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对中东政策始终围绕石油这一核心问题。
“日本之所以关心石油供应问题,是因为低廉价格的石油是战后日本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奇迹’的润滑油。”[2]众所周知,中东地区之所以被世界上主要国家瞩目,引起大小霸权主义国家插手干涉,主要原因为:一是中东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二是中东地区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由于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于战败国的位置,特别是战后1947年5月3日正式生效的《日本国宪法》,其第9条规定:“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此,“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这部美国强加给日本的和平宪法,宣告日本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事争霸的行列,所以中东地区的重要战略位置对它吸引力不大。然而日本自50年代中期经济发展时,选择的是以重、化工业为龙头工业,带动国内整个经济发展的道路。重、化学工业是耗费能源多的产业,而日本自身又是严重缺少能源资源的国家,这就自然决定了日本的经济发展依赖外部供应能源的局限性。随着日本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日本的能源消耗也以高于西方其他工业化国家的速度增长。由于石油作为能源使用要比煤炭作为能源使用具有更多优点,所以世界上各个先进工业化国家,在50—60年代率先进行以石油代替煤炭的能源结构转化,在这次能源结构转化中,日本要比其他西方国家速度更快,故石油需求量、增长速度都高于其他西方国家。同样,在这次能源结构转化过程中,日本同其他西方工业化国家一样,瞄准了被称为世界“石油库”的中东地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西方工业化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大发展,是伴随着对中东石油掠夺而同步进行的。
日本与中东地区的石油关系上,有两个方面的制约因素,一个是日本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程度,一个是中东地区石油对日本的供应渠道及石油价格。同样,这个制约因素也制约了日本对中东政策的制定。在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前,随着日本能源结构的转化,日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逐年提高,但是当时的中东地区石油几乎完全控制在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手中,而日本与美国有“特殊”的同盟关系,所以日本不必理睬与中东地区国家关系。表现在日本与中东政策上,外交上极不重视与中东地区国家关系,遇到中东地区发生冲突时,总是站在美国一边,紧紧追随美国的中东政策。但是,不甘心受欺侮的中东地区产油国家人民,从60年代末开始了从西方石油公司手中夺回本国石油资源运动,中东地区石油控制权开始逐渐向中东地区产油国家手中转移。面对中东地区石油控制权逐渐转移,为了确保中东地区石油稳定供应,日本采取了“中立”对策,主要表现为对中东地区发生的冲突,特别是对中东社会基本矛盾之一阿以冲突,采取中立态度。目的是与往日追随美国,支持以色列的政策拉开一定的距离,避免中东地区产油国在石油供应上对日本采取措施。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中东地区的石油控制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东地区的产油国家真正地控制了日本石油资源。同时,中东地区产油国家也手握石油,开始了与西方工业化国家的真正“对话”。中东地区产油国家并没有被日本所谓的“中立”政策蒙蔽,认识到正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支持,才使阿以冲突中,双方实力发生巨大转变。日本所谓的“中立”,实质上是坐视强者欺压弱者,要打击以色列,必须打击其支持者,包括日本这种所谓中立国家。在“石油武器”的直接打击下,随着中东石油供应渠道及石油价格的变化,决定了日本对中东政策的转变,其被迫推行所谓“亲阿拉伯”政策。
所谓“亲阿拉伯”政策,就是一改往日日本对中东政策,由原来轻视中东国家关系,转变为重视中东国家关系;由原来追随美国支持、姑息以色列,转变为公开支持阿拉伯国家的立场,其核心是确保中东石油供应。石油危机的威胁,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促使日本调整国内主要产业结构转化,放弃自50年代中期起实施的以重、化学工业为龙头,带动整个国内经济腾飞的战略,开始实施以低能耗、高科技、高附加值为主要特征的装配加工型产业结构。另外,也极力减少对中东地区石油能源的依赖程度,寻找替代能源,扩大非石油能源的利用。在目前无法解决替代石油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下,尽力减少对中东地区石油依赖,扩大从中东地区以外国家进口石油。日本国内主要产业结构转化和能源结构调整,在几年以后明显收到成效,日本对中东地区石油的依赖程度明显降低。
一方面日本对中东地区石油依赖程度逐渐下降;另一方面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又出现下跌。70年代末80年代初第二次石油危机过去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一路下跌,从原来每桶原油40美元,下跌到每桶原油10余美元。国际石油市场,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这就意味着日本与中东地区石油关系紧绷着的弦,有所放松。于是出现了80年代,日本对中东“参与”政策。正是由于日本对中东地区石油依赖程度逐渐降低和国际石油市场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才使日本放开手脚参与中东地区冲突的解决。反过来说,日本参与中东地区的冲突解决,也是为了平稳中东地区紧张局势,目的还是要确保中东石油的稳定供应。
1990年8月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拉克吞并科威特,直接威胁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地区产油国家,目的就是改变中东地区石油控制权的现状。伊拉克要改变中东地区石油控制权的现状,不仅有关中东地区产油国家不答应,而且对中东地区石油有依赖性的西方工业化国家也不答应。这两者不答应,就构成了沙特阿拉伯等海湾地区产油国邀请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参与解决海湾危机局面。同样,日本对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以巨额财政援助,目的也是希望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打败伊拉克,恢复往日中东地区石油控制的局面。海湾战争后,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并没有像人们所预料那样出现上涨,而是继续处于低价位。国际石油市场长期处于买方市场,实际上给日本对中东政策制定及实施创造出一个“宽松的环境”。海湾战争后,日本对中东政策表现为全面参与中东事务,不仅派遣军队参与排雷、维和行动,而且还全面参与中东和平进程。日本采取这些举动的原因,就是要在中东地区扩大自己的影响,核心是为确保中东地区石油的平稳供应。
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的直接打击下,日本被迫转变了对中东政策。此后日本越来越关心中东地区的各种变化,也逐步参与中东地区各种事务的解决,实质上这一切都是关心中东地区石油能否平稳地向日本供应问题。为了确保中东地区石油的平稳供应,日本不惜放弃更多的经济利润而主动向中东地区有关国家投资、贷款。为了确保中东石油的平稳供应,日本在中东地区国家之间尽力保持“等距离外交”,担心影响到某一方面而得罪了众多的伊斯兰国家。在中东地区这个充满着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国家间矛盾的旋涡中,小心翼翼地相交相往。为了确保中东石油的平稳供应,日本不惜与美国在中东政策上发生分歧,推出带有“独立性”的日本对中东政策。
总之,只要日本找不出代替石油的新能源,找不出石油供应的新来源,其能源结构摆脱不了以依赖石油为主的框架,上述两个方面制约因素就会影响到日本对中东政策的制定,日本对中东政策也就不会改变以石油为核心问题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