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4月19日,举行了第26届众议院议员选举,选举结果是:吉田自由党199个议席,鸠山自由党35席,改进党76席,左派社会党72席,右派社会党66席,劳农党5席,共产党1席,其他党派和无党派12席。[1]
在这次大选中,吉田自由党的议席远未超过半数,鸠山自由党和改进党也都没有进展。保守政党的绝对得票率为48.7%,约减少2%,投票人数约减少100万人,这部分人转向革新政党。左右两派社会党有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左派社会党由上次的56席增加到72席。1951年秋社会党分裂时,左派社会党在众议院仅有16个议席,1年半之后的这次大选一举增加了3.5倍,超过了右派社会党。[2]从此以后,左派势力在社会党内长期处于主导地位。
这次大选吉田自由党虽然未过半数,但仍为第一大党。吉田为稳定政局,曾设想与改进党组成一个联合政权。但改进党提出,如该党总裁重光葵不担任首相则不入阁。于是,1953年5月19日,首相提名人吉田茂和重光葵举行决选投票,由于社会党弃权,吉田茂以204票对116票取胜。5月21日,第五届吉田内阁(1953.5.21—1954.12.10)成立。
作为少数党政权的吉田内阁成立后,继续做拉拢其他保守政党的工作。9月27日,吉田首相和重光会谈,首先在增强防卫力量方面与改进党达成共识:鉴于现在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正在高扬的民族独立精神,双方明确了此时应当增加自卫力量的方针,应因美军逐渐减少而订立适应国力的长期防卫计划。同时,现在就要修改《保安厅法》,将保安队改名为自卫队,将防卫直接的侵略增列为自卫队的任务。[3]
与此同时,吉田自由党对鸠山自由党也做出较大让步。在11月17日吉田鸠山两党首会谈时,吉田答应鸠山成立“宪法修改调查会”的要求。1954年3月12日,成立了以岸信介为会长的“自由党宪法调查会”,并于11月5日发表了《日本国宪法修改案纲要》,主要内容是“废除第九条、天皇为国家元首、削弱国会权限、限制基本人权”等,极其保守和反动。[4]
于是,一直反对吉田的鸠山一郎为觊觎吉田后的政权,率“分党派自由党”大部分人马于1953年11月29日回归吉田自由党,鸠山派的三木武吉、河野一郎等8人于12月1日另组“日本自由党”。鸠山回归以后,自由党国会议员达到227人,但距超过半数的233人还差6人,所以反吉田强硬派三木等只有8名议员的日本自由党,在关键时刻仍能发挥重要作用。而鸠山等人的回归,对自由党来说也并不意味着稳定。
第五届吉田内阁期间,围绕是否加强再军备体制的问题,保革对立越来越激化,而各保守政党之间在政策方面没有出现太根本的对立。所以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过激政治运动、强化国内治安维持体制的法律,诸如《电力、煤炭事业罢工规制法》(1953年8月)、《MSA协定》(1954年3月)、“教育二法”、“防卫二法”、《警察修正法》(1954年6月)等。这些法律都是在保守政党意见一致而在野党激烈抵制下通过的。尤其是在《警察修正法》问题上,在国会引起保革严重对立和混乱,致使众议院议长找来警察维持秩序。但是,从这时开始,保守党内部趋于一致,已经为保守党的合并创造了条件。
自由党副总裁绪方竹虎和干事长佐藤荣作等人为打开少数派内阁的困难局面,开始策划成立新党。1954年4月13日,自由党干事长佐藤荣作向改进党干事长松村谦三提出“两党解散、成立新党、总裁公选”的三原则,同时发表了“政局稳定乃当务之急”的自由党声明。4月28日,成立了自由、改进、日本自由三党的筹建新党促进协议会,但新党政策大纲拟出之后,在总裁公选问题上谈判陷入僵局,6月23日谈判中断。
