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春秋时期称霸诸侯的晋国,到了春秋末期却衰落下来,国君的王权被大夫瓜分,形成了六家执政的局面。然后,六家变四家,四家变三家,最后直接把晋国变没了。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家分晋,也是春秋结束、战国开始的标志。
智家独大
春秋末期,晋国的实权由六家大夫把持,他们都各有地盘和军队,他们之间互相攻打,最后只剩下了智家、赵家、韩家、魏家。在这四家中,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
智家的主君叫智伯,继位之后,仗着智家的实力比其他三家都要强,就想侵占其他三家的土地,让他们以智家为尊,以便将来把这三家吞了,智家能独得晋国。
于是他想了一招,对三家大夫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却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
这三家一听,心里都明白,智伯是打着公家的幌子来蚕食(1)我们的土地。谁不知道晋国国君如同虚设,这会儿是把土地给了公家了,将来智伯想要独吞,还不是易如反掌(2)?
可是智家的实力确实比较强,韩康子和魏桓子都不想和智家撕破脸,就先后把土地和户**出来了。偏偏赵襄子不乐意,他对智伯说道:“我赵家的土地都是祖上拼了性命挣来的,作为赵家后代,不敢干这种背弃祖宗的事情。”
智伯让三家交土地、户口本来就是两步计划。若是三家都乖乖交出土地和户口呢,那智家就能大捞一笔,实力就更强了。若是哪家不听话,就趁这个机会教训他一顿,树立智家的权威。于是,公元前455年,他命令韩家和魏家和他一起攻打赵家。
韩、魏两家不敢拒绝,就分别担任右路军和左路军,跟随智家一起攻打赵家。
水淹晋阳
智伯自己率领着中军,带着韩、魏两家的军队,三路人马直奔赵家。赵襄子一看,三家打一家,赵家肯定打不过呀,所以赶紧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
很快,晋阳城就被三家的军队围得像一个铁桶一样。赵襄子知道硬拼是拼不过的,就命令将士们坚决把晋阳城守住,绝不出城交战。晋阳城的城墙坚厚高耸,三家士兵想要攻城就只能搭梯子爬上城墙,赵襄子便命令守军等到三家士兵开始爬墙就往下射箭。利箭像雨点子一样射下来,三家人马根本没办法抵抗,只能退回来。
就这样攻一次退一次,攻一次退一次,赵家凭着城墙和弓箭坚守了两年多,三家人马也在城外耗了两年多。
智伯见晋阳城久攻不下,心里也有些着急,就亲自到城外查看地形。晋阳城东北有一条河,叫作晋水,这条河原本是绕过晋阳城往下流的,如果能把这水引过来,不就直接把晋阳城给淹了吗?大水淹了城,赵襄子还能坚守多久呢?
于是智伯命令士兵在晋水和晋阳城之间挖了一条河,然后堵住晋水,等到水满堤坝,就一下子挖开堤坝,水冲晋阳城。赵家也是倒霉,智伯刚刚想了这么一个坏主意,就碰上天下大雨,水坝上的水很快就满了。智伯就命人把堤坝开了一个大口,大水立刻就冲垮堤坝,直奔晋阳而去。
晋阳城里很快就淹了水。房子被淹了,老百姓们只能跑到房顶上避难;煮饭的灶头也淹没在水里,人们只能把锅吊起来煮饭。可就算是这样,晋阳城的老百姓也不屈服,他们恨透了恶毒的智伯,都表示宁可淹死也不投降,要和赵襄子并肩作战到底。
智伯得意扬扬地对韩康子、魏桓子说道:“你们看,晋阳被淹成这样,还能坚持多久呢?以前我觉得晋水是一道城墙,能够帮助晋阳拦住敌人,现在看来,晋水也能毁掉晋阳,毁掉赵家啊!”
韩魏反水
韩康子和魏桓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眼看着水淹晋阳,不由得想到自己家的情况。魏家封邑安邑和韩家封邑平阳,地形都和晋阳城十分相似,旁边也各有一条河。韩康子和魏桓子都感觉赵家的今天可能就是他们两家的明天。
晋阳城里面的情况越来越艰难,赵襄子很着急,他对门客张孟谈说:“老百姓现在虽然还很支持我们,但是水势若是这样一直下去,晋阳城就真的保不住了,咱们得快点想办法才是。”
张孟谈说道:“我推测韩家和魏家也不是真心归顺智家,不如由我去找他们谈谈,也许会有转机呢?”
赵襄子同意了,张孟谈趁夜溜出晋阳城,找到韩康子和魏桓子,和他们商量三家联合在一起,反过来攻打智家。韩康子和魏桓子白天还在为自己家的未来发愁,这会儿张孟谈来谈合作,他们就同意了。
第二天夜里,智伯在自己的营帐里睡大觉,突然听到一阵喊杀声,他连忙爬起来,却发现自己的营帐被淹了。出来一看,整个兵营都被淹了。他还以为是晋水那边的水势太大,连自己这边也被淹了,连忙指挥士兵去抢修。
这时候,四面八方都响起了战鼓声,原来是赵、韩、魏三家的士兵坐着小船、木筏一起杀了过来。智家军措手不及,有的被砍死,有的被砍伤淹死在水里,死伤不计其数。智家军全军覆没,智伯也被杀了。
就这样,赵、韩、魏三家灭了智家,瓜分了智家的土地,又把晋国其他的土地都给瓜分了。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派使者上洛邑去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天子把他们三家封为诸侯。
周威烈王也没办法辖制这三家,只好同意了,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从那以后,赵、魏、韩三诸侯,加上秦、齐、燕、楚,就是战国七雄。
战国时代,开始了。
相关链接:
刺客豫让
赵襄子联合韩家、魏家灭了智伯之后,成为七雄之一。
有一天,他在宫中行走,路过一个正在整修的厕所,突然一个正在修厕所的工人拿着匕首冲过来要杀他。赵襄子的卫兵把他抓住,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人叫豫让,是智伯的家臣,来找赵襄子报仇。
赵襄子很感慨,想不到智伯这样的人还有如此忠诚的人跟随,就让士兵放了他。
豫让出来后,还是不死心。他用漆涂遍全身,又吞下火红的木炭烫哑自己,多方打听到赵襄子的行踪,他便躲在一座桥下,伺机再次刺杀赵襄子。
赵襄子骑着马来到这座桥上,突然马儿嘶叫,四蹄乱蹬,他感觉有异,就让人搜查,果然找到了躲在桥下的豫让。
豫让的刺杀计划再次失败了,他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来让他刺杀。赵襄子对他的忠心十分感动,就把衣服给了他。豫让拿起刺刀使劲刺了衣服三下,然后自杀身亡。
这就是刺客豫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