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的英勇抵抗有着重大意义。她对德军的阻挡虽然短暂,但是她迫使德国给了法国集结军队的时间,让他们能够投入到与侵略者在法国北部与巴黎之间的对抗中去,而且它也给了英国派出小规模精锐部队支援其盟友的时间。正是因为有了比利时的顽强抵抗,才使得后来的马恩河(Marne)大捷成为可能。

933.“马恩河奇迹”(1914年9月5日至9日)

德国入侵者在法国-比利时阵地受到了英法联军的顽强抵抗。但是他们的抵抗被敌军突破了,胜利的德军向巴黎进逼。法国政府逃往波尔多。看似1870年的一幕即将重演。但是就在德军将要攻至巴黎的时刻,法国将军霞飞(Joffre)在马恩河南岸停止了撤退,就在1400多年前法兰克人及其盟军阻击匈奴王阿提拉的地方,法国给德国入侵者施以难忘而又灾难性的打击。德军撤退至埃纳河(Aisne)附近,并在此挖掘工事准备固守。

马恩河会战在世界决定性战役中理应占据一个绝对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拯救了法国,也拯救了欧洲大陆免受德军的统治,因为可以确定的是,如果法国失去了马恩河,俄国也将很快被德军击败,那么德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和政治统治将会稳固地建立起来。

934.争夺英吉利海峡的港口

德国挺进巴黎并将法国彻底击败的计划没有实现。现在他们尽最大努力向大海挺进,以图控制英国对面的海峡港口。如果这些港口落入德国人的手中,英国自然会面临危险的境地。为了防止这种灾难,英国及其盟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英国、法国和比利时的军队快速投入海港保卫战中。英国军舰在海上不断巡逻来支援陆地作战。在佛兰德斯(Flanders)地区,水闸被打开,大片土地被湮没——低地国家一个古老的防御策略。包围英吉利海峡港口的战斗漫长而又艰苦。这些战斗是在这里曾经发生过的最为血腥的战斗。(221) 被德皇耻笑为“不值一提的小部队”的英国军队,通过自己英勇顽强的行动,将这一轻蔑的绰号变成了一枚不朽的荣誉徽章,(222) 然而最后还是几近全军覆没。尽管德国人到达了奥斯坦德(Ostend)附近海域并控制了比利时境内狭长的海岸地带,但是他们在争夺自己的主要目标——英吉利海峡最狭窄处的港口加来(Calais)和布洛涅(Boulogne)时却遭受了重创。

935.西部战线

在马恩河会战后以及保卫英吉利海峡港口战斗的尾声,德国军队基本上仍然驻扎在法国和比利时的领土上,并修筑了一条长达470英里从瑞士一直延伸到北海的战壕。而德军战壕的对面,协约国军队也修好了战壕。人类战争史上还从没有战线拉得如此之长的战斗。在双方的壕沟、防空洞和铁丝网之间,出现了一条从几百码到几英里不等的狭长地带,这里被称作“无人地带”(No Man’s Land)——一个足以体现这场战争悲剧的名字。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法国在英国和比利时小规模军队的帮助下,沿着狭长的战线阻击德军,与此同时,一支新的人数大约有几百万的英国军队被集结、训练和武装起来。随后,英、法、比联军全力守卫阵地,直到1917年初美国加入了对德作战,200多万美军被运送到法国。

西部战线3年的战争本质上属于一场包围战。成百上千门大炮小炮不断地向敌军的阵地发射炮弹,直到很多“无人区”的阵地上到处被炮弹打得千疮百孔,从照片上看就好像月球上的火山口一样坑坑洼洼。德军和协约国军队都发起了多次进攻,试图突破敌军防线或将敌人击退到防线之后,但是3年过去了,除了少数几个地方的德军受到一些压迫外,大多数阵地还是和战争开始时相差无几。

西部战线的阵地战足以写入人类战争史的史册,但是我们关注的不止这些。我们会按照时间的顺序简要地讲述德军发动的一场进攻和英国发起的另一场进攻,这两场战役都因双方的全力以赴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936.东部战线;俄军逆转和胜利(1914—1915)

我们现在将目光转向东部战线。就在德国威胁巴黎的时候,俄军派出两支军队进入东普鲁士并进逼柏林,以此来支援法国。其中的一支军队几乎被德国将军兴登堡(Hindenburg)全歼,(223) 而另一支俄军随后也撤回到边境地区。

俄军在东普鲁士的失败被他们在加利西亚(Galicia)对奥地利的胜利所补偿。(224) 3支奥地利大军被击溃,30万奥地利士兵被俄军俘虏。奥地利的军事力量几乎陷入彻底崩溃的境地。但是随着德国人的营救,局势很快就得到了扭转。同盟国(Central Powers)的大胜(225)拯救了奥地利,并严重削弱了俄国的军事实力。俄国西部的大片区域,包括波兰在内,都落入到德国人的手里。像西部战线一样,东部战线也最后也陷入了僵持,交战双方进入到阵地战阶段。

战争持续了一年半,最后德军在东西两条战线上都没有实现其主要的作战目标。法国和俄国虽然都遭受到了可怕的打击并失去了很多领土,但是两国都没有被击垮。

937.“卢西塔尼亚号”的沉没(1915年5月7日)

1915年2月4日,德国政府宣布协约国的商船进入到英伦三岛附近指定海域都会被击沉,“对船员和乘客造成威胁的危险,不可能总会被避免”。这意味着这些商船在没有得到警告的情况下就可能被德军击沉。

德国政府的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人道法则,而且是对国际法的践踏,国际法明确禁止在任何情况下对商船或乘客发动袭击,必须保证乘客和船员的人身安全。

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严重警告,如果德国的行动造成美国公民的伤亡,德国将承担“严重后果”,但是德军潜艇还是直接在没有事先警告的情况下击沉了商船并伤及了美国公民的性命。1915年5月1日,德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在美国报纸上发表声明,提醒所有人不要乘坐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Lusitania)从纽约前往英国港口,并恐吓说德国潜艇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击沉该艘邮轮。没有人注意到这一警告,因为没有人相信任何文明的政府会做德意志帝国威胁要做的事情。

1915年5月7日,载有2000多名船员和乘客的“卢西塔尼亚号”邮轮行驶到靠近爱尔兰海岸的水域时,遭到了德军潜艇发射的鱼雷的袭击,1000多名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乘客落水身亡。这一可怕的罪行激起了文明国家的恐惧和愤怒,美国要求德国政府立即停止这样的行为,并保证德军潜艇未来的行动要完全遵守国际法的要求。但是经过漫长的等待和无数次外交照会的交换后,德国政府最终做出了这样的保证:“如果过往邮轮不试图逃跑或者进行抵抗,德军潜艇不会在不警告和为船上平民提供安全的情况下就将邮轮击沉”。(226)

