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至19世纪,沙皇俄国的对外扩张大体上是沿着以下三个方向推进的:一是从堪察加半岛沿千岛群岛南下;二是力图蚕食中国东北和朝鲜;三是沿着中亚地区向南推进。
1858年,沙俄与日本签订了所谓《和好通商条约》后,继续南下。
1858—1860年,沙皇俄国利用英法对华进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和《中俄北京条约》,一举霸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领土。1860年的《中俄北京条约》,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俄国占有库页岛,但以后的清政府已无力维护自己的领土,以致库页岛连同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土地,一并被俄国霸占。当时的日本由于在库页岛南部有所活动,且有移民行迹,所以也主张拥有主权。这样一来,沙皇俄国的领土欲望与日本的“主权”说产生了矛盾,并构成了日俄交涉库页岛问题的局面。
1859年8月,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率领七艘军舰来到日本品川海面,“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他与幕府高级官吏的直接谈判,使整个库页岛变成俄国的领土”。[1]穆拉维约夫向日方代表提出的三个条件是:
(—)以库页岛和虾夷(北海道)之间的海峡为日俄国界;(二)日本在阿尼瓦湾和库页岛拥有渔业权;(三)日本人在阿尼瓦、黑龙江和“满洲”拥有居住自由。这三条的核心是俄国必须领有库页岛。
当时,穆拉维约夫主张俄国领有库页岛的依据有两条。一是所谓根据《瑷珲条约》,库页岛已当然为俄国所有;[2]二是所谓外国觊觎该岛,俄国不加防范是危险的。[3]对此,日本幕府没有答应。当时英、法驻日公使也反对俄国的要求。结果,经过数次谈判,穆拉维约夫没有达到目的。
基于俄国的上述要求,日本幕府感到有在库页岛巩固势力的必要,遂命令秋田、仙台、会津和庄内藩担任“北虾夷地”(指库页岛)的警备。但因库页岛的风土气候不适宜日本人久住,其移民势力仍难以稳定。于是,也感到有必要同俄国划定“边界”。
1862年,日本幕府为了延期对外开放,派遣以竹内保德为正使的使节团前往欧洲。同年8月,竹内与沙俄政府谈判,要求以北纬50度划分两国在库页岛的边界。但沙俄政府亚洲局长伊格纳切夫言称:“维持现状没有什么苦恼。若是划定边界,则以宗谷海峡为宜。”后来,俄方提出按北纬48度线的山河走向划界,但因日方的副使京极表示反对,以致双方没有达成协议。
1867年3月30日,日俄达成《库页岛暂行规定》。内中记述了双方的基本观点,并有五项临时规则。主旨是共有库页岛,两国人员皆可随意在全岛往来、居住和从事产业建筑,以及发生纠纷时由双方官员裁判等等。[4]但此时的日本并没有放弃对库页岛南部的领土要求。
1870年6月7日,时任日本外务大辅的寺岛宗则,就库页岛问题征求英国驻日公使巴库斯的意见,意在寻求国际支持。但是,巴库斯的态度冷淡,并称中国也主张库页岛是本国的领土,“1818年的文书中载有该领地事项。”同样,美国政府也拒绝对日俄之间进行“仲裁”。[5]
然而,1872年5月,外务卿副岛重臣在与沙俄驻日代理公使毕错夫谈判时,却提出了如果日本将库页岛全部让给俄国,那么,作为代价,日本以后向大陆出兵时,俄国是否允许任何地方都让日军通过的问题。[6]此事表明:近代日本政府的对俄交涉,与其蓄意染指中国大陆也是密切相关的。
1875年1月,日本驻俄公使榎本武扬,与俄国外务参政、亚洲局长斯赖莫夫进行谈判。5月7日,日俄双方签订《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内中规定:
“第一款 大日本国皇帝陛下,以至其后胤,将现今所领库页岛一部分之权利及属于君主之一切权利,让与全俄国皇帝陛下。自今而后,库页岛尽属俄国帝国。以拉彼鲁兹海峡为两国边界。”
“第二款 全俄国皇帝陛下,以至其后胤,作为取得第一款所载库页岛权利之补偿,将现在所领有之千岛群岛,即第一占守岛,第二阿赖度,第三幌筵岛,第四磨勘留岛,第五温祢古丹岛,第六春牟古丹岛,第七越渴磨岛,第八舍子古丹岛,第九牟知岛,第十雷公计岛,第十一松轮岛,第十二罗处和岛,第十三斯列道内瓦(音译)及宇志知岛,第十四计吐夷岛,第十五新知岛,第十六武鲁顿岛,第十七知理保以岛及普劳特(音译)、知理保耶夫(音译)岛,第十八得抚岛,共计十八岛之权利及属于君主之一切权利,让与大日本皇帝陛下。自今而后,千岛全岛属于日本帝国,以勘察加地区之洛帕特卡角与占守岛之间的海峡,作为两国边界。”[7]
至此,日俄初次划分北方领土的边界。但是,此种划界并没有挡住沙俄的南下,也没有改变近代日本对外扩张的意识。
注释
[1]沼田市郎:《日俄外交史》,第27页。
[2]参阅彼得·阿·巴顿:《日俄领土问题》日译本,鹿岛研究所出版社1967年版,第71页。
[3]参阅沼田市郎:《日俄外交史》,第27—28页。
[4]见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上,文书部分,第31—32页。
[5]参阅沼田市郎:《日俄外交史》,第55页。
[6]见沼田市郎:《日俄外交史》,第67页。
[7]日本外务省编:《日本外交年表并主要文书》上,第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