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之王李仁孝(1 / 1)

西夏仁宗李仁孝是西夏的第五位皇帝,在西夏国存在的一百九十年中,仁孝统治长达五十四年,是西夏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用外交手段为西夏求得了和平的环境,又在国内大力倡导文治,用先进的汉族文化促进了西夏封建社会的发展,为国内经济繁荣创建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环境。他统治期间,西夏经济繁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审时度势

仁孝出生的第二年,金国灭掉了辽国。仁孝三岁的时候,金兵攻破宋国首都汴京,掳掠徽、钦二帝北去,北宋政权溃灭。不久,赵构在南京即位,建立了偏安东南的南宋政权。中原大地上这一政治形势的急剧变化,给予了西夏王朝有利的发展时机。

在此之前,西夏和宋、辽三足鼎立,西夏则在辽、宋两国之间左右逢源,时而与宋交好,时而又依附辽国。后来宋室南迁,辽朝灭亡,西夏完全处于新兴发展起来的金国的包围之中。国家究竟该如何发展,西夏的内政、外交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正是在这样严峻的时刻,李仁孝登上了西夏的政治舞台。

面对种种严峻局势,仁孝审时度势,决定与金通好,承认其宗主国的地位。为了和金国搞好关系,求得自身的独立发展,仁孝每年都会派许多使者前去金国朝贡。在仁孝一代,西夏派往金国的使者达一百四十多次,差不多每年都有两次之多。如此频繁的外交活动,正是为了和金国搞好关系,求得和平共处,给本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环境。

金世宗时,金国发觉在金、夏双边贸易中,西夏人总是用珠宝换取金国的丝绵。金国认为,西夏是拿无用的东西换了他们有用的东西。于是立即关闭了保安、兰州榷场,给西夏的贸易带来困难。仁孝知道后,命令使者向金国进献西夏的宝物“百头帐”,以表示对金的诚心,借此要求恢复关闭的榷场。

经过再三交涉,终于取得了金国的同意,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仁孝灵活的外交政策。纵观仁孝的一生,虽然也曾利用金国侵略宋国的机会,派兵到金国和宋国的边境掠地,但都是一些小摩擦,大部分时期都在和金国友好相处。

解除危机

任得敬原是宋西安州通判,西夏兵攻破西安州时,他把自己的女儿进献给仁孝的父亲乾顺为妃,又以贵重财物贿赂朝廷显贵及宗室掌权者,设法把他的女儿立为皇后。

第二年,仁孝继位,任氏被封为太后。任得敬在仁孝即位后不久,便妄图入朝参与国政。仁孝为了维护国家内部的稳定,没有让他入朝,而是采取了加官晋爵的办法,封任得敬为都统军、西平公,以安其心。

野心家的欲望本就是无止境的,任得敬的政治资本越捞越大,最终跃居相位,几乎控制了整个朝廷。但是,仁孝依旧忍耐着,为了笼络任得敬、借助任得敬的势力,仁孝于公元1160 年封任得敬为楚王,所受待遇几乎和仁孝一样。尽管如此,任得敬还不满足。

同年十月,任得敬请仁孝废弃科举取士制度,以利于他任意擢用亲信。仁孝对任得敬的企图一清二楚,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任得敬便企图进一步篡国,想让仁孝居瓜州、沙州,自己则霸据灵州、夏州等中心地带。

公元1167 年,任得敬生病,仁孝得知后,不计前嫌地派使臣到金国请来名医为任得敬医治。但任得敬病好后,不但不知恩图报,反而还变本加厉地以兵权要胁,逼仁孝在公元1170 年五月将西夏国的西南路以及灵州等地分给自己,并让仁孝派使臣到金国请求册封。

任得敬的册封请求遭到了金国的反对,他便与南宋秘密联络,谋约合攻金朝、推翻仁孝。宋四川宣抚使虞允文派人密报,结果被西夏兵俘获。仁孝得知密报后,认为对任得敬已经仁至义尽,决定不再姑息养奸,断然决定诛杀任得敬。

在金朝的支持和帮助下,仁孝消灭了任得敬及其族党,一举粉碎了任得敬篡权分国的阴谋,把西夏政权从分裂的危机中挽救了回来。

推进汉儒

仁孝酷爱汉文化,他继位的第二年就立罔氏为皇后。罔氏聪慧好学,爱行汉礼,仁孝在儒学上的建树,得到了她不少的帮助。

公元1144 年,仁孝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学校。同年,又在皇宫里建立皇家学校。命令凡是宗室子孙,满了七岁,一直到十五岁,都可以入学,并且仁宗和罔氏还会亲自前往**、训导。

公元1145 年,李仁孝模仿中原设立太学,向先圣先师举行了隆重的祭祀礼,并对表现优秀和成绩良好的教师、学生分别给予赏赐。

建立太学的第二年,仁孝又尊孔子为文宣帝,下令各州、郡修建孔庙。一年之后设科取士,正式接受中原的科举制度,立翰林学士院,任命大学者王佥、焦景颜等为学士。翰林学士院的设立,也标志着西夏已经有了培养和储备高级人才的学府。

由于仁孝提倡文治,西夏国内人才辈出,涌现了一大批卓越的学者。如大学者斡道冲、王仁忠,编纂《夏国谱》的罗世昌,不去金朝当叛臣的焦景颜,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

注重法制

公元1155 年九月,仁孝骑马去贺兰山打猎,因为道路不平,而伤了马足。他十分恼火,就准备下令杀了修路的官员。尚食官阿华正好在旁,连忙阻止道:“为了一匹马杀人,就说明畜生比人精贵,在法律上没有规定,道义上也说不过去,怎么能让人信服呢?”仁孝听了只好作罢。

为了进一步完善法制,仁孝制定了《天盛年改定新律令》。

其中包括刑法、诉讼、民事、婚姻、经济、行政等多项内容。这是西夏最完整的一套法典,被国外学者称为“中世纪独一无二的法律文献”。

第二年十月,仁孝为了实现上情下达,掌握更多的实情,对劝他不杀修路官的尚食官阿华大加赏赐,以鼓励大臣们敢说真话。

公元1171 年五月,仁孝重用刚介直言的斡道冲为中书令,后又让他担任国相。因此,在仁孝执政时期,群臣敢于直言,敢于对时政提出自己的看法,进一步促进了社会的经济发展。

除此之外,仁孝还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比如:改革礼乐;巩固封建土地所有制关系,减免地租、赋税等。这些都对西夏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关链接:

党项人的第四次迁徙

公元755 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已内徙的党项族又进行了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内徙陇右北部诸州的党项人向东迁至关内道的庆、夏、盐、灵等州;而原在庆、灵、夏等州的党项人有的向东迁往银、绥、延等州,有的东渡黄河进入石州。

党项人经过几次大的迁徙后,同当地汉族和内迁的其他少数民族,如室韦、吐谷浑、吐蕃、回纥等族杂居共处,逐渐形成以地缘为纽带的部落集团。

党项拓跋部在庆州陇山之东的称东山部,以夏州为中心的称平夏部,居鄜、延二州之北山区的称南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