德国后来撤回了这样庄严的承诺成为了美国在1917年初加入协约国一方参战的直接理由。

938.意大利加入战争(1915年5月23日)

意大利尽管是三国同盟(Triple Alliance)的成员,但是她并没有加入德国和奥地利一方对外作战,因为她相信对塞尔维亚的战争是奥地利的侵略行为,而意大利认为三国同盟是共同防卫而不是共同侵略的同盟,因此,她不想援助自己的盟友。

实际上,意大利和奥地利的同盟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同盟,因为奥地利一直以来都是意大利的敌人。与其帮助奥地利扩大统治范围和提升她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和军事实力,意大利更希望利用机会收回意大利未曾收复的领土(227)。意大利政府开始和奥地利谈判,希望奥地利从意大利未曾收复的领土上撤军。但是双方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这样,便形成了一条新的战线。在接下来两年多的时间里,这条新的战线上基本上都是艰苦的山地战,意大利军队从奥地利手中夺回了很多渴望已久的土地。(228) 随后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灾难,我们后边会专门介绍,意大利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土地再次失去,甚至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

939.1915年东南方的战争;塞尔维亚和土耳其

1915年结束时,德国在西部和东部战线上的作战目标都没有实现。然而在东南方的战线,德军在1915年年末却完全实现了自己的计划。她希望在这里确保奥地利和德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统治并保持自己通往波斯湾的铁路能够畅通无阻。所有一切都是凭借着德国对塞尔维亚的恐怖战役和对土耳其在保卫达达尼尔海峡的援助下取得的。

塞尔维亚在这场战争开始时所面临的形势是这样的:在1914年战争开始的时候,奥地利入侵塞尔维亚并攻陷了塞尔维亚的首都贝尔格莱德(Belgrade)。经过艰苦的奋战后,塞尔维亚重新夺回了首都并将奥地利人赶出了塞尔维亚的领土。德国随后赶来支援奥地利,奥地利和德国联军再加上一支保加利亚的军队——保加利亚也加入了三国同盟——很快就粉碎了塞尔维亚的抵抗。(229) 塞尔维亚军队向南逃到阿尔巴尼亚山区,遭受了寒冬和暴风雪的折磨后,幸存的塞尔维亚军队在科孚岛(Corfu)藏身。塞尔维亚成了另一个比利时。与塞尔维亚并肩作战的门的内哥罗也经历了同样的劫难。

1915年末,协约国又遭受了其他的不幸,这让她们的处境更加艰难。年初,英法军舰驶抵君士坦丁堡试图武力迫使达达尼尔就范的行动遭受了灾难性的打击。(230)联合舰队的失利同时伴随着陆地作战的失败,(231) 其中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军队尤其引人关注。经过如此巨大的艰难和惨重的损失后,协约国军队被迫撤退。(232)

940.凡尔登—决不让他们通过

在战争的第3年,也就是1916年,最具军事重要性的事件就是德国在西部战线对法国凡尔登(Verdun)发动的进攻,这是持续了近一年的真正的阵地战。(233) 俄国已经被击败,德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形势得到了巩固,她想在这个时候再次对法国发动进攻,希望突破法国的防线或粉碎法军的斗志,在英国新的援军到来之前把法国彻底击垮。

德国的进攻目标是法国古老的堡垒凡尔登。进攻在年初开始。法军的作战口号是:“他们休想通过凡尔登。”德国人在第一轮进攻过后,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推进极其缓慢,随后法国转守为攻,很快将德军从其占领的法国领土上赶了出去。德军战死、受伤和被俘的人数据估计超过了25万人。这是法国仅次于马恩河大捷的另一场胜利。(234)

941.罗马尼亚加入战争及其沦陷

1916年仲夏,三国同盟的运气坏到了极点。德国突破凡尔登防线的努力失败了;英国和法国在索姆河(Somme)取得胜利;意大利击退奥地利对特伦蒂诺(Trentino)的侵略,并在朱利安阿尔卑斯山和亚得里亚海之间取得重大战果。奥地利和德国的最终失败似乎已经不可避免。就在这个重要节点,罗马尼亚加入进来,成为第7个对三国同盟宣战的国家。(235) 罗马尼亚的目的就是实现国家统一,解除奥匈帝国对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和其他地区几百万罗马尼亚人的统治。

罗马尼亚的行动又为战争增添了许多悲剧。俄国官员中亲德派的背叛令罗马尼亚失去了俄国的支持,罗马尼亚这样的小国很快就被德军摧毁,大片领土被德军占领。(236) 罗马尼亚的沦陷给德国带来了完全不同的局面。德国对欧洲大陆的掌控似乎有了保证。

942.德国政府宣布其恢复不受任何限制潜艇战的决心(1917年1月31日)

我们前边已经讲过美国和德国之间的潜艇争议(第937条)。德国政府曾给予美国承诺:不会在不顾及船员和乘客安全的情况下用鱼雷击沉过往的邮轮。但是德国对这样的承诺只有选择性地遵守了一年半的时间。随后德国向美国发去照会,表示德国立即取消对使用潜艇的限制。这意味着:所有船只,无论是中立国还是敌国,只要进入地中海或英伦三岛的指定区域都会被击沉,而不考虑船上人员的安全问题。(237)

美国政府对这一惊人公告的回复是给德国驻美大使伯恩斯托夫(Bernstorff)发放遣送回国的护照。(238) 这意味着两国断交。在一场庄严和诚挚的演说中,威尔逊总统向国会通报了自己所采取的措施。这次国会演说其实就是向德意志帝国政府发出的警告,不要一意孤行。

943.德国寻求与墨西哥结盟以反对美国

德国政府罪恶的潜艇政策激起了美国人民的强烈愤怒,而这时的德国外交大臣齐默曼(Zimmermann)发给德国驻墨西哥大使的一封指示信函更是加剧了这种愤怒的情绪。指示信的落款日期是1917年1月19日,信的具体内容为:“2月1日,我们打算开始实施不受任何限制的潜艇战政策。当然我们还是要尽力让美国保持中立。如果这样的努力未能成功,我们提议按照以下原则与墨西哥结成同盟关系:双方战和一道,荣辱与共。我们将给予墨西哥财政支持,而墨西哥方可以重新获得新墨西哥城、德克萨斯和亚利桑那。你应该将上述内容转达墨西哥总统,但要严格保密,我们不久肯定会和美国爆发战争。建议墨西哥总统主动与日本沟通,使其立即支持我们的计划……务请告知墨西哥总统,德方实施的无限制的潜艇战将会保证英国在几个月内不敢轻举妄动。”

这封令世界震惊信函的公开,再加上德国之前宣布恢复无限制潜艇战的政策,让美国必然地加入了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作战。

944.俄国革命(1917年3月15日)

