投行的机会。与此同时,日本却积极利用亚洲开发银行、国际协力机构以及ODA等形式,与亚投行等展开公开的竞争。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中日关系正在全面进入新的历史时代。
第一,从经济格局上看,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经过五年发展,到2015年中国经济规模已经达到日本的两倍。然而,在工业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布局和市场成熟度等方面,中国与日本相比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中日经济具有较大的互补性,中日企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同时中日两国在国际市场已经开始了激烈竞争。
第二,从对外关系角度看,经历了30年左右的中日友好时代后,进入21世纪,中日之间出现了诸多矛盾和冲突,围绕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等曾经一度关系极度焦灼,大有擦枪走火之势。近年来,中日关系虽然有所缓解,实现了首脑会晤和高层互访。但是,导致中日关系紧张的各种症结依然存在,许多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加以简单解决。因此,中日之间可能会在一定时间内处于貌合而神离的对峙状态。
第三,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倡议,具有从陆权到海权两个角度全方位开展包容性对外合作的特点,这对于一直自视为亚洲经济的领头雁,且仅具有海洋优势的日本来说,无异于如鲠在喉。日本既希望通过广泛参与亚洲开发,充分开拓海外市场,又十分担心陷入中国主导的合作格局之中。为此,日本一方面大力开展东南亚外交,极力挑拨中国同周边关系;一方面又积极推动日美TPP谈判,借此冲淡和牵制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进而减少来自中国的压力。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文明共生”理念基础上对国际秩序重构的一种积极探索。这种探索从理论上势必挑战西方倡导的“文明冲突”模式,从现实上则威胁美日长期主宰的亚洲旧秩序,由此必然引发中国与美国、日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事实上,由中国牵头的亚投行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顺利推进,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打破了美日欧主宰国际金融体系的传统格局。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中日之间的国际经济合作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那么,亚洲将可能迎来一个中日各自主导、欧美选择性参与、亚洲其他诸国渔夫得利的恶性竞争局面。与之相反,如果中日之间能够达成一定程度的默契、妥协,特别是在第三国市场建立某种形式上的合作,则不仅为亚洲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重要贡献,而且也会极大增强中日两国各自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