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条向来是用来教训他人的工具,却有人自己背着荆条送上门去请别人打自己。这个人就是廉颇。他作为赵国的堂堂大将军,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他希望打他的那个人又是谁?
渑池(29)交锋
秦昭襄王一心想要赵国屈服于他,就派兵侵占了赵国的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请赵惠文王到秦城渑池会见。
渑池是秦国的地盘,赵惠文王作为一个主君到别人的地盘去,危险肯定是有的。所以赵国有的大臣就建议赵惠文王不要去,怕被秦国扣留,到时候赵国就麻烦了。但是朝中有两个人却认为应该去,否则就是向秦国示弱,将来秦国就更嚣张了,对赵国没有好处。
这两个人就是大将军廉颇和大夫蔺相如。廉颇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勇猛善战,深得赵惠文王的信任。而蔺相如则因和氏璧一事成为赵惠文王眼前的红人。这两人坚持让赵惠文王去渑池和秦昭襄王会面,赵王决定冒一次险。
他带着蔺相如一起去,留下廉颇在国内辅助太子管理朝政,另外又安排了几万兵马在赵国边境驻守,随时准备接应。
一切都准备就绪后,赵王在预定会见的日期赶到渑池,和秦王会面。秦王为此举行了宴会,两个国君喝酒谈天,十分融洽。
秦王带着几分醉意,对赵惠文王说:“本王听说赵王的瑟(30)弹得很好,能不能请赵王现场弹一曲,以助酒兴呢?”
奏乐助兴是乐工的事,在当时来说是十分低贱的工作,秦王却要求身为一国之君的赵王弹瑟助兴,这是十分不礼貌的。当然,也可以看出这是秦昭襄王在试探赵王的底线。
赵王不好推辞,就随便弹了一段。
秦国的史官当场就把这事记了下来:“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令赵王弹瑟。”
赵王十分生气,却碍于赵国比秦国弱,不敢当面撕破脸。这时候,蔺相如拿了一个缶(31)来到秦王面前,跪下说道:“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国的乐器,这里有一个缶,请大王也敲几下助兴吧。”
秦王气得脸色都变了,转头不理蔺相如。
蔺相如眼中闪烁着愤怒的光芒,“大王这样也太过分了。秦国虽然强大,但是我现在离您只有五步,我可以把我的血溅到大王身上。”
秦王被吓了一跳,见蔺相如态度十分强硬,就勉强用木棒敲了几下缶。
蔺相如立刻回头吩咐史官:“记下来!某年某月某日,赵王和秦王在渑池相会。秦王给赵王击缶。”
秦国那边有大臣不满意了,站起来说道:“请赵王割十五座城给秦王贺寿!”
蔺相如毫不相让,也站起来说道:“请秦王把咸阳让给赵王,给赵王贺寿!”
秦王见场面十分紧张,他早就得知赵国大军在边境驻扎,就笑着说道:“今天是本王和赵王相会的日子,大家不要再说了,轻松一点!”
就这样,两国渑池之会总算圆满结束,赵王也平安回到赵国。
负荆请罪
蔺相如两次出使,都让赵国在强大的秦国面前保住了颜面,立了大功,赵惠文王更加信任他,任命他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
这可就让廉颇不高兴了,“我廉颇的功劳是一刀一枪用命拼回来的,他蔺相如有什么本事?不过是上嘴唇碰下嘴唇,说几句话就爬到我头上来了?等我见到他,一定要让他好看!”
蔺相如知道这件事后,就装病不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坐车出门,远远地看见廉颇的马车,就命令车夫把马车赶到一个巷子里,等廉颇的马车过去了再出来。
蔺相如身边的门客见他这样,十分气愤,“您有什么好怕的?他廉颇还能把您怎么样吗?”
蔺相如笑着说道:“我问你们一个问题,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势力更大?”
“当然是秦王。”
“在秦王面前我都没有怕过半分,我又怎么会害怕廉将军呢?”
“那您为什么要躲着他?”
蔺相如叹了一口气,“赵国国力比秦国弱,秦国又一直都对赵国虎视眈眈(32)。现在秦王没有对赵国动手,是因为文臣有我蔺相如,武将有廉颇将军。若是我们俩闹矛盾了,传到秦王耳朵里,那秦王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到时候赵国可就真的要有大麻烦啦!”
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他对自己的心胸狭隘十分羞愧。于是他**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家里请罪。
“蔺大夫,我是一个粗人,见识少,气量狭窄,不知道您竟然对我如此容忍。我实在是太羞愧了,请您责打我吧!”
蔺相如连忙把他扶起来,“廉将军说哪里话?你我都是赵国的大臣,您能体谅我,我已经十分感谢了,怎么还担得起您来赔礼道歉呢?”
两人言归于好,成了知心好友,一起用心辅佐赵王,让秦国不敢再侵犯赵国。
相关链接: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赵惠文王死后,廉颇又辅佐了孝成王、悼襄王两个君王。他虽然给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到悼襄王的时候已经不受重用了。他很生气,就到魏国居住。后来赵国又和秦国打仗,赵王就想让廉颇回赵国领军。但是他担心廉颇已经老了,没有力气打仗了,于是决定先派一个使者去查探一番。
廉颇有一个老对头叫郭开,他不想让廉颇重新回赵国掌权,就悄悄给了使者很多钱,让使者想办法不让廉颇出头。使者收了钱之后,来到廉颇的宅子。
廉颇知道这个使者的来意,就当着他的面吃了一斗米的饭和十斤肉,又很利落地披甲上马,表示自己没有老,还能带兵打仗。
使者回去后,对赵王说道:“廉将军虽然老了,但是吃饭还可以。只是吃过饭和臣才坐了一会儿,就去拉了三次大便。”赵王一听,廉颇的身体还是不行了,就放弃了重新起用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