就在美国等待机会参加大战的时候,世界的目光被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革命所吸引。1917年3月5日,统治俄罗斯长达300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的最后一位沙皇尼古拉二世被逼退位,俄国建立临时政府。(239) 所有政治和宗教罪犯都获得大赦。成千上万流放西伯利亚和关押在监狱里的人员都重获自由。人民被宣布获得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普选权得到确认。立宪大会即将召开。世界各地的自由主义者对俄国革命的消息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美国直接承认俄罗斯新政府并欢迎她加入世界自由国家的大家庭。

不幸的是,自由的药剂太过猛烈。俄国人民一旦从独裁统治中解放出来,有些过于陶醉。他们陷入一种迷茫的状态中。成百上千的德国间谍穿过边境线潜入俄国境内煽动叛乱、制造混乱和鼓动叛国。临时政府虽然采取了果断的行动,但是还是没有阻止俄国陷入混乱状态。俄国军队也处于混乱和迷茫之中。关于俄国的崩溃和她作为一个军事力量从世界大战中排除,我们在后文中将详细介绍。

945.美国加入战争(1917年4月6日)

1917年4月2日,威尔逊召集参众两院召开特别会议,就两个月前德国恢复无限制潜艇战的政策进行讨论。威尔逊说:“德国新的政策将所有限制都抛到一边——德军会对所有船只,不分国籍、属性、运载的物资、目的地、任务,在事先不予警告和不考虑船上人员安危的情况下加以击沉……就连开往比利时对丧失亲人和遭到沉重打击的医疗船只和救助船只都不放过,毫无人性和道义可言……目前,德国对商船发动的潜艇战就是对整个人类的宣战。”

总统建议国会“宣布德国政府的行径实际上就是对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的挑衅和战争,美国应该正式作为交战国加入对德作战”。

威尔逊继续说道:“我们很高兴看到这些事实,我们要为世界最终的和平以及包括德国人民在内的全人类的解放而战;国家无论大小,人民无论何地,都有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政府形式的权利。世界必须为民主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国会和美国人民都被总统的发言所深深打动。4天之后,即1917年4月6日,美国众议院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了已经在参议院获得通过的决议,宣布德意志帝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及人民之间进入战争状态。美国做出了重大决定,美国人民虽然对战争没有那么大的热情,但是这次却怀着无比的决心和正义良知加入了世界大战。

美国加入协约国是对协约国所进行的正义战争的肯定,也是最终胜利的保证。得到这样的消息,英国在威斯敏斯特议会大厦上空将美国星条旗和英国国旗同时悬挂,据说“这是第一次有外国国旗在如此显眼的位置与英国国旗同时飘扬”。

几周之后,美国第一支远征部队在潘兴将军(General Pershing)的率领下在法国登陆。(240) 美军受到了被战争摧残的法国人民的热烈的欢迎与感激。

这一历史时刻最适宜的纪念是潘兴将军在拉法耶特墓前说的简短几个字。他敬礼,随后说道:“拉法耶特,我们来了!”随后,它被压缩为“一个历史责任及其被履行的故事”的隽语。

946.1917年发生的其他事件

美国4月份做出参战的决定后,这一年剩余的时间里都是在为实际参战做着准备。美国海军中的精英部队都被运送到了欧洲海域。1000万21—31岁的年轻人登记在册,从中精心挑选组建了一支50万人的精锐部队。这一年初秋,为招募新兵,又组建和准备了16个兵营,每个兵营可以容纳4万士兵。为了解决备战和组建庞大的舰队以替代被德军舰艇摧毁的船只而建造上千艘飞艇,以及为协约国提供高额的贷款等支出,国会投票决定筹措数十亿美元的资金。这些庞大的费用是通过增加赋税和销售国债来解决的。

1917年的夏秋两季,在欧洲的各条战线上都在进行着军事活动。在西部战线,阵地战还在继续,法国和英国部队都在进行着艰难而又耗资巨大的进攻,但是敌军的封锁线并没有突破,直到这一年结束,他们这条战线上仍然没有获得任何军事上的优势地位。

在东部战线,俄国到仲夏时已经完全解体,俄国军队也分崩离析。到处宣扬自由,而对于农民出身的俄国士兵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做出自由的选择。成千上万俄军士兵离开战场,返回到自己的家园。俄罗斯帝国像军队一样解体了。芬兰、乌克兰和其他地区都与彼得格勒(Petrograd)断绝关系,建立了独立的共和国。在彼得格勒建立的临时政府被推翻,权力转到布尔什维克(Bolsheviki)手中。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人列宁和托洛茨基开始与同盟国进行和平谈判。布尔什维克提出的原则是“不割地,不赔款,各民族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到年底时,和平谈判仍在进行。

俄国的崩溃给意大利带来严重的后果,它使得同盟国可以将大批兵力转移到意大利边境。同盟国对意大利发动的进攻突破了意大利的防线,意大利军队撤回到皮亚韦河(Piave River),并将自己在过去两年艰苦的山地战中夺得的领土全部放弃。威尼西亚的一部分也被入侵者夺走。(241)

在亚洲的土耳其,英国军队在这一年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1917年初春,英国人攻陷了底格里斯河上的巴格达(242),随后又占领了下美索不达米亚。到年底,英军从土耳其人手中夺得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自公元637年被萨拉森人占领后,除了12世纪曾短暂地被十字军统治外,一直掌握在穆斯林手中,英军攻陷耶路撒冷后,使这座圣城又恢复到基督教世界的统治之下。

在海上,德国对世界过往商船的无情打击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协约国和中立国的上千艘船只被击沉,成千上万平民的生命被夺走。但是这样的反人类和非法的战争行为对德国的打击要比对其敌人的打击还要大。它对人类良知构成了严重挑战和威慑,最终使得整个文明世界都反对德国的暴行。

947.1918年发生的事件;11月11日,停战协定

1917年末,德国和俄国革命领导人的和平谈判仍在进行,而已经土崩瓦解的俄罗斯帝国此时在面对敌人时陷入了非常无助的状态。东部战线的压力得以解除,德军统帅部立即将大批军队从东线调到西线,希望在美国的援兵到来之前取得军事上的优势地位。

随着德军在法国的兵力增强,3月末,德国对巴黎和英吉利海峡的港口发动了期盼已久的军事打击。同时,德军在距离巴黎75英里以外的地方用远程大炮开始了对巴黎的轰击。几天后,德军的一枚炮弹落在巴黎的一座教堂上,这里正在进行耶稣受难日的大型集会,德军的炮弹造成了75人丧生,90人受伤。

