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特演”计划的制定(1 / 1)

1941年4月13日,日苏两国签订中立条约,表面上看两国关系已经缓和,但日本统治集团内部却在考虑新的对苏战争。1941年4月10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会见日本驻德国大使大岛浩,里宾特洛甫说:“由于苏联的所作所为,使德国可能在今年内对苏联发动进攻。”[2]4月16日大岛电告东京,然近卫文麿内阁以此情报真假难辨为由给予否定。5月15日,日军参谋本部也对近来收到有关苏德开战情报进行研究,认为德国在攻英战役结束前,不会发动对苏战争。6月3日、4日,希特勒和里宾特洛甫分别会见大岛浩,再次向他透露出苏德战争即将爆发的情报。希特勒说:“德苏关系现在越来越恶化,德苏战争大概是不可避免了。”里宾特洛甫说:如果日本“感到在南进中有困难的话,欢迎日本北进协助德国进攻苏联”[3]。会见之后,大岛浩再次电告东京。

对于大岛浩再次来电,日本内阁仍然持否定态度。6月6日外相松冈洋右上奏天皇:“德苏关系,六分协定,四分开战。”[4]日本军界则确信苏德战争即将爆发,但关于日本在苏德战争中应采取什么政策分歧很大。日本陆军此时在中苏、中蒙边界已形成与苏军对峙局面。日本陆军内部主要有三种主张:第一,把军事重点放在南方,利用苏联对日本北方威胁削减之机,加强武力南进,以解决战略物资;第二,把军事重点放在北方,不论苏联远东军兵力是否削减,都应与德军相呼应,占领苏联远东领土,以确保日本北方的安全;第三,此时不介入对苏战争,也不介入对英战争,应等待时机,在北方、南方都要加强准备,提高战斗力。6月14日陆军省、参谋本部决定以第三种主张为基础,制定了《适应形势转变的国防国策》作为陆军对待苏德战争的政策,即以日军同时在南北两方面进行战争准备为基础。在北方如果苏德战场出现对日本有利时机时,日本就参加对苏作战。日本陆军对这一政策解释说:“解决北方问题,必须要大规模地行使武力,为此所需要的战略物资,尤其是**燃料,实际上必须求于南方,因此断然地强行解决北方问题是危险的。”[5]

6月18日,参谋本部制定了南北准备战争的方案:

(一)准备(警戒)态势

对北方:原驻中国东北与朝鲜的14个师,并从日本国内调入2个师。

对南方:驻中国关内的24个师等待时机。

中国战场:保持22个师。

(二)预定进攻态势

对北方:将日本国内5个师和从中国关内抽调4个师转用北方,另外从中国关内抽调6个师作为预备队。

对南方:再增加日本国内5个师,另外从中国关内抽调6个师为总预备队。

6月22日,德国以突然袭击方式,对苏联发动全面进攻。26日,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吉本贞一中将向其部下通令:“有关随着苏德开战,关东军加强备战的事项,称之为关东军特别大演习。”[6]

6月25日至7月1日,日本军界和政府就苏德战争爆发与国策问题召开会议。外相松冈洋右从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起就极力主张:“苏德开战的今天,日本应当与德国协力讨伐苏联。”[7]而在日本军界内部,海军在坚持“北守南进”的原则下,接受陆军南北备战等待时机的政策。这样在会议上,松冈外相与军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参谋总长衫山元反驳松冈说:“现在中国战场牵制着日本陆军绝大部分,外相所言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作为统帅部首先考虑的是战争准备,现在还不能谈是否参战。仅就关东军而言,它的战争准备就必须花费40至50天,把现在的兵力转变到战时体制,进一步到发动进攻,还必须花费时间。然而在这段时间内,苏德战争的进展情况也就判明了。”[8]松冈立即对苏作战的主张被否定。7月2日在天皇参加的御前会议上,日本军界的南北备战政策得到最后通过,也就是说,参谋本部的南北准备战争方案得到天皇的认可。

在参谋本部方案中,其北方备战方案,即“关特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