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日本人之所以能够做到忠孝一致,有两个根本原因。第一,日本家族制度的中心思想在于延续家这一经济共同体,甚至可以根据家业的需要调整血缘的系谱传承关系。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不仅能当儿子,也能当孝子,即日本人孝敬的“亲”除指血缘父母之外,还包括出于各种需要的非血缘的社会性父母。所以,“孝”本身就已经存有“忠”的含义。第二,家是国的扩大,国是大家,家是小国,所以忠是孝的延伸。主从关系与君臣关系是对家族关系的模拟和延续,主君的权威是家长权的扩大,事主以忠就是孝子尊亲的结果。人们对父母的自然感情被纳入阶级统治的轨道,这样,家族中的亲子关系便直接影响到政治上的主从关系与君臣关系,达到家族伦理与政治伦理的统一,即忠孝一致。即使忠孝发生矛盾也表现出忠重于孝,以家的利益服从国家的利益。有了这种“忠孝一致”的臣民,日本人极易形成凝聚力,在需要一致对外时形成高度的团结。这就是近代日本发动的一系列对外侵略战争中,能够成功地实现全民总动员的根本原因。
注释
[1]《续日本纪》天平宝字元年条。
[2]《旧唐书》本纪第九·玄宗下。
[3]《养老令·考课令》。
[4]《宋史·日本传》。
[5]《续日本纪》元明天皇和铜七年条。
[6]会沢正志斎:《新論》,《日本の思想家》36,明徳出版社,1981年,第164頁。
[7]石井紫郎校注:《日本思想大系·27·近世武家思想》,岩波書店,1977年,第463、457頁。
[8]第一勧銀経営センター編:《家訓》,第205頁。
[9]中江藤树:《翁問答》,山井湧等校注:《日本思想大系·29·中江藤樹》,岩波書店,1980年,第34頁。
[10]田中彰:《近代天皇制への道程》,吉川弘文館,1979年,第233頁。
[11]関口裕子等:《日本家族史》,梓出版社,1989年版,第193頁。
[12]《孝经·纪孝行章》。
[13]浪本勝年等:《史料·道徳教育の研究》,玉川大学出版部,1991年版,第89頁。
[14]石井満:《日本の孝道》,春秋社,1938年,第975頁。
[15]《礼记·曲礼》。
[16]石井満:《日本の孝道》,第979頁。
[17]牧英正:《人身売買》,岩波書店,1971年,第145頁。
[18]老唤:《日本人的背影》,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年,第22页。
[19]第一勧銀経営センター編:《家訓》,第300頁。
[20]《晋书·王祥传》。
[21]山井湧等校注:《日本思想大系·29·中江藤樹》,第259頁。
[22]東久世通禧編:《小学校修身教科書》高等科,转引自川島武宜:《イデオロギーとしての家族制度》,第97頁。
[23]《颜氏家训》,引自陆林:《中华家训大观》,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262页。
[24]福沢諭吉著作編纂会:《福沢諭吉選集》第5卷,岩波書店,1952年,第321頁。
[25]室鳩巢:《六諭衍意大義》,中村幸彦校注:《日本思想大系·59·近世町人の的思想》岩波書店,1978年,第367頁。
[26]中江藤樹:《翁問答》,山井湧等校注:《日本思想大系·29·中江藤樹》,第34頁。
[27]湯沢雍彦編:《日本婦人問題資料集成·5·家族制度》,第353頁。
[28]北原種忠:《家憲正鑑》,第123頁。
[29]《后汉书·韦彪传》。
[30]《孝经·开宗明义章》。
[31]《忠经·天地神明章》。
[32]《论语·子路》。
[33]《晋书·孝友传》。
[34]沢柳政太郎:《孝道》,富山房,1941年,第36頁。
[35]戴季陶:《日本论》,海南出版社,1996年,第42页。
[36]貝原益軒:《大和俗訓》,引自家永三郎:《日本道徳思想史》,岩波書店,1961年,第124頁。
[37]南部立庵:《倭忠経》,家永三郎:《日本道徳思想史》,第124頁。
[38]琼琼杵尊:日本神话中的天照大神之孙,由高天原降临苇原中国(古代日本的统称),并进行统治。
[39]《幼学綱要》,湯沢雍彦編:《日本婦人問題資料集成·5·家族制度》,第351-353頁。
[40]藤田東湖:《弘道館記述義》下,今井宇三郎等校注:《日本思想大系·53·水户学》,岩波書店,1978年,第444頁。
[41]石井満:《日本の孝道》,第90頁。
[42]曹汝霖:《一生之回忆》,香港春秋杂志社,1966年,第34-35页。
[43]《礼记·曲礼》上。
[44]藤田東湖:《弘道館記述義》下,今井宇三郎等校注:《日本思想大系·53·水户学》,第444頁。
[45]井上哲次郎:《国民道徳概论》,三省堂,1912年,第269-2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