面对德军的恐怖进攻,法军和英军都伤亡惨重,然而他们仍然在苦苦支撑。形势岌岌可危。驻扎在法国的由潘兴将军领导的美国士兵都愿意服从协约国最高统帅福煦将军(General Foch)的调遣。同时美军向美国政府告急,请求立即派兵驰援法国。为了响应驻法美军的请求,美国政府加紧运输兵力,每个月都有大约25万人从美国运往法国,直到战争结束前,美国在法国的军队人数超过了200万。历史上从未有过向国外投送如此大兵力的行动,而这也幸亏有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协助和在海上对德军潜艇的巡逻才得以实现。

整个春天到初夏的几个月里,德国不断发动攻击并取得了进一步的战果。但是到了6月中旬,德国因为前面的军事行动而消耗了大量的兵力,而美军的兵力此时却大为增强,人数上的优势现在转移到了协约国这一边。战局发生逆转,协约国开始全面反攻,德军退回到马恩河以后。兴登堡战线的强固防御工事也被协约国军队突破,德军开始从法国大撤军,一直退到比利时边境。

随着西部战线的局势开始对德国不利,德国其他战线上的盟友也开始面临着灾难。在巴勒斯坦,英国军队在艾伦比将军(General Allenby)的率领下,在历史上著名的大决战中几乎全歼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大马士革(Damascus)和贝鲁特(Beirut)等重要城市都落入英国手中(10月2日—9日)。大约在同一时刻,在马其顿战线,法国和塞尔维亚联军大败保加利亚的军队,并在9月底前迫使保加利亚求和。盟军开出的求和条件就是保加利亚无条件投降。

保加利亚退出战争,再加上叙利亚的投降和西部战线的严峻形势,迫使德国、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同时通过威尔逊总统提出的“海陆空三军”停战协定(10月5日)。停战协定是和平谈判的先兆,和平谈判以美国政府的14条提议为基础,中心思想就是威尔逊总统在多次演说中所提出的民族自决权。

威尔逊总统和协约国之间经过多次照会往来之后,和平谈判的权力被移交到法国的协约国最高战争委员会手中。事态发展很快。10月末之前,惨败的土耳其人就签署了等同于无条件投降的停战协定(10月30日);4天之后,奥匈帝国由于自己在意大利驻军的溃败和君主统治的迅速解体,也向协约国寻求类似的停战协定。与此同时,在凡尔赛的协约国最高战争委员会也制定了德军停止敌对行动的方案,德国政府被告知福煦元帅会接受德军正式代表就停战协定的条件进行沟通。11月8日,星期五,德国代表团来到了福煦元帅的司令部,福煦元帅代表盟军向德国提出了停战协定的条款,并要求德国政府在下周一(11月11日)上午11点之前做出决定。在离协约国提出的最后期限的几个小时前,德国特使签署了这份停战协定。其中的主要条款有:(1)德军立即从所占领的国家撤军,撤军期间不得伤害所在国家的民众和损坏财产,并撤退到莱茵河以东6英里以内;(2)德国海军的全部潜艇和其他船只必须全部投降;(3)宣布放弃《布加勒斯特条约》和《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Treaties of Brest-Litovsk)中的权利;(4)立即遣返协约国战俘和平民,返还从入侵国掠夺的全部财产,并补偿占领区的损失。

这些停战条款实际上就等同于德国的完全无条件投降,并使德国在休战期届满后也不可能恢复敌对行动。

在停战协定签署前不久,德皇威廉眼看自己的统治世界的梦想破裂,便逃往荷兰寻求避难。他令德国陷入了动乱、革命和完全无政府的混乱状态。德皇的出逃被名副其实的“王权的大崩溃”所标记。几天之后,德国境内没有一个国王、公爵、大公或王子行使权力。

948.1918年战争中的美国

在等待胜利的协约国及相关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开会制定对德国及其盟国的条约的间隙,我们在这里打断一下整体叙述,详细地聊一下美国和加拿大在战争中的付出以及英国皇家海军和德国的潜艇在战中所起的作用。

我们已经知道,德国在1918年初春的进攻极具威胁性,在法国的所有美国军队都由潘兴将军交由福煦将军指挥。5月27日,德国军队发动第三次进攻,并将战线向前推进了10英里,马恩河北岸的蒂埃里城堡(Chateau-Thierry)被占领。德军此时距离巴黎已经不到40英里。再往前几英里,巴黎就会进入德军的炮火射程之内。形势凶险异常。美国军队紧急开往前线。法国战线得到了紧急增援,德军进攻一时受阻。这标志着形势的转折。巴黎受到的威胁得以解除。

几天之后(6月6日),一小队美军向蒂埃里城堡附近的贝洛森林(Belleau Wood)发动进攻,德军已经在这里构筑了名副其实的火力网。几个星期的艰苦战斗后,美军清除了林区的敌军。这几乎完全是美军的功劳,为了纪念这一战绩,法国政府将这里命名为“海军陆战队森林”(Marine Brigade Wood)。(243)

美军士兵在前线帮助法国阻击德军进攻,而后方在美国工程师和各类专家的指引下也在接待、训练和装备部队方面做着充分的准备。在一些精选的军事基地,码头、仓库和补给站都在抓紧修建;在内陆地区,补给仓库和成片的兵营也被建立起来;炮兵、空军和坦克部队的学校也纷纷成立;各类军训营都已准备就绪,配有数千个床位的大量战地医院修建完毕;几百英里的连接基地港口和营地、供给站和修配店铺的铁路线铺设完成,在漫长的战线上全部展开,工作人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在法国森林中,美国的护林员砍伐木料;各地的机动车道路被抓紧维修,几千英里长的电报电话线铺设完成。

法国的备战紧张进行,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应协约国的紧急请求,也抓紧时间调动一切资源来将国内训练营里的士兵运往海外。为了填满空置的训练营,美国下令对18—45岁的男子再次登记(9月12日),登记在册人数达到了1200万。威尔逊总统宣布:“我们郑重承诺:为了实现我们的军事目标,要调动美国的全部军事力量全力支援。”美国计划在1919年夏初之前将400万士兵运送到法国,在美国国内训练营保留100万后备军力;当时的协约国并没有期望在1918年底胜利地结束战争。他们所能做出的最大胆的希望就是能够在夏秋两个季节守住他们的阵线。

美国征集和训练兵力—— “制造士兵”——只不过是美国为艰苦的战斗所做准备工作的一小部分;因为尽管只有一小部分适龄男性实际参加了战斗,而大部分美国人民则以其他方式参与和战争相关的其他活动。这是因为现代战争除了需要大量的武器装备如火药炮弹外,对火炮、机枪、坦克、飞机、发动机、汽车、卡车等其他各种补给装备的需求是难以估量的。因此,美国的很多大型工厂和制造车间转向生产这些军需物资来满足这些军备需求。

美国为战争的胜利所做的这些准备以及不顾德军潜艇的威胁将成千上万名美军士兵送往法国的快速运输工作,毫无疑问是对协约国军队在前线战斗的大力支持,为摧毁德军士气和最终导致德军战斗机器的彻底熄火起着巨大的作用。

