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人口增长速度超过当时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人口的迅速增长使日本统治者痛感国土的狭小,因此,力图通过战争解决问题,以扩大生存空间。而一旦发动战争,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线被无限延长,国内青壮年大部分被送上战场,又显现出人力的匮乏。因此,在侵略战争中,日本的统治者极力推行人口扩张政策,使其服务于战争。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受战争的影响,一年中增加的人口仅仅38万多人。日本政府感到有人口减少的危机,1938年1月,内阁设立了厚生省,专司有关国民健康的行政事务,厚生省的工作任务就是“供给强有力的战斗员和扩充生产力需要的劳动力”。1938年4月,近卫文麿内阁颁布了《国家总动员法》,国民成了“为了达到国防目的”的“人的资源”。为确保“人力资源”的质与量,1939年9月以厚生省预防局民族卫生研究会的名义,向全国发布了《结婚十训》:
(1)选择值得信赖一生的伴侣;
(2)选择身心健康的人;
(3)选择没有不好遗传的人;
(4)避免盲目结婚;
(5)避免近亲结婚;
(6)不要晚婚;
(7)不要迷信旧习;
(8)接受父母长上指导熟虑果断;(9)婚礼简素在登记当天举行;
(10)为了国家生吧,繁殖吧!
《结婚十训》的核心是鼓励生育,增加人口。其最后一条“为了国家生吧,繁殖吧”是战争期间人口政策的核心及具有强烈蛊惑性的宣传口号。
1941年,近卫内阁制定并发布了《人口政策确立要纲》。该要纲把“建设大东亚共荣圈并谋求其健全发展”作为全国的使命,以“谋求我国人口急激且永远的发展增殖及其资质飞跃向上”为宗旨,以“确保高度国防国家的兵力及劳动力的需要”和“对东亚诸民族的领导力量”为目的,要求在20年内(即到1960年为止),全国人口要达到1亿。因此,要大力增殖人口,具体目标就是每对夫妇要生5个孩子。[21]
为增殖人口,首先要实行早婚早育。根据人口问题研究所进行的“出生力调查”,要达到一对夫妇生五个孩子的目标,有必要将结婚年龄提前。针对当时平均结婚年龄为男28岁、女24岁的情况,要求青年男女将结婚年龄提前三年,即男25岁、女21岁。同时,大张旗鼓地进行“结婚报国”“育儿报国”的宣传教育,要求妇女们把过去的《女大学》的精神化作近代化精神。《人口政策确立要纲》中强调要“排除以个人为基础的世界观,确立以国家和民族为基础的世界观”。舆论界也大肆鼓吹“结婚是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的奉公”,早婚多育被置于“国策”的位置上。为了贯彻“结婚报国”“育儿报国”的政策,结婚报国恳谈会之类的组织在各地相继成立。此时的报纸杂志也连篇累牍地发表《早婚名人促进结婚座谈会》《战时促进结婚座谈会》等消息和文章。尤其是与伤残军人结婚被作为“美谈”而大力宣传,“成为这些勇士的妻子,做他们的杖、他们的柱而度过一生”成为“日本妇女最崇高的任务”。[22]在这种舆论的引导下,许多士兵都是出征前仓促结婚,双方连基本的了解也没有。至于那些被迫嫁给伤残军人的女性完全是出于一种“道义”,实际上毫无感情可言。
《人口政策确立要纲》发布后,“生吧,繁殖吧”成了家喻户晓的口号,在全国上下展开了大张旗鼓的“人口战”。新闻媒介大造舆论,宣传“国力的基础在于国民的人口”。当时在妇女界影响颇大的《妇女新闻》发布社论指出:“增殖人口是国民肩负的唯一平等的义务。孩子不是‘我的孩子’,而是‘国家的孩子’。”另一较有影响的报纸《周报》也发表文章,宣传“在胎中孕育着国之宝贝、肩负着日本未来的孕妇,怀中哺育着婴儿的产妇,作为女性……在从事着国家性的工作”,“每年有几百万女性作为母亲为了国家在‘奉公’。由于分娩,每年大约有五千位母亲死亡,这种牺牲可与战死的男子相比”。[23]自江户时代以来,女性美的标志一直是“瓜子脸,白皮肤,溜肩细腰”,而战时舆论则要求女性改变旧观念,提出新时代美人最重要的是充满“健康美”(即胸部丰满,臀部肥大)。在“生吧,繁殖吧”这一国策下,以增殖人口为己任,一个接一个生孩子的被称为“翼赞美人”。报纸上甚至公布所谓“充满健康美多产型翼赞美人十项标准”[24],首相东条英机的夫人、生有7个孩子的东条胜子带头宣传“生孩子是一种快乐”,并呼吁女同胞为了扶养大家族而放弃一切奢侈。在早婚多育这一“国策”之下,女性美与生儿育女已不是单纯的夫妻家庭生活和人口增殖的自然行为,而成了与国家的发展前途联系在一起的政治行为。当时,舆论界称小孩子为“宝宝部队”。婴儿降生后,“恭喜,又是一个战士”成为时髦的话语。
为了推进人口增殖,从1940年开始,厚生省连年表彰“优良多子女家庭”,首次表彰了10336户。“优良多子女家庭”的条件是育有满6岁以上的子女10人以上,子女无死亡(战死及因天灾等不可抗拒的事故而死亡者除外)且身心健全,父母及子女都品性善良。在受表彰者中居首位的一户竟生了16个孩子,被称为“拥有9名未来军人和7名军国之母的大部队”[25]。促进早婚多育的措施还包括控制雇佣20岁以上女子,设置奖励结婚和结婚费用贷款制度,对“优良多子女家庭”的子女入学提供学费补助等。由于上述作为“国策”的婚姻和人口政策的实施,使日本在战争体制下一直保持了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尽管在战争中有310多万人(其中战斗人员233万人,非战斗人员约80万人)死亡,但到战败的1945年,日本全国总人口仍有7220万人。[26]