但是,保守党合并的步伐并没有停止。组建新党工作宣告失败后的吉田派,于7月26日起用池田勇人为干事长,大野伴睦为总务会长,以图起死回生。但吉田茂本人已经声名狼藉,自由党的地方支部都不希望他下去进行竞选演说,担心会对当地下次选举带来不利影响。[5]可见吉田的自由党已经回天无术。在这种情况下,改进党、自由党的鸠山派和岸信介派以该协议会为基础展开了反吉田派的新党运动。9月19日,鸠山、重光、三木、河野、岸、石桥6人举行会谈,一致同意成立反吉田的新党,并公开发表了打倒吉田内阁的声明。
吉田内阁的声望降到最低点,各方面集中攻击和非难吉田首相。日薄西山的吉田面对反对派的攻势,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9月26日,吉田率团出访欧美7国。在吉田出访期间,国内筹建新党的工作正在热火朝天地展开。11月1日,鸠山就任新党筹备会委员长,15日,成立新党创立委员会,鸠山仍为委员长。17日,吉田茂回到气氛骚然的东京。24日,日本民主党成立。民主党中众议院议员包括改进党69人、日本自由党8人、自由党新党筹备会派43人,共计120人;参议院议员18人(改进党13人、自由党3人、无党派2人)。民主党总裁为鸠山,副总裁为重光葵,干事长为岸信介,总务会长为三木武吉,政务调查会长为松村谦三,芦田均、石桥湛山、大麻唯男为最高委员。[6]
11月30日,召开临时国会。民主党联合左右两派社会党对吉田内阁提出不信任案。在野党联合起来共有252票。在向议会提交不信任案之前的12月6日晚,吉田茂召集自由党首脑和阁僚紧锣密鼓商讨对策。吉田坚持主张解散议会,但自由党主要成员中除池田和佐藤同意吉田的意见外,其他人都反对解散而主张内阁辞职。副总裁绪方竹虎甚至表示:“如果首相要坚持解散议会,我作为阁僚将不在解散文件上签字,宁可退出政界。”[7]总务会长大野伴睦也当面指责吉田说:“我们都知道大多数阁僚是反对解散议会的。内阁是短暂的,党是长期存在的。即使是总裁也不允许无视党。”[8]其他内阁成员也都纷纷表示,如果解散议会便提出辞呈。在群起而攻之的形势下,吉田愤然退出会场,在他缺席的情况下,内阁成员决定总辞职。吉田茂将辞去首相和总裁的辞职书丢在桌子上默默回到家中。就这样,持续6年多的吉田内阁宣告结束,吉田也被赶出自由党。[9]12月8日,自由党议员大会决定绪方竹虎为新总裁。
1954年12月9日,鸠山得到民主党和左右派社会党的支持而被提名组阁。作为执政党的民主党当时只有120名国会议员,如果在首相提名时左右两派社会党不支持鸠山,鸠山的票数将低于自由党总裁绪方竹虎。当然,左右派社会党支持鸠山的前提条件是尽早解散议会,而位居自由党之后的民主党也需要解散议会,双方在这一点上是不谋而合的。所以民主党和两派社会党在首相提名的当天便发表了“1955年3月上旬以前举行大选”的共同声明。随后,众参两院举行首相选举,在众议院,鸠山一郎得257票,绪方竹虎得191票;在参议院,鸠山得116票,绪方得85票,鸠山当选为新首相。[10]1954年12月10日,第一届鸠山内阁(1954.12.10—1955.3.19)成立。
大选于1955年2月27日举行,选举结果是:民主党得185席,自由党得112席,左派社会党得89席,右派社会党得67席。民主党虽然跃升为第一大党,但议席只占总数的39.6%。从第一届鸠山内阁成立到这次大选,只有短短的两个半月,所以第一届鸠山内阁实际上是一个“选举管理内阁”。
表3.1 大选时的政党势力动向[11]
续表
这次大选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民主党大幅度增加了国会议席,跃升为国会第一大党;二是两派社会党合计议席数创战后6次大选的最高记录。如果再仔细分析,正如表1所示,民主党获得185席,比上次大选时改进党和鸠山自由党的总和(111席)还多74席,得票率也由上次的26.7%上升到36.6%;自由党则由上次的199席减至112席,得票率由39.0%下降到26.6%。另外,在这次大选中,左派社会党由上次的72席上升到89席,其上升幅度仅次于民主党,与只增加一席的右派社会党也形成鲜明对照。而左右两派社会党议席总数为156席,这一数字正好占议席总数(467席)的三分之一,达到阻止修改宪法的最低条件。[12]
