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的争霸路上少有败绩,但是他和鲁国在长勺的一场战争,却是以失败告终。而且,鲁国负责指挥战斗的还是一个没有官职、没有战场指挥经验的民间人士。
奇人来访
公元前684年,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他决定攻打鲁国。之前在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公子纠得到了鲁庄公的帮助,齐桓公对此怀恨在心。加上鲁国紧邻齐国,对于一心想要扩张领土、成为霸主的齐桓公来说,拿下鲁国对齐国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鲁庄公得知齐国要来攻打自己,觉得齐国欺人太甚,实在是忍不下去,便决心和齐国决一死战。但是得知对方的统帅是齐国大夫鲍叔牙,鲁庄公心里就有些虚了。自己这边可没什么打仗的能人,这仗该怎么打?他感到很茫然。
这时候,宫人来报说有一个平民求见。鲁庄公这会儿正是焦头烂额(67)的时候,哪有心情见什么平民,不过听宫人说这人是为齐鲁两国即将爆发的战争而来,就点头让他进来。
来拜访的正是隐士曹刿(68)。他也不客气,一见到鲁庄公就问道:“请问主公打算用什么来抵抗齐国呢?”
鲁庄公想了想,“我不藏私,平时有什么好吃的都分给大家一起享用。”
曹刿摇摇头,“小小恩惠,少数人受惠,没有用。”
“我祭祀上天的时候十分虔诚,从不欺瞒祭品的数量。”
“这会儿等上天来帮您,也不现实啊!”
“平时老百姓有官司的时候,我都尽可能地查明真相,绝不冤枉好人。”
曹刿点点头,“这倒是不错,我想我们可以和齐国打一仗了!”
鲁庄公见他很有信心的样子,心里很高兴,“那我和曹先生一起去战场指挥战斗吧!”
独特战术
齐鲁两国在长勺这个地方对上了。双方摆开阵势,鲁庄公和曹刿坐在同一辆战车上,远远地望着战场对面的齐军。
鲁庄公很激动,“曹先生,你看对面的齐军,军容齐整、气势高昂、兵器锋利,看起来很强的样子,咱们真的能打赢他们吗?”
曹刿笑了笑,“主公不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啊!”
鲁庄公点头道:“曹先生说得对!”
这时候,对面齐军阵地传来惊天动地的战鼓声,原来是齐军准备发动进攻了。
“曹先生,我们也擂鼓准备进攻吧!”
曹刿摆摆手,“不着急,还不到时候!”
齐军又擂响了第二通战鼓,齐军一阵大喊,曹刿还是命鲁军按兵不动。
鲍叔牙见对方始终不动,还以为对方见自己这边士气高昂,胆怯怕战了,就立刻擂响第三通战鼓,齐军随之向鲁军冲过去。
曹刿转头对鲁庄公说道:“我们也可以进攻了!”
鲁庄公立刻命人擂响战鼓,之前被对方耀武扬威的样子气得火冒三丈的鲁军,得到进攻命令,就像下山的猛虎一样扑向齐军。齐军没想到鲁军竟然发起如此勇猛的攻势,很快便败下阵来,转头就撤。
鲁庄公十分高兴,一挥手就打算乘胜追击,却被曹刿拦住了,“别着急,等我看一看!”
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撤退的车辙(69),又爬上车看了看远退的齐军,然后肯定地对鲁庄公说:“主公可以命人追击了!”
鲁军兵士听到追击的命令,个个奋勇当先,乘胜追击,终于把齐军赶出鲁国国境。
一鼓作气
鲁军大胜,鲁庄公心里非常高兴,也对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的曹刿十分佩服。不过他对曹刿采用的战术十分好奇,一回到宫里就迫不及待地询问起来。
“曹先生,齐军头两次击鼓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让我反击呢?”
“打仗的时候,士气最重要。齐军击第一次鼓的时候,他们的士兵士气是最足的,这个时候我们反击就等于直接撞在刀口上;我们不反击,是避其锋芒。”
“齐军第二次击鼓的时候,咱们还是不反击,他们的士兵就有些泄气了;到第三次击鼓的时候,他们的士兵已经不耐烦了,哪里还有士气?而我们这边,也正是因为不允许出击,士兵们都憋着一口气呢,所以一击鼓他们就士气高昂地冲出去,打赢已经松懈的齐军,自然是没问题的。”
鲁庄公点点头,“原来如此,曹先生真是厉害。那既然齐军已经战败,为什么不下令立刻追击呢?”
“齐军虽然败退,但他们是个大国,兵力强大,说不定他们假装败退,在什么地方设下埋伏,我们不能不防着点儿。后来我看到他们的旗帜东倒西歪,车辙也乱七八糟,才相信他们阵势乱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
鲁庄公这才恍然大悟,称赞曹刿想得周到。经过长勺一战,齐国对鲁国的实力有了新的认识,扩张计划也发生了变化。过了两年,齐鲁终于谈和,两个国家进入和平共处的阶段。
相关链接:
鲍鱼为什么叫鲍鱼?
鲍鱼,其实并不是鱼类,它的本名应该叫盾鱼,是和贝壳类动物中的蚝一样的软体动物。那它为什么被称为鲍鱼呢?
原来这鲍鱼的得名源于鲍叔牙。鲍叔牙一辈子只喜欢做两件事:一是吃盾鱼;二是喝玲珑茶。管仲当了国相之后,为了报答鲍叔牙对他的知遇之恩,专门建造了玲珑园,专供鲍叔牙一生享用盾鱼和玲珑茶这两种美味。
盾鱼从那之后也就被称为鲍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