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妻贤母主义”教育是畸形的日本近代化的一个矛盾产物。它一方面将女性的作用局限在家庭之内,有保守、落后的一面,同时也强调女子教育的必要性,有知识、懂学问是女子贤与良的重要标准,有其积极、开明的一面。唯其如此,近代日本女子教育才与国家的大环境相符,与人们的传统观念相符,直到战败为止,培养良妻贤母这一总方针一直没有动摇。这种教育固然有益于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也对子女教育有利,但作用毕竟只限于家庭层面,培养出来的女学生大多知识和视野有限,社会适应性较差,最终都在家务劳动中终其一生。战前女子参政不发达、劳动就业率低与这种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本章第一部分原载《四川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

第二部分原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11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第三部分原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

第四部分原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8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第五部分原载《日本研究》2011年第4期;

第六部分原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注释

[1]文部省:《学制百年史 資料篇》,帝国地方行政学会,1975年,第497頁。

[2]石川謙:《寺子屋》,至文堂,1972年,第88頁。

[3]佐藤健一等:《江戸の寺子屋入門——算術を中心として江户的寺子屋入门》,研成社,1996年,第9頁;大石学:《江戸の教育力 近代日本の知的基盤》,東京学芸大学出版会,2007年,第104頁。

[4]如2006年,江户东京博物館专门举办了“江户的学习——教育爆发的时代”特别展览。

[5]黒川真道編:《日本教育文庫·女訓篇》,日本図書センター,1977年,第649、672頁。

[6]三井為友編:《日本女性問題資料集成·4·教育》,ドメス出版,1976年,第77頁。

[7]转引自志賀匡:《日本女子教育史》,琵琶書房,1977年,第320頁。

[8]石川謙、石川松太郎編:《日本教科书大系·往来物篇·第15卷·女子用》,“解説”第78頁。

[9]三井為友:《日本婦人問題資料集成·4·教育》,第142-143頁。

[10]三井為友:《日本婦人問題資料集成·4·教育》,第144-146頁。

[11]文部省:《学制百年史》,第195頁。

[12]深谷昌志:《良妻賢母主義の教育》,黎明書房,1981年,第47、51頁。

[13]文部省:《学制百年史 資料篇》,497頁。

[14]文部省:《学制百年史 資料篇》,第130頁。

[15]文部省:《学制百年史 資料篇》,第134-135頁。

[16]高等女学校研究会:《高等女学校の研究—制度的沿革と設立過程》,“資料二”,大空社,1990年,第30頁。

[17]当时高等女学校的竞争率以1902年为例:东京第一高等女学校为1:4.3;市立名古屋高等女学校为1:4.2;高知高等女学校为1:3.9。见深谷昌志:《良妻賢母主義の教育》,第184頁。

[18]文部省:《学制百年史·資料篇》,第484-489頁,“第4表”“第5表”。

[19]文部省:《学制百年史》,第194頁。

[20]湯沢雍彦編:《日本婦人問題資料集成·5·家族制度》,ドメス出版,1976年,第348349頁。

[21]成瀬仁蔵:《女子教育》、三井為友:《日本婦人問題資料集成·4·教育》,第329頁。

[22]转引自斎藤泰雄:《初等義務教育制度の確立と女子の就学奨励——日本の経験》,広島大学教育開発国際協力研究センター:《国際教育協力論集》第13巻 第1号,2010年。

[23]大久保利謙:《森有礼全集》第1卷,宣文堂書店,1972年,第611頁。

[24]《教育時論》,1899年7月25日。

[25]《教育時論》,1902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