大选之后的1955年3月19日,第二届鸠山内阁(1955.3.19—1955.11.22)成立,同年11月22日,成立第三届鸠山内阁(1955.11.22—1956.12.20),到1956年12月20日总辞职,共在任2年零11天。
保守党的合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社会党,尤其是左派势力在选举中**的发展,引起包括财界在内的保守势力的不安。社会党决定在1955年秋季实现统一,目的显然是瞄准政权,这更增加了保守势力的紧迫感。
左派社会党早在1954年1月就通过了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日本形态”为目标的左派社会党纲领。社会党特别是左派社会党日益强大,两派社会党统一的动向加强,甚至有可能出现社会党政权。日本财界对此深感不安,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简称“日经联”)等经济团体一方面强烈抨击这一动向,一方面要求保守势力停止权力之争。“日经联”大会于1954年10月20日做出了“迅速实现保守联合”的决议。
对保守政党来说,财界是战后提供政治资金的唯一来源,而政治资金是决定保守政党生死存亡的大事。鸠山内阁成立后,第2年(1955年)1月以经济团体联合会(简称“经团联”)副会长植村甲午郎等人为中心,成立了“经济再建恳谈会”。其目的是使“造船渎职事件”扩大以来对政治捐款感到不安的财界团结起来,建立向民主党和自由党提供大选资金的安全捐款团体。
大选后,该恳谈会也没有解散,而成为每月向保守政党提供经常费用和随时供给选举费用等临时费用的经常捐款机构。这个团体募集的捐款在第一个年度(1955年)为1.4亿日元,而1960年度则达到14亿日元,累计高达37亿日元。其中捐给自民党(包括合并前的民主党和自由党)的为35亿日元,占捐款总额的92%;其余很少一部分是捐给社会党、绿风会(后改称参议院同志会)、民社党的所谓“泪金”(安慰费)。[13]
在保守党方面,很多人也在积极推进保守联合。吉田内阁副首相绪方竹虎于1954年3月28日发表了保守联合构想和“推察时局,政局稳定是当务之急”的声明。4月13日,自由党向改进党发出了“解散两党,建立新党”的呼吁。当时吉田内阁正热衷于保住自己的政权,在总裁公选问题上与改进党意见不一而未谈成,但在两党内部,多数人已经认识到保守联合应尽快实现。[14]因为自由党和民主党之间在纲领政策方面本来就没有根本的分歧,当时阻碍两党联合的最大因素是吉田和鸠山积怨太深,随着吉田的引退,联合的条件日趋成熟。
1954年5月23日,自由党和民主党的干事长与总务会长会谈。6月4日,鸠山和绪方举行正式会谈。随后发表了关于共同修改预算案和集结保守势力的共同谈话。但是,在由谁出任总裁这一关键问题上,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自由党主张以鸠山引退为条件,联合后公选新党总裁,而实际上是要推选自由党总裁绪方竹虎;民主党则提议“首相总裁不采取公选办法,而通过协商由鸠山一郎担任”。当时在众参两院议员中,民主党有209名,自由党有207名,双方旗鼓相当。[15]
1955年10月13日,两派社会党正式统一,客观形势不允许保守党在合并问题上久拖不决。社会党统一两周后的10月27日,自由党和民主党终于成立了“新党筹备会”,由三木武吉和大野伴睦牵头,双方各出7人组成。一直反对联合的民主党三木武夫派和鸠山直系以及自由党的吉田派等派别,在社会党统一的刺激下也不得不改弦更张,同意合并。11月6日,民主党的岸信介干事长、三木武吉总务会长和自由党的石井光次郎干事长、大野伴睦总务会长4人举行会谈,达成如下妥协方案:一、党首问题暂时搁置起来,以“代行委员”制领导新党;二、在适当时期(来年春)公选党首;三、成立第三届鸠山内阁。[16]
11月14日,自由、民主两党分头召开解散大会,15日,举行自由民主党成立大会,参加新党的众议院议员有299人,参议院议员118人。就这样,一个统一的保守新党从此诞生。