7月15日,德军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进攻——目标直指马恩河附近的据点,6月初他们在这里遭到了法国和美国军队的抵抗。德军成功穿过了马恩河并在河南岸取得立足点。但是美军已经抵达交战的最前线,30万大军插入到了巴黎和德军之间。德军的军事行动被迫停止,7月18日,法国和美国部队开始反攻。德军被赶回到马恩河以北,而马恩河北岸的蒂埃里城堡也被重新夺回。8月5日,德军从马恩河到韦斯勒河(Vesle)全线撤退,而德军对马恩河的威胁全部解除。

##003

在收复马恩河突出部后,在洛林边境梅斯要塞附近的著名的圣米耶尔突出部也被收复。这里是德军在西部战线的最后一个威胁。德军自从1914年首次发动进攻后就一直占据这里,他们对这里进行了全方位的加固,自认为这里固若金汤。攻克圣米耶尔(St. Mihiel)是美军第一次重大的单独军事行动。执行这一任务的是美国第一集团军(First American Army),也是美国最庞大的军事单位——人数达50万——“这是美国在历史上所参与的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美军的进攻(9月12日)就将圣米耶尔突出部的敌军完全清除,15000名德军被俘。

这一战绩对协约国的士气影响巨大,所有协约国成员对此都欢呼雀跃,尤其法国更展示了无比的热情,因为它意味着法国解放的加速。

攻陷圣米耶尔突出部两个星期后,法国和美国军队又发动了另一次进攻(9月26日),目标之一就是被称为阿尔贡森林(Argonne Forest)的位于以葡萄酒闻名的香槟区埃纳河和默兹河(Meuse)之间的森林高地。这片林地有三十英里长,被作为西部战线的最强大的战略要地之一。整个地区遍布战壕和铁丝网,覆盖着无数的机枪火力网。著名的兴登堡战线穿林而过。德军专门选择这里作为防御重地。3个星期的时间里,美军缓慢地突破复杂的林地,最后整个林地都落入了美军手中。

攻克阿尔贡森林是美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著名的战绩。占有这片区域给了协约国控制两条与德国本土联系的铁路线。这令德国再也无力扭转当时的局势,并迫使德军不得不接受11月11日停战协定的屈辱条件。(244)

关于美军在1918年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必须补充美国红十字会、基督教青年会、哥伦布骑士会、犹太人福利委员会、救世军和无数类似目的和性质的其他组织机构的贡献。这些团体都得到了公众的慷慨资助,不但在训练营、战场、壕沟和医院里为战斗人员服务,也给战争所造成物资匮乏和遭受痛苦的各国平民百姓以救助。

949.加拿大在战争中的角色(245)

大英帝国的所有自治领——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像加拿大一样扮演着如此崇高、牺牲如此之大的角色。

战争开始后,加拿大立即意识到了德国造成冲突的问题并开始抓紧时间准备将加拿大军队派往前线与英国并肩战斗。在1915年初春,加拿大军队参加了西部战线的阵地战和第二次伊普尔战役(Second Battle of Ypres),德国人在这次战役中第一次使用了毒气作为进攻手段,但是加拿大军队英勇捍卫已经动摇的防线,并拯救了危在旦夕的英吉利海峡的港口,但也为此付出了伤亡8000人的可怕代价。

在接下来的一年(1916),加拿大军队参加了英国组织的西部战线的所有主要军事行动。加拿大军队与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的军队一起在漫长而又艰苦的第一次索姆河战役(7月—11月)中发挥了极其突出的作用,并帮助英国谱写了“英国历史上最为不朽的篇章”。

1917年初,加拿大军队又在第三次伊普尔战役和比利时战线的制高点维米岭(Vimy Ridge)战役中,再次获得光辉的荣誉。攻克维米岭被看作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杰出的成就之一”。1917年底,同样是在比利时战区,加拿大军队从敌人手中夺取了有着战略意义的帕斯尚尔高地。

在1918年,加拿大军队全力参与了协约国的所有军事行动。他们在年初关键的几个月里协助牵制和打击德国的军事力量,等到美国军队到达欧洲战场的主动权转到了协约国手中后,他们又参加了协约国的联合进攻并最终突破了兴登堡战线,迫使德国军队大撤离并解放了德国长期占据和摧残的法国与比利时的领土。

然而最能够说明加拿大为战争的胜利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之大,或加拿大军队所展示的顽强与勇敢的事实就是其在4年的战争中所付出的伤亡人数。加拿大总共派出了418000人,其中有近155000人受伤,57000人牺牲。这些都是年轻的加拿大为战争的胜利绽放的英雄之花。

950.“一战”中的英国海军

英国海军在“一战”中所起的作用充分阐释了海上霸权的重要历史意义,因为英国对海上的掌控毫无疑问是这场战争的最关键因素。没有这种对海上的控制,协约国根本不可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战争开始后,英国皇家海军立即赶往苏格兰北部的主要观测站,使得德国舰队被阻挡在大西洋之外。由于这种封锁,德国舰队只能在本土的几个港口伸展活动。几艘德国巡洋舰在几个月内就被击沉或仓皇逃走。(246)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英国海军得到了法国和日本舰队的支援。

与此同时,德国入侵者的船只在各个海域都被驱逐,海面上见不到德国商船的影子。战争开始后不久,德国商船急忙退回本土港口或中立国的海港寻求避难——它们在整个战争期间都被扣押。所有的海域对德国船只的关闭以及对协约国与中立国船队的开放让协约国在与德军交战过程中取得了决定性的优势地位。“它使得整个世界成为了协约国的军火库和粮仓”。

在整个海域清除同盟国的船只,英国海军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展现出了其固有的英勇与顽强,他们在北海巡逻,始终对德国舰队跟踪观察,对德国港口实施封锁,扫除敌人潜艇布置的鱼雷,将世界各地的几百万兵力运送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战场。在战争的头两年——也就是在英国军队成为战争的真正重要因素之前的这段时间——英国海军的这些贡献为协约国的战斗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果没有英国海军的这些贡献,德国早已成为战争的胜利者。(247)

951.德国潜艇战及其结局

一战中德国采用的残忍的潜艇战和当初拿破仑采取的傲慢的大陆封锁政策有着惊人的相似,因为它们都和争夺海上霸权有着密切关系,我们需要对其加以关注。

当初拿破仑由于无法攻击自己的主要敌人英国坚守在本土港口的舰队,便采取了针对英国贸易的大陆封锁政策,正是因为这项政策,法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并最终导致了法国对西班牙和俄国的致命战役,也最终导致了他的垮台。同样,一战中的德国也是无法直接攻击强大的英国因而采用了非法的潜艇政策,这使得德国激起了全世界对她的反抗并最终导致美国站到协约国一方参战,从而造成了德国最后的失败和毁灭。(248)

