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全盘否定乐府诗对《万叶集》中恋爱歌谣的影响是不合事实的。此外,以修辞法为中心来看,其中“莲”“丝”等双关语的使用也是典型例子。
众所周知,《乐府诗集》的清商曲辞中收录了许多恋爱诗,特别是集合了江南民谣的吴声(吴地民谣)和西曲(楚地民谣),多使用双关语,让人生动得感受到民谣的气息。与之相关的著作有王运熙教授的《论吴声西曲与谐音双关语》[122],详细可参照此书。
此处以辰巳正明教授《乐府清商曲辞的恋爱诗》[123]中提到的《子夜歌》与《子夜四时歌》为例进行简要论述。众所周知,莲(lian) =怜(lian),丝(si)=思(si),碑(bei)=悲(bei),题(ti)=啼(ti)等是最具代表性的汉语同音异字双关语。其他类似的双关语不胜枚举。以下列举《乐府诗集》卷四十四中收录的《子夜歌》与《子夜四时歌》中的少数实例。
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
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子夜歌》其七)[124]
寝食不相忘,同坐复俱起。
玉藕金芙蓉,无称我莲子。(《子夜歌》其四十)[125]
朝登凉台上,夕宿兰池里。
乘月采芙蓉,夜夜得莲子。(《子夜夏歌》其八)[126]
掘作九州池,尽是大宅里。
处处种芙蓉,婉转得莲子。(《子夜秋歌》其十二)[127]
“莲子”从字面意义上来看是“莲的果实”,同时其双关语“怜子”有“与你相恋”的意思。此种修辞法为后世所继承,《游仙窟》中利用双关语进行交谈的言辞随处可见。
另一方面,《万叶集》中也有许多活用双关语的和歌。首先看其卷七《譬喻歌》中《寄丝一首》一歌。
河内女,手染线;
反复缠,虽是单股,
想必不会断。(卷七·1316)[128]
这首和歌从字面来看,是“河内的女子,她手染的丝线,不知缠绕多少次,即使是单丝,也不觉得会断”的意思,但从“寄情于丝”的诗题上的关联来看,很明显是借用了上述乐府诗的手法,“单丝”(片糸,かたいと)可以看作是“单相思”的双关表现。实际上,日本古典文学大系本《万叶集》中该诗的头注里,关于这部分的说明是“即使是脆弱的单丝(即使是单相思),也不觉得会断”,中西进教授在《万叶集全译注附原文》(讲谈社文库)中也将此和歌翻译为“正如河内的女子无数次缠绕的手染丝线,是反反复复坠入爱河的单相思。即使如单丝那般脆弱,难道就会轻易断掉吗?”[129]。通过以上不难看出关于“单丝”的部分都是作为双关语进行处理的。
以下试举以“莲”为双关语的例子。
献新田部亲王歌一首
我知胜间田,池中无莲;
犹如对人说,
君无须一般。(卷十六·3835)[130]
这首和歌是天武天皇的第七皇子新田部亲王所献,其间情形,汉文原注说明颇详:
右,或有人闻之曰:新田部亲王出游于堵里,御见胜间田之池,感绪御心之中。还自彼池,不忍怜爱。于时语妇人曰:今日游行,见胜间田池,水影涛涛,莲花灼灼,可怜断肠,不可得言。尔乃妇人,作此戏歌,专辄吟咏也。
由此可见,新田部亲王离开都城出游之时,见胜间田的池子而有所感触,归来后亦赞叹不已。因而他对妇人说“今日外出,见胜间田之池,水面波影晃动、莲花如燃般盛开。言语难尽其趣味。”对此,妇人作上述和歌作答。当然从妇人的答歌中可以看出,胜间田的池中根本没有莲花,所谓的“水影涛涛,莲花灼灼,可怜断肠,不可得言”,是以实际的无莲故作有莲,戏耍喜爱莲花的妇人。不论是新田部亲王还是妇人的对歌中,莲的双关语都占据中心位置。
另外,在这首和歌之前有一首《咏荷叶歌》,此歌如下所述:
原来莲叶,竟然如斯物;
意吉麻吕家者,
当是芋叶,谅无殊。(卷十六·3826)[131]
和歌的大意十分简单,“原来莲叶是这样的东西啊,意吉麿家里的莲叶就像芋头叶子一样”。但关于“芋”(いも),中西进教授的解释为“既是妹的双关语,也作叶形相似的芋解”[132]。因此,这首《咏荷叶歌》并不是利用汉字的同音,而是巧妙利用纯粹和语的同音——“芋”的双关语。
以上将乐府诗和《万叶集》的关联作为一个问题提出来,并进行了初步考察。当然乐府诗和《万叶集》的比较研究中还遗留着许多课题,期待今后更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原文为日文,题为「中日比較文学の視点から:楽府詩と『万葉集』」,载《万叶古代学研究所年报》第三期,2005年3月,第110—114页,胡晓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