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国粹主义(1 / 1)

政教社是力倡文化国粹主义的先锋,是为创办杂志《日本人》[58](1888年4月创刊,半月刊)而结成的团体。发起之初有三宅雪岭、杉浦重刚、志贺重昂、井上圆了、岛地默雷等人。之后又有陆羯南、福本日南等人于1889年2月创立报纸《日本》。由于二者几乎持有同样的立场,因而相互交流,一般把这个刊物的同仁一起统称为政教社集团。政教社的刊物刊载社论文章,反对政府的过度西化政策,主张重新认识国粹,强调要实施国粹主义道德教育。

狭义而言,国粹主义派专指政教社系统的群体,广义而言,凡倡导保存国粹思想者都可称为国粹派,在此主要介绍最具代表性的政教社同仁的国粹主义思想。其实,政教社成员们的具体观点也存在一些差异而并非雷同,但他们大都是针对自上而下的极端欧化主义的社会现象,为建立民族自尊和增强日本人的主体意识而提倡国粹主义的。

先来看《日本人》的主张。《日本人》主笔志贺重昂可谓旗帜鲜明地揭示了政教社“保存国粹”的主张。志贺重昂所说的国粹,主要是指环绕日本的地理景观和风情以及依托于传统习惯和历史等载体而融入日本民族身心血脉中的国民性,即这种国民性是为日本这块土地所感化、所胚胎而成长起来的。正因为国粹是“在大和民族之间自古以来遗传、醇化,以至保存到当代的”,因而应该“愈加奖励敦促其发育成长,并将此作为大和民族于现在与未来之间进化改良之标准”[59]。然而,志贺重昂同时强调同仁的目的“不在于仿效国学家的腔调而漫然罗列神国、神州、天孙等文字”[60]。志贺重昂把国粹的形成看作是人们的生活适应周围自然的“生物进化”的过程,即显扬被日本岛自然环境长期浸润的日本人的国民性所经历的“年轮”。这里观照的是社会风习、精神思想、价值观念等深层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政教社主张的国粹主义是一种注重自然环境、纵观日本历史,带有浓重的民族整体的文化色彩,而意识形态的色彩是比较淡薄的,因而笔者称其为文化国粹主义。

政教社主张“保存国粹”“彰显国粹”,自然要强调日本民族文化的特性和优越性,但并没有陷入唯我独尊的文化自闭主义。三宅雪岭曾说过:“为本国尽力就是为世界尽力,发扬民族特色即有益于人类之化育,护国与博爱并无冲突。”[61]志贺重昂也说:“吾辈虽以国粹为进退去就之标准,然并非与宇内大势相抵牾,而是要善从正流以处诸般之境遇。”[62]政教社同仁明确表述了文化国粹主义对待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态度的原则,即主张维护本国利益和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并非就一定要否定、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并认为日本应开放面对世界,顺应世界潮流。同时认为通过充分发挥不同民族自身的特色和活力才能促成人类整体文化的发展。

从上述可以看出文化国粹主义在主张日本文化独特性的同时承认构成国际社会的诸多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因此,虽然文化国粹主义是针对明治前期盲目西化的反动,但文化国粹主义者并没有陷于泥古不化的抱残守缺,他们讨论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引进西方文化,而是引进什么和吸收的方式。换言之,文化国粹主义非但没有否定西洋文化,反而确立了日本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各自的位置,及其双方应有的关系,因而不得不承认文化国粹主义是对世界文化开放的健康的国粹主义。志贺重昂形象地阐明了这种观点:“吾辈并非意欲保存彻头彻尾的日本固有的旧分子,也非欲维持旧元素,而是要以日本国粹的器官对从泰西输入的开化之风进行咀嚼消化,使其同化而融于日本人的身体。”[63]

再看坚持文化国粹主义的报纸《日本》的主张。《日本》的具体目标是恢复和发扬国民精神,增强国民团结,几乎等同于《日本人》所提倡的保存国粹和彰显国粹。《日本》主笔陆羯南在创刊词中做了解释:“《日本》虽然以恢复和发扬国民精神为己任,但不可不知泰西文明之善美,重其权力之自由平等之说,敬其哲学道义之理……尤为钦慕其理学、经济、实业等。然日本采用西洋事物不徒取其名,而取其可资于日本利益及幸福之实。故而《日本》不是狭隘的攘夷论的再兴,而是于博爱之间恢复和发扬国民精神。”[64]从陆羯南的言辞中可以看到,《日本》与《日本人》的精神基本是一致的,不过从《日本》提倡国民精神的口号看,呈现出比《日本人》更多的政治色彩。事实上《日本》对政府内外政策是采取批评态度的,比如曾严厉地批判大隈重信的“条约修改案”等。也因如此,1889—1896年,《日本》被政府命令停刊30次,合计日数230天[65]。

除上述政教社系统的文化国粹主义之外,各具体文化领域也出现了复归传统的潮流。在文学部门,文明开化时期备受冷落的日本古典,重新受到人们青睐,尤其是被尘封多年的德川时代的元禄文学,诸如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集和井原西鹤的作品被翻刻重新面世,松尾芭蕉等俳人的作品逐渐引起文学界的注意。这些古典,使生活在文明开化时代将近20年的日本人开始重新审视本民族的文学遗产。

美术界也卷入国粹主义风潮,出现复兴传统美术的舆论,尤其是在菲诺罗萨支持下,逐渐形成了从政府到民间的保存美术国粹的运动,期间发现了许多珍贵的传统艺术作品。宫内省还设立了“帝室技艺员制度”以保证传统美术的传承,并支援当时的一流日本画画家、雕刻家、蒔绘[66]师等,文部省设立东京美术学校的目的即在于专门实行传统美术教育。此外,冈仓天心等人于1890年创刊的美术杂志《国华》,也旨在研究和介绍东洋传统美术。冈仓天心敏锐地意识到西方文化的扩张性,但是他并没有针锋相对地否定西洋文化。冈仓天心既反对纯西化也反对绝对传统,但又不同意二者折中之论,而是提倡美术“不论东西之别,而要基于美术之大道,取法合理,极尽其美,依过去之沿革随现在之情势,以求发达。”[67]冈仓天心的主张扩展到文化的高度,可谓是的中要害的合理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