仓促合并的自民党,本来就山头林立,貌合神离,在党首问题上争执不下的情况下,采取了“代行委员制”的权宜之计,代行委员为鸠山一郎、绪方竹虎、三木武吉和大野伴睦,暂时实行集体领导,实际上是由鸠山一郎出任首相,分管政府事务,绪方竹虎负责党务的“首相·总裁分离方式”。
本来,党首问题准备在1956年4月的党代表大会上选举解决,但是,最具竞争力的总裁候选人绪方竹虎突然于1956年1月28日病逝,所以鸠山一郎就顺利地当选为自民党的首任总裁,代行委员制予以取消。
1956年7月8日,日本举行第四届参议院议员通常选举,这是鸠山内阁时代的第二次全国选举,也是社会党统一和保守党合并之后的首次全国选举。这次选举的背景是,在此之前闭幕的第24届国会上,执政的自民党和在野的革新政党之间在一系列问题上发生激烈冲突,因此在这次参议院议员选举中表现为政治势力的保守、革新两极分化。这次参议院选举,自民党获61席,比选举前增加7席,议席率为48.0%;社会党获49席,比选举前增加21席,议席率为38.6%,两党相加,占参议院议席总数的86.6%。通过这次选举表明,以“一又二分之一政党”为主要标志的“五五年体制”基本形成(参见表2)。
表3.2 参议院选举时的政党势力动向[17]
如果说吉田时代的主要功绩是恢复和复兴了日本经济,那么鸠山内阁则开始着眼于政治上的自主独立。这时的国际形势也有所缓和,为鸠山推行的“独立自主”政治路线提供了前提条件。鸠山内阁时代,日本国内政治格局的最大特点是:各种政治势力逐渐演化为保守和革新两大阵营。
鸠山内阁对内主张修改宪法,重整军备,公然提出修改宪法第九条,重建真正的“自卫武装”,成立“宪法调查会”,以为修改宪法作准备,并强迫议会通过《宪法调查会法案》。但在深受战争灾难之苦的日本人民的抵制下,鸠山最终未敢正式修改宪法,不过在重整军备方面还是将自卫队兵力由15.2万人增至21.4万人,比吉田茂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鸠山内阁的最大功绩是实现了日苏邦交正常化。恢复日苏邦交很早就是鸠山的主要政策之一,鸠山当上民主党总裁时就说,新党的目标是让日本在外交和军事上独立。组阁后不久他又说:“我作为政治家的使命,在于日苏谈判和修改宪法。”修改宪法受挫后,鸠山将主要精力用在日苏邦交问题上。当时,吉田茂、池田勇人等亲美派极力反对,身为鸠山内阁外相的重光葵也持消极态度,但鸠山不惜一赌自己的政治生命,决心抱病亲往莫斯科,举行日苏首脑会谈。在谈判过程中,围绕“北方领土”问题,日苏双方曾一度陷入僵局,后来以“将领土问题搁置起来”为前提,于1956年10月19日签署了《日苏共同宣言》。
对日本来说,急于与苏联复交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日本战败后尚有大批战俘滞留苏联,复交后可以尽快引渡日本;二、解决日苏之间海域的“北方渔业”问题,确保稳定的海上捕捞作业;三、尽快加入联合国;四、改善日苏关系,确保日本安全。鸠山本人决心与苏联复交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他认识到,日本要加入联合国,必须与苏联谋求关系正常化;二是鸠山预感自身老病,任期苦短,作为政治家,急于留下一定的政绩,因为修改宪法无望,只能在外交上有所突破。
《日苏共同宣言》于11月15日在众议院顺利通过,《日苏渔业条约》和《海难救助协定》等也同时生效。随着《日苏共同宣言》的生效,两国战争状态结束,苏联同意日本加入联合国,但是悬而未决的北方领土问题至今一直是日苏之间最大、最棘手的外交课题。
随着日苏关系的正常化,联合国于1956年12月18日正式接纳日本为成员国。至此,鸠山一郎以政治生命做赌注的政治课题已经解决,这也就意味着鸠山内阁的政治使命业已完成,于是,日本加入联合国的第2天,鸠山内阁宣布总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