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在日本常称作家宪、家掟、家慎、家禁,它是家长为家族成员、父祖长辈为后代子孙所规定的有关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训诫和教条,是家族成员必须遵守的准则。早在遣唐使时代,日本人就学习中国人以家训治家的传统,开始制定家训,但最早只在皇室、贵族中有少量家训。进入幕府时代,掌握了政权的武士也开始制定家训,但数量增多,内容走向成熟还是在室町、战国时代以后。家训在中国是齐家之训、家内之训,其训诫对象始终是家族血缘亲属。而由于日本武家的“家”具有明显的超血缘特点,它是幕府统治的社会基本单位,在群雄割据的战国乱世,一个大名的家就是一个小国。武家的构成既包括血缘关系成员,也包括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家臣、领民,故武家的家训远远超出治家的功能,更多涉及治国,且齐家与治国是相通的。透过家训,可以了解武家的治家原则,更可以了解他们的治国理念。
尽管武士是幕府时代的统治阶级,但是从他们留下的家训中,丝毫看不出骄奢**逸,而大多强调厉行节俭,反对铺张。以下仅录几例:
刀具衣装,莫思攀比,看得过即可(《早云寺殿二十一条》)[1]
家中之士,莫忘武备,要依财力置办。武具马具大刀,以得用为准,莫要华丽,朴素为好。日常衣服及调度,莫越财力。诸事要量财力,莫入不敷出。尤俭约之旨趣,乃为仁义而俭约,首先日常用度,武器装备,莫使不足,所以诸事要俭约,衣服调度之类,朴素为要,莫好奢华。(小浜藩主酒井忠进《酒井赞岐守忠进家训》)凡事谨慎小心,莫说金银米钱,即便是井中汩汩之水,亦不可无益浪费。(细川重贤《肥后侯训诫书》)
衣服为掩体之物,粗陋亦可蔽身。应据财力、位次着相应服装。着不合身份之华服者,是为奢。食乃续命之物,粗茶淡饭,只要免饥存命则可。嗜好美食,耗费金银以饱口腹之欲者,是为奢。房屋乃遮风雨之物。狭窄鄙陋,能挡风雨则可。应视财力,建相应之屋。建不合财力之华屋者,是为奢。(伊势贞丈《贞丈家训》)
平日节俭,一针一线亦收之仓廪,然遇战事有需,则碾金碎玉,毫不可惜。(朝仓宗滴《朝仓宗滴话记》)
在武家家训中不仅可以看到这样原则性的说教,更有如何节俭的现实而具体的规定。有关衣着方面的限制,如战国时代越前大名朝仓氏的家训《朝仓敏景十七条》规定:“朝仓家族,年初出仕,须穿有朝仓家纹之布衣。”战国时代和江户初期的大名加藤清正作《加藤清正掟书》,要求家人臣下“衣着限于棉布。耗费金钱于衣饰,荒谬无益”。当时很有些讲究的人都穿绢布做的衣服,虽光鲜华丽,但价格昂贵,且不耐穿,所以从节俭耐用的角度考虑,便有了上述规定。有关日常饮食的规定,如熊本藩藩主细川重贤在家训中规定了每日饭菜的标准:“朝夕食素,一汤一菜,午间可吃鱼,亦不过一汤二菜。”“朔望佳节,与常日无异。年初仪式,当依家法从俭。不可稍有疏忽。”熊本藩,领俸禄54万石,在江户时代算得上屈指可数的大藩了,而藩主之家饮食堪称简单。酒井藩藩主酒井忠进不仅在家训中告诫家人“好华美,耽美味,**歌奇丽之族,乃小人之业,非丈夫居心”,还要求“衣服饮食宅居,各依其分”,虽然没有对于一日三餐的具体规定,但是规定了待客标准:“会朋友,一汤二菜,酒三巡,酒肴三种。客人来,一汤三菜,婚礼之祝仪二汤五菜。若有缘故要逾度,当报之目付。”一个藩主家庭,连婚礼之类的祝仪不过两汤五菜,宾客到访,也只是以简单的一汤两菜、三菜招待而已,那么平时自家人至多也就是一汤一菜了。在有客人来访或婚仪等场合,如果因故要多加一个菜,要先报目付(武家负责监察的官职)审批才行,可见这种规定之严。还有的家训规定:“酒虽融洽合欢之物,然豪饮放诞,乃古今亡家灭身之根底,故严禁酗酒。”(陆奥磐城平藩藩主内藤义泰《内藤义泰家训》)至于其他娱乐性的消费,更是要严格掌握。如战国大名朝仓家规定:“莫邀京都四座之猿乐师来本国演出。不如以其价于本国猿乐师中择才俊教习之,可长远为乐。”朝仓氏地处越前(今福井县),若延请京都的名师来表演,肯定要花重金,不如在当地培养自己的乐师,这才是一种长久之计。
