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名叫田文,是齐国的贵族,封地在薛国。他在薛国耗费家业,招揽各诸侯国的宾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把他们收作门客,供吃喝用度。据说他有门客三千。这些门客有的是来混饭吃,有的却是有真本事,给了孟尝君很多帮助。
鸡鸣狗盗
秦国的昭襄王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想把他招到咸阳,请他做秦国的相。
孟尝君带了一大群门客到咸阳,受到秦昭襄王的亲自欢迎。孟尝君献了一件纯白色狐狸皮的袍子给秦王做见面礼,秦王很高兴地接受了。
过了两天,有人跟秦王说:“您怎么能让孟尝君做秦国的相呢?他可是齐国人,将来遇到事情了,肯定是先为齐国做打算啊!”
秦王一想也对,可是又不想把孟尝君放回齐国去,就把他关了起来。孟尝君千里而来,却没想到是这么个情况,很着急,就托人向秦王身边的一个宠妃求救。宠妃要求用一件白色狐狸皮的袍子作为交换。
这可把孟尝君给难住了,白狐狸皮袍子就一件,已经被秦王收到内库里去了。这时,他的一个门客对他说:“主公,平日里多受您的照顾,我虽没什么大本事,却擅长偷东西,让我去帮你把袍子偷回来吧。”
当天夜里,这个人用自己会学狗叫的绝技骗过了看守,成功把袍子给偷了回来。随即孟尝君就让人把袍子给秦王的宠妃送了过去,宠妃也没有食言,央求秦王放了孟尝君,秦王答应了。
孟尝君立刻带着人往齐国跑。到了函谷关,还没到鸡鸣开门的时候,孟尝君急得不行,就怕秦王发现他的行踪把他抓回去,这时候另外一个门客对他说:“小人没什么本事,就会学两声鸡叫。”
于是他学了两声鸡叫,所有的鸡都跟着叫了起来。守关的人以为开门的时辰到了,就把大门打开,孟尝君成功地从秦国逃出,回了齐国。
门客冯谖(11)
孟尝君觉得多亏了那两个门客,自己才能回到齐国,于是更大规模招收门客。当然,上中下等门客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这天,有一个叫作冯谖的老头子,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了,就投到孟尝君门下做食客。管事的来问孟尝君这个老头子算几等门客。孟尝君问道:“他有什么本事吗?”
“没听说,也看不出来。”
“那就算下等门客吧!”
过了两天,冯谖靠在柱子上敲打着自己的长剑,唱道:“长剑呀,我们回去吧,这里吃饭没有鱼!”
原来是嫌下等门客的饭菜不好,孟尝君觉得这人挺有意思,就让管事给他改成了中等门客的待遇。
又过了几天,冯谖又开始唱歌了,“长剑呀,我们回去吧,这里出门没有马车呀!”
孟尝君也不生气,给他配了马车,改成了上等门客的待遇。
又过了几天,冯谖又唱歌了,“长剑呀,咱们回去吧,这里没法养家啊!”
原来这冯谖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孟尝君就让人给他家里送去了生活用品。这样一来,冯谖总算是不唱歌了。
“购买”情义
孟尝君虽然出身贵族,又有封地,但是要维持三千门客的日常开销,经济压力还是很大的。所以他对外放债收利息,用来贴补家里的费用。
有一次,他让冯谖去薛城帮忙收债。冯谖走的时候问孟尝君:“我回来的时候,主公可需要我买些什么回来?”
孟尝君一时间也想不出要买什么,就说:“你看着办吧,看家里缺什么就买什么!”
冯谖点点头,告辞去了薛城。到了薛城,他把所有欠孟尝君债务的老百姓都找来,让他们拿出欠条来核对。老百姓们正发愁怎么才能还清孟尝君的钱,冯谖突然宣布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所有欠孟尝君的债都不用还了。他还当场把老百姓的欠条烧掉了,老百姓一片欢呼。
冯谖回到临淄,孟尝君问他收的钱在哪里,他就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一遍。
孟尝君很生气,“你为什么要擅自做这样的决定?你把欠条都烧了,我的钱都收不回来了,家里这么多人吃什么喝什么?”
冯谖倒不慌张,不紧不慢地说道:“我临走的时候您说家里缺什么就让我买什么,我看家里什么都不缺,就是少了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帮你把‘情义’买回来了。”
孟尝君无语了,只好挥挥手,“算了吧!”
后来孟尝君的名声越来越大,连齐湣(12)王都惊动了。有人在他面前说孟尝君之所以养那么多门客,是为了将来夺取他的王位,自立为王。齐湣王信了这些话,就把孟尝君革了职。孟尝君没办法,只好回自己的封地。
冯谖没有像其他门客那样散去,而是帮着孟尝君驾车,送他回薛国。离薛国还有一百里地的时候,孟尝君就看见薛国的百姓扶老携幼地来迎接他。
孟尝君原本因为革职很失落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温暖,他对冯谖说道:“先生,您为我买的‘情义’我看见了!”
相关链接:
难倒父亲的孟尝君
孟尝君的本名叫田文,他的父亲是齐国的靖郭君田婴。田文出生前,他父亲已经有四十多个儿子了。田文是五月五日出生的,田婴认为这个日子出生的孩子不吉利,就让田文的母亲把孩子扔掉,不要养活他。但是田文的母亲舍不得,偷偷地把田文养大了。
田婴看到长大的田文,十分生气,质问他的母亲:“我让你不要养活这个孩子,你为什么不听?”
田文向他父亲行了一个礼,问道:“请问您不让养活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是为什么?”
“因为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长大了身子会和门户一样高,不利于父母。”
“人的命运难道是门户决定的吗?如果是这样,那你把门户加高不就行了吗?难道你加多高我就能长多高吗?”
田婴无言以对,只好接受了这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