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奇计划(1 / 1)

40年代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尽,美苏间的“冷战”便已急速展开。美国为抵制和对抗共产主义势力的“浸透”,首先在欧洲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接着又在日本推行了马歇尔计划的翻版道奇计划,其结果是加快了包括战败国德、日在内的有关诸国的经济复兴。

马歇尔计划姑且不论,道奇计划因其在战后日本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历来受到有关研究者的重视。然而有关分析角度各异,评价褒贬不一。日本学者有泽广巳等认为,实施道奇计划后出现的稳定蕴含着“稳定中的危机”。中村隆英指出,道奇计划之所以有效地控制了通货膨胀,就在于此前的“中间稳定”业已奠定了必要基础,而“中间稳定”的恢复生产与抑制通货膨胀一齐抓的设想,要比一味制止通货膨胀的道奇计划“更周密”。欧美学者波顿则干脆认为道奇计划是一种“逆时代潮流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延缓产业复兴”的后果。

与上述低调评价相对照,最近日本一些学者的研究引人注目。浅井良夫在一篇论文中指出,道奇计划的意义在于实现了三个稳定,即“劳资关系的稳定”“作为对内稳定手段的通货稳定”和“对外经济关系的稳定”。[1]而三和良一和山崎广明则在大型研究丛书《通商产业政策史》中强调,道奇的基本设想是实现日本经济的复兴、稳定与自立,其三大政策支柱是:(1)控制国内总需求,降低过剩购买力,扩大出口:(2)制定单一汇率,取消补贴,恢复市场机制,促进合理化;(3)依靠政府储蓄和对日援助提供民间投资资金,扩大生产。[2]显然,这“三个稳定”论和“三大支柱”说已相当程度地超出了以往的认识。

与上述分析及其结论有所不同,笔者认为,道奇计划作为美国扶植日本加快实现经济复兴、自立的重大举措,意在使日本实现如下三个转变,即通胀经济向稳定经济的转变,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的转变,并且不同程度地实现了这些转变,或决定了这种转变的根本方向。其中,后两种转变带来了经济运行机制乃至经济体制的重大变化,意义可谓深远。下面沿着这种角度试加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