战争第三年,装备大量潜艇的德国海军抛弃了所有道德观念开始全面实施潜艇战。2月和3月,德国潜艇击沉协约国和中立国800多艘船只。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英国到9月份就得被迫投降,并使得德国控制全世界。西蒙兹说:“1917年潜艇战的最初几个月,德国已经比马恩河战役和1918年的大进攻更加接近赢得整场战争的胜利。”(249)

但是德国的威胁受到了协约国各种形式的抵制和阻击。其中包括护航体系——战舰编队为商船护航,这一体系在美国加入之前几乎不可能奏效,因为协约国的战舰缺少反潜艇装置;使用深水炸弹——炸弹定时只有到达海面以下某一深度时才会爆炸;采用有着“军队之眼”之称的侦察机,用来作为海军的眼睛定位潜伏在海底深处的德军潜艇的位置。到了1917年11月份,危机终于过去了。德军击沉协约国船只的规模已经从4月份的接近百万吨下降到9月份的不足300吨。

由于从苏格兰到挪威部署的水雷阵有效地封闭了北海海域并阻止了德军的潜艇进入大西洋海域,这使得德军的潜艇行动的威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水雷障碍对潜艇的阻击是“一战”最伟大的技术成就之一。它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由英国舰队辅助的美国海军。水雷阵由几条水雷线路铺设到230英里长的海岸线上。这需要装置超过7万枚水雷,其中4/5由美国海军完成。水雷阵在1918年初夏显现了威力,在企图通过封锁时,德军有超过12艘的潜艇被击毁。水雷阵的构建毁灭了德国企图用潜艇赢得战争胜利的最后希望,并最终帮助协约国取得了这场可怕的战争的最后胜利。

952.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

停战协定签署后(第947条),德国政府立即开始将自己的军队从占领的法国和比利时的领土上撤出。(250) 同时,协约国和其他相关的国家代表制定总的和平协议的安排也在展开。1919年1月18日,和平大会在巴黎开幕。27个国家派出代表出席大会。威尔逊总统是美国代表团团长。法国总理克列孟梭(Premier Clemenceau)当选大会主席。

大会需要处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问题,其中主要包括:(1)最后和平协议条款的起草;(2)解决德国与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土耳其帝国解体后产生的诸多新国家的边界问题;(3)联合国家公约的制定。大会各项工作分别由多个委员会,在1000多名历史学、人类学、地理学和外交学专家学者的协助下展开各项工作。

《联合国家公约》(Covenant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的制定工作首先完成。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件草案于1919年2月14日发表,并立刻成为国际社会谈论的话题。公约里的条款与德国签订的协议交织在一起,并成为协议的一部分,也成为协约国与德国及其盟国签订的各项条约的一部分。

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特里亚农宫著名的镜厅(Hall of Mirrors in the Trianon Palace at Versailles)——也就是1871年威廉一世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的地方——协约国与德国之间的条约,由协约国及相关国家一方的代表与德国代表签署完成。

和德国直接相关的重要的领土问题安排如下: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还给法国,以纠正1871年德国所犯的错误。德国丰富的煤矿和铁矿产区萨尔盆地(The Saar basin)暂时由国际共管,而该地区的矿藏则作为德军对法国矿藏的破坏的补偿而完全归法国所有。

为了纠正普鲁士在1864年对丹麦所犯的错误,石勒苏益格一些地区由当地居民自由秘密地投票后回归丹麦。

在东部,德国割让波兹南、维斯瓦河左岸的西普鲁士、西里西亚的部分地区给新成立的波兰。这些领土的割让,主要是对1914年以前普鲁士在近代欧洲历史上所犯最大的国际罪恶而获得领土的原物奉还。(251) 老波兰在波罗的海的港口但泽,成为自由城市,被置于国际联盟的保护之下。

根据和约条款,德国被进一步要求承认恢复主权的比利时的领土完整以及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German Austria)和新建立的捷克斯洛伐克(Czecho-slovakia)和波兰等国家的独立,同时宣布放弃德国在其非洲殖民地和欧洲外其他领地的所有特权并将权力让渡给协约国各成员国分别或共同享有。

和约中关于德国陆军、海军和兵工厂的条款,本质上就是让德国不再能够发动另一场侵略战争。相关条款规定德国军队应该缩减至10万人;所有生产武器弹药的工厂(少数的特殊情况除外)都应关闭;毒气制造应立即停止;所有军事院校都应取缔;在莱茵河东岸划定不得保留军事武装的区域;有着“德国直布罗陀”之称的黑尔戈兰岛(Helgoland)上的所有军事工事和设施都应“在协约国的监督下由德国工人负责,费用由德国政府承担”进行拆除。

关于战争责任问题,对德皇进行控告的特别条款如下:“协约国及相关国家公开控告前德意志帝国皇帝、霍亨索伦王朝的威廉二世,因其对国际道德准则与条约神圣性的最严重践踏。”他应该被荷兰引渡,交由国际法庭审判。所有其他违反战争法的个人都需要由德国交给国际法庭加以审判和惩处。(252)

根据和约的补充条款,德国接受自己和盟国对战争所负的责任,并有义务将她从入侵国家掠走的汽车、工业机械、艺术品和其他物品原物奉还,而对于损坏的物品应按照裁决委员会认为公平合理的数额进行赔偿。

和约结尾的部分规定,和约由德国和协约国及相关国家批准后应立即生效。1920年1月10日,所有条件都得到满足后,经由德国和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比利时、玻利维亚(Bolivia)、巴西、危地马拉(Guatemala)、秘鲁(Peru)、波兰、暹罗(Siam)、捷克斯洛伐克和乌拉圭(Uruguay)批准后在这些国家之间生效。而由于美国参议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使得当时的美国成为唯一名义上还和德国在交战的国家。

两天后,美国总统威尔逊按照国际联盟公约的条款召集相关国家于1920年1月16日在巴黎召开国际联盟大会。在发给相关国家政府的通知中,威尔逊对此次大会的重要意义做了如下阐述:“大会将标志着国际合作新的时代的开始,也是向着国家间的理想协商迈出的伟大一步。”按照通知的指定日期,国际联盟大会在巴黎召开,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正式诞生。这一年晚些时候(11月15日),第一届国际联盟大会在日内瓦召开,42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当然,其未来的前途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95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些确定的影响

只有时间才能证明巴黎和会工作的永久性,才能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做出完整的评价。然而,这场改变了很多国家命运的世界大战已经出现了一些确定的后果和影响,由于这些影响和民主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及世界联邦运动的关系,我们应该对这些影响加以关注,这也是我们前文对战争进行描述的主要目的。

