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终于完成了该书的写作,在写作过程中经历的种种皆浮现于眼前。
我的《中日儒学之比较》(六兴出版社,1988年6月)出版后,源了圆先生(时任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现东北大学名誉教授)发表了名为《以中国视角如何捕捉日本儒学》的书评(《朝日新闻》,1988年8月5日)。他在书评中给出了如下建议:“第九章在历史研究上还存在着大问题。即使在日本,这一部分的研究进展也是比较迟缓的,但作者仅从儒教与国家主义、军国主义的结合方面来考察,未免视野受限。涩泽荣一的儒教与资本主义的结合,中江兆民利用儒教的可能性,儒学在幸德秋水与堺枯川等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中所起的作用,民众的儒教心民族精神的思想渗透问题等,或可从以上角度以更广阔的视野进行考察。”源了圆先生的建议,凸显了拙著的弱点所在,使我在感到“原来如此”的同时,决心“将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源了圆先生是我在东北大学留学期间的指导教授(1983年4月—1984年3月),至今仍关注着我作为一名研究者的成长。对于我来说,源了圆先生的建议是一份作业,是着手进行“儒学思想与日本的现代”课题研究的一个契机。
借本书出版之际,我想要对源了圆先生致以谢意,同时也请源了圆以及学界的诸位先生为这份作业进行点评打分。我如同考生一样,怀着既不安又期待又好奇的难以表述的心情等待着各位先生的点评。
在进行本课题的研究与写作过程中,我有幸获得三次留学研究的机会。
1990年8月至1991年8月,我作为交换研究员赴早稻田大学进行“日本启蒙学者与儒学思想”的相关研究。期间参加了协助教授鹿野政直先生的讨论课,此外还受到鹿野政直先生及其夫人(堀场清子,著名的诗人)许多的指点与关怀,尤其在日本近代思想研究方面开蒙启智,对此要向两位先生表示深深的感谢。回国后鹿野政直先生曾多次赠与其著作,并不断鼓励我进行研究,先生的引导对我来说如丰厚的礼物。同学校的依田熹家教授、安在邦夫教授(现第二文学部长)、由井正臣教授、河原宏教授、山冈道男教授在此期间都对我关照倍加,在此对他们致以谢意。这一年间,我还参加了东京大学中国哲学研究室沟口雄三教授(现大东文化大学教授)的讨论课,骏河台大学松本三之介教授的讨论课,东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平石直昭教授组织的日本思想研究会,参与了大阪大学子安宣邦教授(现东京家政学院筑波女子大学教授)主持的“十九世纪近代化进程中日本与德国的关系”的国际共同研究,研究报告得到了很多先生的教导,由此感受到了知识的刺激。在此向以上所述诸位先生表示感谢。
1994年6月至1995年6月,我受到日本文部省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中西进教授(现大阪女子大学校长)推荐,作为客座教授在该中心度过了为期一年的研究生活。期间受惠于极其优良的研究条件,得以参加许多一流学者主持的研究会,研究视野的巨大开拓使我的研究获得了大幅进步。在此向付出推荐之劳的中西进先生,以及在此期间给予我亲切关照的该中心的芳贺彻教授、伊东俊太郎(现丽泽大学教授)、笠谷和比古、上垣外宪一(现帝塚山学院大学教授)等诸位先生表示感谢。
1997年9月10日至1998年1月9日,我作为交换研究员赴立教大学进行“堺利彦的思想历程与儒学”的相关研究。此后又作为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研究员赴早稻田大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同课题研究。在此期间受到了协助教授立教大学的粟屋宪太郎教授以及早稻田大学的鹿野政直教授的精心指导与亲切关照,并通过两位先生引荐,得以参加明治大学山泉进教授主持的初期社会主义研究会的月例讨论会,从研究会的诸位先生处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在此向各位表示感谢。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京都市民冈松庆久先生赠与我许多如《日本思想大系》《日本近代思想大系》等相关的资料,在此表示感谢。
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1997年度、1998年度的研究资助金,这笔资助金使我在中国国内能够顺利开展研究并进行写作。在此要向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及该基金北京事务所的诸位表示感谢。
除此之外,东京大学的渡边浩教授、黑住真助教授、伊东贵之助教,川村学园女子大学的尾藤正英教授,国际基督教大学的小岛康敬教授,东海大学的田尻祐一郎教授,东京学芸大学的西村俊一教授,法政大学的松尾章一教授,名古屋经济大学的铃木正副校长,京都大学的朝尾直弘教授、辻本雅史教授,立命馆大学的末川清教授、桂岛宣弘教授,大阪大学的广田昌希教授、加地伸行教授,敬和学院大学的田原嗣郎教授,东北大学的玉悬博之教授,兵库教育大学的古川治教授,冈山大学的高桥文博教授,广岛大学的吉田公平教授,香川大学的村濑裕也教授,关西大学的陶德民副教授,山形县立米泽女子大学的荻生茂博副教授,筑波大学的佐藤贡悦副教授,在研究、资料及其他方面都给予我许多帮助,在此向各位先生表示感谢。
本书的出版,尤其要感谢农文协的专务理事坂本尚先生与常务理事原田津先生的支持。承蒙两位先生的信赖与好意,该书才能顺利地写作并最终出版。
最后必须要感谢农文协出版中心的泉博幸先生。先生一直以来对我非常关照并一直关注、协助我进行写作,而且对本书的日文原稿进行了许多恰到好处的修正,因此其实际的编辑任务非常繁重,真的非常感谢!
王家骅
1998年6月于南开大学
历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