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今山西忻州人。公元1224 年,元好问中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后历任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公元1232 年,擢尚书省掾。不久,又升任左司都事,转任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元好问才雄学赡,是金、元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史学家,也是金末元初文坛上的一代宗师。他在诗、词、文、曲、小说和文学批评方面均有造诣,著有《遗山集》,编有《中州集》。

诗写人生

元好问一生经历坎坷,未满周岁时便被过继给了叔父元格;年仅五岁便随叔父转徙于山东、河北、山西、甘肃的县令任上;三十五岁登进士及第被授予国史馆编修,但没过一年就辞官回家了。此后,他又在三十七岁时担任了镇平县令;三十八岁任内乡县令;四十二岁任南阳县令。

金朝末年,到处都是一片衰败荒凉的景象。不要说有才能的人报国无门,在当时,就是苟全性命也是件难事。元好问三为县令期间,正是金政权崩溃的前夕,各种社会矛盾迅速激化,赋敛繁重,民不聊生。

而当时县令的职责就是征粮、催租,由于金国对蒙古作战,军费开支庞大,老百姓的税赋是平时的三倍之多。身为县令的元好问,既不忍心向衣食无着的百姓征科,又没有粮食来补充军队。

这种末世情调,令元好问感触颇深,当镇平县令时便写下《十日登丰山》:“芳臭百年随变灭,短长千古只纷纭。诗成一叹无人会,白水悠悠入暮云。”

后来又写有“老计渐思乘款段,壮怀空拟谩峥嵘。”“无限春愁与谁语?梅花娇小杏花憨。”等数首诗作,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对“醉乡民”“樵叟”的无限向往。

吟咏济南

元好问一生曾经两次到过济南,第一次是在儿时。由于当时年幼,济南留给他的记忆仅仅是“大城府而已”。

公元1235 年,元好问应在济南任漕司从书的好友李辅之的邀请,再一次来到济南。这一次,元好问在济南盘桓二十日,遍游了济南的名胜古迹,前后留诗十五首,其中《杂诗》十首,还有《泛舟大明湖》等五首。

其中,《泛舟大明湖》写于傍晚时分**舟大明湖所见所思;《华不注山》一诗极写华山的孤峭之美。

这一次的济南之行,给元好问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他在《临江仙·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一词中再次忆及此次济南之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二叹南阳

元好问所作的诗中,关于他在南阳为政的诗词并不多。但从少有的一些相关诗词中我们却可以看到,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连年兵祸、国库空虚、赋敛繁重、民不聊生的景象。

元好问在镇平当县令时,曾写诗《镇平书事》:“劝农冠盖已归休,了却逋悬百不忧”。这首诗道出了他在任时,对百姓生活的关心程度。

他在初到内乡任上时写的《宿菊潭》:“到官已三月,惠利无毫厘。汝乡之单贫,宁为豪右欺?”不仅表达了他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贪官污吏的痛恨,还道出了他教民众不负皇命的亲切关怀。

元好问在南阳任职期间,不仅关心南阳的老百姓,对南阳的山山水水也非常热爱。元好问这一时期的诗作,有大量表现南阳佳山秀水、自然风光的。如《张主簿草堂赋大雨》:“淅树鸣蛙告雨期,忽惊银箭四山飞。长江大浪欲横溃,厚地高天如合围。

万里风云开伟观,百年毛发凛余威。山虹一出林光动,寂历村墟空落晖”。

《观淅江涨》诗中:“一旱千里赤,一雨垣屋败。淅故以江名,暴与众壑合。初惊沙石卷,稍觉川谷隘。雷风入先驱,大地供一噫。……”

在元好问的笔下,南阳的山水田园、花草树木是多姿多彩的,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在《十日登丰山》中,他称赞今南阳的丰山、白河是“丰山孤秀出尘氛……白水悠悠入暮云”。在《被檄夜赴邓州幕府》中,他歌咏南阳的田园、村落是“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

此后,他因为官职调动离开南阳,还写了一首《三奠子》的词,表达了他依依惜别的深情:“怅韶华流转,无计流连。行乐地一凄然。

笙歌寒食后,桃李恶风前。连环玉,回文锦,两缠绵。芳尘未远,幽意难传。千古恨,再生缘,闲衾香易冷,孤枕梦难圆。西窗雨,南楼月,夜如年!”

公元1239 年,元好问回到家乡。他时常回想起昔日在内乡山居生活时的情景,便用饱蘸深情的笔墨写下:“我在正大初,作吏淅江边。山城官事少,日放淅江船。菊潭秋华满,紫稻酿寒泉。

甘腴入小苦,幽光出清妍。归路踏明月,醉袖风翩翩。父老遮道留,谓我欲登仙。一别半山亭,回头十余年。江山不可越,目断西南天。”在《九日读书山》一诗中,他表现了自己对南阳的深切眷恋,以及对南阳的浓浓情意。

相关链接:

元好问作品的特点

元好问的诗,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语言优美浮华。不管是与他同时代的人还是后世之人,都对他的诗文有极高的评价。

他的朋友徐世隆说:“他作诗文,皆有法度可言,不仅意喻深刻,而且有豪迈之气;他用俗为雅,变故为新。”

《四库全书总目·遗山集》中评价元好问:“好问才雄学赡,金元之际屹然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集》,意在以诗存史,去取尚不尽精。至所自作,则兴象深邃,风格遒上,无宋南渡宋江湖诸人之习,亦无江西派生拗粗犷之失,至古文,绳尺严密,众体悉备,而碑版志铭诸作尤为具有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