首先,“一战”为世界民主运动注入了新的动力。它令独裁专制、军国主义的政府彻底威信扫地,并展示了建立在个人自由和人民主权基础上的新的国家政府的优势和优越性。它彻底结束了君权神授的政府,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真正的人民的政府。十几个新的共和国家应运而生。它使得“世界成为民主的安全之所”。

其次,“一战”极大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帝国霸权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世界统治,这是对民族主义精神的践踏和挑战,“一战”导致了所有具有压迫性的帝国主义政权的倒台和解体——霍亨索伦王朝、哈布斯堡王朝、罗曼诺夫王朝和奥斯曼帝国等都是如此——也使得获得解放的各国各民族按照民族愿景和民族主义精神进行重组。一战促进了民族国家的产生——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其他民族国家——仅此一点,就可以弥补这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难以估量的损失和牺牲。(253)

最后,“一战”为世界组织走向世界的历史潮流注入了巨大的动力。毫无疑问,这是这场战争最具历史意义的成果。国家联盟,尽管其成立之初只包括了部分的主权国家,但是它承载着史前时代就已开始的好战的氏族和部落合并为城邦和小王国的以及世界联合目标的庄严承诺。

(1) 文艺复兴在科学领域的真正代表人物是尼古拉·哥白尼。当哥伦布和其他人都在探索地球上的未知海域和开拓新的文明世界时,哥白尼却执着于探索宇宙并发现了宇宙的真正体系。哥白尼的理论体系在1507年已经完善并成熟,但由于担心被攻击为异端邪说,他在36年后(1543)才发表了阐述自己观点的伟大著作。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哥白尼的理论对16世纪的思想界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他的理论被认为违背了天主教和新教所奉行的《圣经》教义,因此在其出版后的100多年时间里几乎被完全否定。甚至在伽利略(1564—1642)发明了望远镜后,神学家们对哥白尼真理学说的传播仍然予以阻挠,从而使得其理论直到18世纪才取得完全的胜利。参见安德鲁·D.怀特,《科学与神学的斗争》,第1卷,第3章。

(2) 人们对发现磁针的特性应该给予怎样的评价,一直存有争议。指南针最初是由中国人在8世纪开始应用的。在13世纪中叶之前,关于欧洲航海者使用指南针,并没有可靠的记载。很可能是十字军在东征期间在东方掌握了指南针的相关知识。

(3) 这种变化的结果之一就是将南美洲突出的部分(巴西)向东划到分界线以东,从而使其成为葡萄牙而非西班牙的领地。

(4) 教皇对异教徒土地所有权的主张得到了《圣经》经文的支持:“你求我,我就将列国赐你为基业,将地极赐你为田产。”(《诗篇》,第2章,第8节)。西班牙和葡萄牙都认可教皇的主张,而天主教的君主们认为只要不与他们的利益相冲突,他们都认可。在路德反对天主教之后,新教国家的统治者们对此则根本不予理睬。

(5) 雨果·格劳秀斯(Hugo Grotius,1583—1645),荷兰著名法学家,在《海上自由论》中反驳这一理论,并表示海洋应该属于所有人,这一法理最后成为国际公法的一部分。

(6) 很难确定东南亚岛屿的分界线应该如何划分。

(7) 海洋时代被认为包括两个阶段——大西洋时期和太平洋时期,而后者则刚刚开始。参见本书第七十五章“在整个19世纪和20世纪初的扩张”。

(8) 普利斯科特对墨西哥国家的描述,尤其是对其政治机构的描述,完全是误人子弟。参见书末的参考文献。

(9) 据推测,美洲土著居民的文明之所以落后,一部分原因就是其有用家养动物的缺乏。参见费斯克,《美洲的发现》,第1卷,第27页。新大陆动物群与旧大陆的相比,它们在驯化的物种方面极其匮乏。除美洲鸵、羊驼和火鸡外,新大陆对动物的驯化几乎没有什么贡献,而动物的驯化构成了现代工业基础很大的一部分。

(10) 巴尔沃亚探险生涯的发生地,它位于现在巴拿马共和国的最东端。

(11) 在掠夺了印第安人的金银财富之后,西班牙人又通过奴役印第安人进一步积累自己的财富。这种在鞭子抽打下的奴役,其苦难程度甚至超过了埃及监工对奴隶的迫害。几百年间,仅在墨西哥和秘鲁的金矿和西印度群岛的糖厂,就有几百万印第安人丧生。超过半数的秘鲁人口被这里的金矿吞噬了生命。一位作家说:“在50年的时间里,西班牙人压迫和奴役当地人民,强迫他们做劳工,当地人民对此根本无法承受;西班牙人对当地土著居民大肆屠杀,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反抗。有统计说,在此期间,有4000万土著居民丧生,最保守的数字也达到了1000万,恐怕前边的数字更接近真实情况。可以肯定的是,西印度群岛曾经拥有600万人口,此时人口几乎灭绝;而仅仅在海地,人口在15年里就从100万减少到6万,而在50年后,这个数字又降低到了只有200人。”(佩恩,《欧洲殖民地》,第89、90页。)黑奴作为替代劳动力又被引进,这就是新大陆非洲奴隶贸易的开端。奴隶贸易的开始得到了素有“印第安人使徒”之称的仁慈主教拉斯·卡萨斯(1474—1566)的批准。然而,卡萨斯在其去世前认识到了黑人奴隶和印第安奴隶制度的邪恶,并对自己当初的决定感到后悔。参见费斯克,《美洲的发现》,第2卷,第454—458页。

(12) 圣职者首年捐指教职人员将任职第一年的全部或部分收入交给教皇以确认自己的任职。这是罗马教廷比较重要的收入来源。各国君主自然对这些收入心怀妒忌,因为大量的资金从国库流入到罗马教廷。因此圣职者首年捐成为欧洲各国政府和罗马教皇之间无休止的争议和分歧。在英国,禁止向教皇缴纳首年捐就成为英国政府同教皇分裂所采取的早期手段之一(第593条)。

(13) 路德当时并没有打算让教士放弃他们的独身誓言。不过,路德的观念逐渐发生了改变,他开始认为教士们的独身主义违反了《圣经》的教义。1525年,思想更加成熟的路德同曾经的修女凯塞玲·波拉结婚。路德违背教士独身誓言的做法受到了敌人猛烈的攻击。

(14) 在此之前已经有多人将《圣经》翻译成德文,但是这些版本发行量十分有限。

(15) 农民们的要求体现在了一份名为《十二条款》的文件之中。参见《翻译与转载》(宾夕法尼亚大学),第2卷,第6条。

(16) 农民起义被镇压大约10年之后,宗教狂热诞生了所谓的“新天国”或明斯特重洗派王国,是一种神权政体,首领是莱顿的约翰(1510?—1536)。这场运动出现了令人震惊的宗教狂热。与农民起义一样,它们带来的结果只是让真正的改革派丢脸。

