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后,尽管个别年份出现过3%的增长率,总体上看日本经济一直在低点徘徊。不过,近年的多项主要经济指标显示,日本已度过泡沫崩溃后最困难的阶段,开始了恢复性增长,其主要依据如下。
一是出现柔性长期景气局面。泡沫崩溃后的日本经济已经历了两个循环周期,目前则处在第三循环周期的扩张期。2002年1月开始的经济恢复扩张期,是以上年度的负增长0.8%为起点的,其国民经济增长率为2002年2.5%,2003年2.3%,2004年1.7%,2005年3.2%,迄今已累计长达54个月,逼近战后时间最长的伊奘诺景气(57个月)。从目前的经济发展态势看,此次经济扩张期打破战后纪录只是时间问题。当然,其年经济增长率即发展速度已无法与以往相提并论。
二是主要经济指标显示经济状况好转。在2005年日本国民经济的各项主要指标中,国内总生产实现了3.2%的增长;企业经营状况明显改善,全行业企业平均盈利实现连续13个季度的正增长;国内需求指数较上年度增长1.9%,其中企业设备投资增长率2002年为-5.1%,其后转为正增长,2005年达到6.8%;完全失业率降至2006年6月的4%,为八年来最低点。有效招工倍率时隔十年之久恢复到1:1.07(1999年曾降至1:0.5)[2];劳动者家庭名义收入在连年下降后,2005年实现1.8%的增长;全国银行机构的不良债权比率2002年为8.4%,到2005年已降至3.5%,其中大银行降至2.4%,实现了日本政府2002年《金融再生计划》中所规定的不良债权比例控制在4%以下的目标,这意味着多年来缠绕着日本经济裹足不前的不良债权问题基本解决;2005年度股市大幅上涨,显示了投资者对近期经济前景的信心;地价在连续15年下跌后开始反弹,全国平均地价的跌速明显趋缓,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城市的主要商业街区用地价格一年内上涨了20%至30%;1999年以来连年下跌的消费者物价到2005年底已停止下落,2006年有望实现正增长。
三是在对外经贸合作状况向好。进出口继200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后,2005年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出口增长11.8%,进口增长18.1%。对外直接投资继2002年、2003年分别下降16%和10%后,2004年增长7.2%,2005年竟增长46.8%。对此,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日前已作出日本经济“踏上真正增长轨道”的判断。[3]
日本经济状况的好转取决于多种因素,但主要因素来自两个方面。国内因素中最主要的是个人消费的恢复性增长和企业投资的增加。经济低迷加剧了国民对未来前景的不安,影响了消费者心理,导致了消费者“惜钱不花”、经济低迷长期化的逆循环现象。但是,消费者的忍耐毕竟是有限度的,民间住宅等消费的增长表明,在经济状况没有进一步恶化迹象的前提下,长期抑制消费行动的消费者已开始了谨慎的消费行动。另一方面,泡沫崩溃后日本经历的一个金融业大改组和产业结构大调整过程已近尾声,经过十余年的优胜劣汰,企业普遍存在的“三过剩”(即雇佣过剩、投资过剩、债务过剩)问题基本解决,卸掉包袱的企业开始了新一轮投资行动。从国际因素看,近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趋好是日本经济景气恢复的大背景,而拉动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是“中国因素”,亦被称做“中国特需”。[4]日本政府承认,中日经贸发展给日本带来了0.5%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