战时的婚姻与人口政策是国家权力介入家庭生活的极致,家庭成了国家用于侵略战争的人力的生殖资源,女性则成为一架生殖机器,人性被彻底抹杀。这种婚姻与人口政策的副作用很快就显现出来。战后,人们面临的是多达187万人的战争未亡人(据1949年厚生省的统计)和迅速提高的离婚率(从1943年的0.68‰,上升到1947年的1.02‰)。[27]这就是战争带给为增殖人口立下汗马功劳的日本妇女的悲剧性结局。
注释
[1]关于日本律令时代的户籍制度,见李卓《日中古代户籍制度浅议》,《历史教学》1987年9期。
[2]鬼頭宏:《人生40年の世界:江戸時代の出生と死亡》,http://phi.med.gunma—u.ac.jp/humeco/anthro2000/kito.pdf。
[3]関山直太郎:《近世日本の人口構造》,吉川弘文館,1958年,第159頁。
[4]同上书,第160頁。
[5]同上书,第170頁。
[6]“间引”,本意为植物栽培过程中的间苗,以此形容通过堕胎、溺婴、弃婴等手段限制子女的人数。
[7]转引自関山直太郎:《近世日本人口の研究》,竜吟社,1948年,第199頁。
[8]鍋田三善:《盤城志》,转引自児玉幸多:《近世农民生活史》,1957年,第272頁。
[9]服藤弘司:《相続法の特質——幕藩体制国家の法と権力·5》,創文社,1982年,第526頁。
[10]黄遵宪:《日本国志》,吴振清等点校整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上卷,第359页。
[11]日本最早的上水道是德川家康1590年入府江户之际建设的神田上水道,此后,相继建立了以多摩川和利根川为水源的玉川上水道、龟有上水道、青山上水道、三田上水道、千川上水道,号称江户六大水道,17世纪末基本完工。水道为利用高低差的“自然流下式”,地下铺设木制水道,通过井口取水。江户当时的人口约100万人,此六大水道基本上满足江户市街居民的给水。虽不是近代式上水道,但在当时堪称世界上最发达的供水系统。
[12]中部家庭経営学研究会:《明治期家庭生活研究》,ドメス出版,1972年,第298頁。
[13]Irene B.Tabuter著、每日新聞社人口問題調査会訳:《日本の人口》,每日新聞人口調査会,1964年,第54頁。
[14]昭和60年国勢調查モノグラフシリーズ:《日本人口の成長と経済発展日本人口成長与経済发展》,総務庁統計局,1991年,第27頁。
[15]巴西驻日大使館:《日伯交流の歴史》,http://toquio.itamaraty.gov.br/ja/rrrrrrr_historia.xml。
[16]外務省:《海外移住の意義を求めて:ブラジル移住70周年記念》,外務省,1979年,第326332頁。
[17]国立国会図書館電子展示会:ブラジル移民の100年,http://www.ndl.go.jp/brasil/s4/s4_1.html。
[18]吕纪庆:《日本移民是如何立足于巴西的?》《国际展望》,1990年12期。
[19]“満州国通訊社”編:《満州国開拓年鑑》,“満州国通訊社”,1944年,第129頁。
[20]关于“满洲移民”有多个数字统计:如(1)日本在东北移民总数达166万人,其中农业移民达32万人(关亚新、张志坤:《日本遗孤调查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2)30余万人(高乐才:《日本“满洲移民”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3)241374人(王胜今:《伪满时期中国东北地区移民研究:兼论日本帝国主义实施的移民侵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4)27万余人(满洲开拓史刊行会:《满洲开拓史》,文明印刷株式会社,1966年)等。
[21]赤沢史朗等編:《資料日本現代史·12·大政翼賛会》,大月書店1984年,第357頁。
[22]《周報》292号,转引自女性史総合研究会:《日本女**史·4·近代》,東京大学出版会1990年,第209頁。
[23]東京歴史科学研究会婦人運動史部会:《女と戦争——戦争は女の生活をどう変えたか》,昭和出版,1991年,第258-263頁。
[24]1941年1月21日《中外商業》,入江徳郎編:《新聞集成昭和史の証言·15·太平洋戦争·一億総決起》本邦書籍,1985年,第40頁。
[25]入江徳郎編:《新聞集成昭和史の証言·14·大政翼賛·紀元二千六百年》,本邦書籍,1985年,第450頁。
[26]有泽沢广巳、稲葉秀三編:《資料戦後二十年史·2·経済》,日本評論社,1973年,第498頁。
[27]総務省統計局:《男女別人口、人口增减及び人口密度》,明治五年—平成十六年,http://www.stat.go.jp/data/chouki/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