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释之依法办事(1 / 1)

张释之是西汉时期的法学家,他曾任廷尉,秉公执法,并要求官吏严格地按法判刑。他也向汉文帝提出,皇帝也要按法办事,法律是天子与百姓应共同遵行的。当时民间赞颂他说:“张释之任廷尉,天下无冤民。”

以法执事,不畏权贵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与哥哥共同生活。汉文帝时,张释之花钱买了一个常侍郎的小官,侍奉皇帝。十年过去了,他还是原职,汉文帝连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张释之看这样下去没什么前途,就想辞职回乡。他感叹说:“干了这么多年,连买官欠哥哥的那点钱都还不了!”当时中郎将袁盎很了解他,知道他是个人才,就向汉文帝竭力荐举,才让他留下。

有一次汉文帝召见张释之,问他历代兴亡之事。张释之从容不迫地谈着秦朝之所以失天下、汉朝之所以得天下的原因。汉文帝听完十分吃惊,没想到这样一位人才却长期被埋没,于是拜他为谒者仆射(9)。从此,张释之在皇帝身边参与政事。

上林苑是汉代皇帝狩猎巡游的场所,这里养着许多动物供皇帝玩赏。一次,张释之陪汉文帝来上林苑。汉文帝详细地询问各种动物的情况,掌管上林苑的尉官回答不上来。这时,饲养老虎的一位民夫在旁边帮尉官回答上了,口齿还很利索。汉文帝听后说:“做官吏的都应这样才行!”当即下诏让这个民夫担任上林令,罢免原来的尉官。

张释之走上前问汉文帝:“陛下看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人呢?”

“忠厚人!”

“东阳侯张相如呢?”

“也是忠厚人!”

张释之说:“周勃和张相如二人都是品德超群之人,两人言政事时话都说不利索,可二人都为汉朝立下了大功。看一个人怎么能光凭口齿利索、喋喋不休呢?秦朝就是不务实,任用了一批华而不实的书生,以致灭亡。今天陛下因民夫口才好就重用,臣恐怕此风一长,天下人都争着巧言狡辩,而不务实。”

汉文帝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就没让民夫升迁。

有一次,太子刘启与梁王刘揖乘车入朝,过司马门没有下车。汉宫规定:出入殿门和司马门都要下车,违者罚金。张释之追上太子和梁王,不让他们入殿门,并上奏汉文帝,请求惩治太子的过失。汉文帝要依法办事,其母薄太后却前来求情。汉文帝摘下帽子赔罪说:“怪我教育儿子不得法!”后来,薄太后让汉文帝下诏赦免太子,太子和梁王才得以进殿门。通过这件事,汉文帝对张释之更加敬重,觉得他是不畏权贵、以法执事的人才。

皇帝也应依国法

张释之身为廷尉,不仅制定法律,还提倡依法治人,尤其不能以官吏的好恶随意惩治。他办事认真,连皇帝也不得不服。

有一次,汉文帝出行到了渭桥。忽然有一人从桥下跑出,惊动了御马。汉文帝大怒,急令卫士逮捕了这个人,交给张释之严惩。

张释之一问,那人说:“我远远看见皇帝陛下的御驾来了,急忙避让到桥下。过了一会儿,我以为御驾已经走了,就出来了,没想到刚好碰上了车马。”

张释之调查后认为情况属实,就向汉文帝面奏:“此人惊动了陛下的御马,应罚金四两。”

汉文帝听完后,大怒道:“这个人吓惊了我的御马,幸亏这匹马性情温和,若遇上其他马,还不伤了我!你身为廷尉,此人如此大罪,就仅仅罚金四两?”

张释之从容不迫地答道:“法是国家定的,不是哪一个人所定,天子和老百姓应共同遵行。就因为这个人冒犯了陛下,陛下就重重惩治,这是法不取信于民。况且,陛下方才抓住这人,当场杀了别人也无话可说。既然交给廷尉处置,就要依法量刑。廷尉是国家的执法官,就要一碗水端平。执法的人都不依法办事,那怎能治理好百姓呢?”

汉文帝听后沉思了一会儿,说:“你说得对,当廷尉就应该如此。”

不久,有一个人偷盗了高庙座前的玉环,被当场抓住。

汉文帝提倡以孝治天下,他的孝行也是很有名的。一听说有人偷到祖宗的供座上了,他十分生气,立刻让人把贼交给张释之严惩。张释之审完后,以盗窃皇室宗庙御物的罪名判那人死刑。

汉文帝知道后,很气愤地说:“人无道德竟到这种地步,胆大到敢偷先帝的神器。我让你这个廷尉审理,就是要治他一个灭族之罪。”在汉代,灭族之罪是最重的刑罚。汉文帝又接着说:“你不严惩,反以常法处理,这以后还怎么让人对高庙恭敬呢?”

张释之深知汉文帝最忌恨这种人,为了依法治人,他免冠顿首(10)地争辩说:“法是国家的根本,所犯之法要与所置之刑相等。现在有人偷了宗庙的器物,陛下就要灭族;若有人在皇陵上取了一抔土,陛下将如何治罪?按说盗皇陵土比盗宗庙器物罪还大。”汉文帝一听,顿时无言对答。

下朝后,汉文帝对薄太后讲了此事,母子俩都对张释之的秉公执法赞不绝口。

由于张释之为官正直,执法上下如一,得到了许多人的敬重。当时,朝中大臣如周亚夫、王恬等都敬重他的人格,并与之厚交。

相关链接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朝推崇“黄老之学”,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当时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到景帝后期,国家的粮仓丰盈起来,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之一。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