厉行节俭,讲的是戒除奢华和无益之费,但不能矫枉过正,变得吝啬。“过于吝啬,有损身份,亦与过骄奢同。”(《酒井隼人家训》)经历过战国乱世的福冈藩初代藩主黑田长政既强调“万事皆求华美,不以俭约为要,则必积年靡费,后用不济,丧国败家”,因而要“专务俭约,戒无益之费”。如何掌握节俭的“度”也很重要,“倘过俭至吝啬,则诸人疏远,万事无序,善行难成,功业不立,也是亡国之兆”,所以,既不可不俭,又不可过于吝啬,要在“宽紧适度,取其得当”(《贞丈家训》)。战国大名朝仓敏景很注重资金的合理运用,他规定“名家所铸宝刀短剑不宜用。持一把价值万疋之宝刀,不敌百支百疋长枪。莫若以万疋之价购百支百疋之枪,令百人持之,可守一方”。宝刀虽好,只能为一人所用,而购一把宝刀之费,可装备百名士兵,轻重缓急,道理自明。另一方面,“过于求便宜,则物品质次,本可使用二、三年者,一年之内便数次更易,反而花了大钱”(尾张藩主德川宗春《尾张亚相宗春卿家训》)[2],即不能贪便宜而忽视了购物质量。这样的认识在今天来看也是有教益的。
武家为什么如此注意节俭?由于时代所限,他们当时还不可能从国家资源贫乏这个角度来认识节约的重要性,但是读武家家训,一个重要的感受是武家都将节俭作为立国之根本。当然,这个“国”不是现代意义的国家,而指的是战国大名的领国及江户时代的藩。战国时代是弱肉强食的时代,各大名的治国之要是发展经济,积累财富,以在激烈的争霸战争中站稳脚跟并扩大势力,而奢侈浪费将误国误民。如战国大名北条氏纲在家训中阐述节俭的理由:“如有人本是五百贯的财力,却效千贯的行事,大半是使了手段之故。”“好华丽者,无暴敛下民,便无所出”,他们“或向百姓强行征役,或经营买卖以图生利,或烦扰町人,或博弈取胜,总之必有出处”,其结果,将“国中悉贫,大将势力渐微”。(《北条氏纲书置》)到了江户时代,武士虽然立于士、农、工、商“四民”之首,但是他们并不是富裕的阶层,他们脱离了土地,依靠有限的、固定数量的俸禄生活,随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而日益陷于穷困。幕府与各藩除了通过幕政、藩政改革进行调整外,都要求武士节俭度日,江户时代不到270年,共发布258次“禁止奢侈令”[3]。尤其是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时要求更严,在任29年中竟然发布了59次“禁止奢侈令”,禁止美食铺张,穿着华丽,而且自己带头厉行节俭,平时吃饭不超过两菜一汤,且滴酒不沾。幕府殿堂内的窗纸、拉门即使再陈旧,如无破洞也不许更新。将军以身作则,幕府官员自当效仿。据说当时幕府的官吏在值班时都自带便当,只有老中(江户时代直属于将军、统辖政务的最高职官)等在执勤时过了吃饭时间,才可供应饮食,但也是以一汤五小菜为限。[4]至于各藩,更要严格奉行节俭原则。有的藩在家训中甚至规定“百姓之中,有喜好华美,不事耕作,却集金银分赃者,速捕之并斩首”。(《肥后侯训诫书》)显然,一个农民不种田却能过好日子,肯定有非法勾当,故要严惩。福冈藩藩主黑田长政也在家训中规定:“有因好华檐美舍、婚姻靡费、招宴宾客、耽溺游兴、聚敛珍异等事致费资财,日久渐贫者,可斟酌定其罪。”(《黑田长政遗言》)总之,作为统治阶级的武士在节俭方面也是全社会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