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皇帝李遵顼(1 / 1)

中国的科举制度源远流长,自隋朝开始,先后诞生了一千多名文、武状元。这些状元中,有的成了郡守、刺史;有的跻身学士;有的则高居宰相;而以状元之身成为皇帝的,仅李遵顼一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状元皇帝,却因为自己的附蒙攻金政策和治国无方,致使西夏国力大损。

蟾宫折桂

李遵顼是西夏皇室齐王李彦宗的儿子。《西夏书事》中称李遵顼“聪慧伶俐,刻苦勤学,博览群书,且工隶篆”,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公元1203 年三月,李遵顼参加西夏癸亥科科举考试,结果“廷试进士,唱名第一”,被点为状元。《金史·西夏传》称他为“遵顼先以状元及第”。

有了状元这顶桂冠,李遵顼从此官运亨通,不久就被封为齐王。

后来又擢升为大都督府主,统领军兵,成为当时西夏皇族中最有威望的人。

问鼎皇权

公元1 2 1 1 年七月,李遵顼发动宫廷政变,废黜襄宗李安全,自立为皇帝,改元光定,成为西夏第八任皇帝。李遵顼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皇帝。然而这位空前绝后的状元皇帝,既无强国手段,又无治国谋略,最终将日渐衰弱的西夏王朝推向深渊。

由于西夏土地狭窄,人口稀少,国力不足。为了能在烽烟四起的形势下拓展版图、捞取好处,统治者往往会选择强悍的邻邦作为靠山,所以在对外关系上一直都摇摆不定。

李安全执政时,西夏正处于附金抗蒙到附蒙攻金的转折时期。

蒙古志在一统天下,在重创金国的同时,也把矛头指向了西夏。

以蒙古当时的实力,如果西夏和金国联手,完全可以应对蒙古的强势进攻。然而李遵顼即位后,并没有扭转李安全的错误方针,反而实行了附蒙侵金的政策,企图乘机掠夺财物,趁势扩大领土,所以频频对金朝发动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

公元1217 年,蒙古发兵攻打金国,西夏派兵三万助力蒙古,结果在宁州被金兵大败。不久,蒙古向西侵略花剌子模,再次向西夏征兵。由于连年用兵,西夏军费耗费巨大,军士伤亡惨重,致使西夏举国厌战,民怨沸腾。

鉴于宁州新败,李遵顼不敢随蒙西征,拒绝出兵。蒙古见西夏不听使唤,便发兵攻打西夏国都中兴府,逼其就范。

李遵顼见蒙古兵突然来袭,惊恐万状,急忙带人逃跑了,只留太子李德任守城。直至蒙古兵退,李遵顼才悄悄返回国都。

反复无常

经过这场虚惊,李遵顼领教了蒙古的厉害,同样也意识到了来自蒙古的威胁,便调整策略,准备联金抗蒙,以求自保。

公元1218 年二月,李遵顼命主张联金抗蒙的苏寅孙为枢密都承旨,向金国提出联合抗蒙。不过,金宣帝痛恨李遵顼的反复无常,想也没想就拒绝了李遵顼。

联金抗蒙不成,李遵顼转而又去求宋。公元1219 年,金宣宗南侵宋朝,李遵顼乘机派人到四川与宋将联络,企图联宋侵金。

宋将回信同意联兵抗金,但考虑到李遵顼的摇摆不定,并没有如约出师。直到公元1220 年五月,宋、西夏才正式结盟,两国同时出兵,夹击金兵。

同年八月,宋、西夏两国攻破金国会州城,金国守将投降。

金宣宗急忙向李遵顼请和,但被李遵顼一口拒绝,金、西夏两国的矛盾从此更大了。

十月,宋将再次约西夏进攻秦州,但李遵顼害怕失败,不肯再出兵,宋、西夏联盟不欢而散。就在这时,蒙古铁骑又举兵而来。

面对蒙古大军强有力的阵势,李遵顼没有率兵抵抗,而是设宴招待蒙军,并派出五万将士随蒙军向金朝进军。

公元1223 年春,蒙古进军凤翔,李遵顼发兵十万随蒙军攻城,结果被金兵挫败。李遵顼见势不妙,又先行一步逃走了。蒙、西夏两国再一次出现裂痕。

附蒙攻金使西夏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国内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公元1223 年五月,西夏兴、灵诸州大旱,颗粒无收,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悲惨场面。

以太子李德任为首的反蒙派开始竭力反对李遵顼附蒙攻金的错误政策,拒绝领兵出征,并以放弃太子位、出家为僧相要挟。

李遵顼恼羞成怒,下令废黜李德任,并把他软禁了起来。

西夏受蒙古的控制,出兵征战十多年,致使军队精锐尽失,多年积蓄也由此掏空。可即便是这样,李遵顼仍然执迷不悟,他继续征集十二监军司的兵马助蒙灭金。御史中丞梁德懿出面阻止,请求李遵顼诏还太子,抚恤百姓,修复邻里关系,使臣民顺服。

对于梁德懿的好言劝奏,李遵顼根本没听进去,反而一怒之下把他罢了官。

李遵顼的罪恶行径,并没有赢得蒙古人的欢心。相反,蒙古在敲诈西夏的同时,还在伺机打压西夏。公元1223 年十月,蒙古为了惩罚西夏在凤翔之战中的不辞而别,将西夏军队围困在积石州长达半月之久。

李遵顼为了保全自己,甘心做蒙古的附庸。但是,他的反复无常和众叛亲离,让蒙古对他失去了兴趣,并多次派使者责令其退位。在蒙古的威逼下,李遵顼把皇位传给了二儿子李德旺,自己当了“太上皇”。

李德旺即位后,改变了李遵顼的附蒙政策,先是抵抗蒙古,后又联金抗蒙,但已是无力回天。在蒙古大军的猛烈攻击下,西夏城破兵亡,败亡已成定局。

相关链接:

西夏的造纸术

造纸术早在汉代就已经发明了,到北宋时期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是,西夏人的造纸术来自敦煌。

西夏在建国之前,曾经攻打下了原来属于唐朝、后又属于回鹘的敦煌地区。那里存放了大量的前代文化典籍,其中就有记载纸的制作流程的书籍。西夏便是从这些典籍中学会了造纸术。

聪明的西夏人不但学会了造纸,还对造纸术进行了改进。

中原地区造纸的原料主要是木材,但西夏处于西北,恰恰缺乏木料和木本纤维。他们虽然缺乏木料,但是棉花的产量却很大,所以他们更多的是用麻布与棉花造纸。

西夏人在造纸的过程中还加入了淀粉、滑石粉、黄檗汁等。一则可以节约纤维材料;二则可以增加纸的不透明度及平滑度,同时还能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