(17) 政府接收教会财产的做法叫作“世俗化”。

(18) 阿尔伯特(1490—1568),霍亨索伦家族一个分支的首领。

(19) 路德死后,德意志境内宗教改革运动的领导权落入了菲利普·梅兰希顿的手中,他是路德曾经的朋友和同事。梅兰希顿的做法与路德恰恰相反。他经常对路德的轻率和狂热做法表示反对,并不断通过在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相互妥协来推行自己的想法。

(20) 在加尔文的影响下,日内瓦成为了一个神权政体的国家,它的宗教改革者成了新教教皇。这个小城邦的法规让人想起了后期的清教徒英联邦。加尔文主义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它是对古希伯来人神权政治的一种复兴。加尔文被称作“《旧约》的先知”。他的作品《基督教原理》被看作是加尔文主义神学思想的完美展示。

(21) 所有这些教派都是政治自由史中响当当的名字。加尔文主义对人民自由的积极影响,毫无疑问要归功于加尔文主义的民主宪法而不是其教义——尽管个人良知最终裁定的信条在削弱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同时也削弱了国王的神权。每个教堂都形成了各自的民主形式,而教会民主自然也就强化了政治民主。

(22) 由于宗教改革运动得到了德意志民族的普遍拥护,而天主教则受到了拉丁民族的广泛支持,因此有时候新教也被称作德意志基督教,而天主教则被称为拉丁基督教。

(23) 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由于阿拉贡的斐迪南和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的联姻而结合在一起;奥地利和勃艮第则由于奥地利的马克斯米利安和最后一位勃艮第公爵勇敢者查理的女儿及继承人玛丽的联姻而结合在一起;这两个世系随后又被斐迪南和伊莎贝拉的女儿胡安娜和马克斯米利安与玛丽的儿子腓力的联姻而结合在一起。

(24) 然而,这一法则并没有得到各国官方的普遍认可,直到1668年英国、荷兰和瑞典三国阻止路易十四成为低地国家的主人的同盟形成(在威廉·坦普尔爵士的仲裁下),才被正式接受。

(25) 在与查理交战前,弗朗索瓦想方设法去寻找一个盟友。英国的年轻国王亨利八世似乎成为最好的选择。弗朗索瓦因此而邀请亨利到法国会晤,这场会晤被看作是对抗查理的结盟。两国国王都带着自己豪华的随从队伍在加来附近会晤(1520)。因为两位国王的随从都是盛装出席,奢侈空前,所以这场会晤历史上称作“金缕地”。一位同时代作家说道:“很多会晤人员恨不能将自己的工场、森林和草地都背在背上。”但是会晤并没有取得任何成果,反而是查理最终赢得了亨利的支持。

(26)          战争表

(27) 因教派创始人彼得·瓦勒度得名,瓦勒度一直活到了12世纪末。

(28) 《奥格斯堡信纲》是路德追随者的信条。《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没有关于茨温利派和加尔文派的相关条款。

(29) 帝国自由城市并没有获得这项权力,城市内部各派别必须相互容忍。

(30) 之前一年(1554),腓力获得了那不勒斯的王位。因为当年他与英格兰的玛丽女王结婚,为了与玛丽女王的头衔对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皇冠被授予查理的弟弟斐迪南德大公。

(31) 继承父亲的衣钵,腓力同法国交恶。腓力在两场大战役中击败了法国(1557年圣昆廷战役和1557年格拉沃利讷战役)。战争以签署《卡托-康布雷西斯和约》(1559)而结束。腓力为纪念圣昆廷战役而建立的纪念碑凸显了他的性格。战争之前他曾发愿,如果能够获胜,他会在圣劳伦斯河边建造一座最为壮丽的修道院。腓力没有食言,几年之后,他在马德里附近为著名的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一座宫殿、修道院及陵墓——奠基。这座建筑以烤架为模型,原因就是圣劳伦斯曾在烤架上被烧死。它是西班牙的威斯敏斯特教堂,这里摆放着自查理五世皇帝以后的大部分西班牙国君的骨灰。

(32) 在格拉纳达被征服后,仍然留在这个国家、因迫害而表面上改信基督教内心仍然信奉伊斯兰的摩尔人。

(33) 然而直到1643年,西班牙军队才在大战中被击败。在1495—1507年的意大利战争中,“伟大的统帅”贡萨洛·德·科尔多瓦开创了一种适合于西班牙士兵的特殊战术,而其他国家则在100多年后才学会如何在开阔的战场打败西班牙人。尽管军事上的优势依然存在,但西班牙已经丧失了她的支配地位。

(34) 都铎王朝的君主有亨利七世(1485—1509)、亨利八世(1509—1547)、爱德华六世(1547—1553)、玛丽(1553—1558)和伊丽莎白(1558—1603)。

(35) 1512年,亨利八世加入神圣同盟——一个反对法国国王,以教皇为领袖的联盟——亨利八世在法国发动了自己的第一场战役。亨利八世在横穿英吉利海峡时,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考虑进攻英国以援助法国国王。苏格兰军队在切维厄特丘陵(Cheviot Hills)的弗洛登遭遇英国军队,几乎全军覆没(1513)。詹姆斯国王被杀,苏格兰的贵族精英几乎在这场战斗中完全凋零。这是苏格兰民族历史上所遭受的最沉重打击。斯科特的长诗《马米恩:弗洛登战役的故事》,就是为纪念这场战争而作。

(36) 26位大修道院长和2名小修道院长遭到驱逐。

(37)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值得注意的是,莎士比亚和培根都比伊丽莎白女王去世晚。

(38) 查理的迫害从1521年持续到1555年。这些年间被杀死的人数一直被夸大,荷兰著名法学家格劳秀斯(卒于1645年)认为这个数字高达10万,而布洛克则认为实际数字不到1千人。参见布洛克,《荷兰人民史》,第2卷,第317页。

(39) 这里采用“公开刺杀”的说法目的是为了表明腓力手段上的改变。他一直试图通过暗杀来除掉奥兰治亲王。此时他非法化的法令使得蓄意的刺杀行动公然地成为公共的或政府的事务。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应该了解16世纪的刺杀活动并不像今天认为的那样非正义。在意大利的一些小城邦,刺杀已经成为一种不涉及良知的普遍手段,即使在北方,很多统治者也时常会采取这种手段。

(40) “申辩”本意为在法庭上进行辩护。在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辨》中,这个名词被用于在舆论法庭前为生命辩护。

(41) 16世纪瓦卢瓦王朝统治者包括路易十二(1498—1515),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亨利二世(1547—1559),弗朗索瓦二世(1559—1560),查理九世(1560—1574)及亨利三世(1574—1589)。

(42) 法国新教徒被称作胡格诺派教徒,这个名字是他们敌人起的,词的来源并不确定。

(43) 在反对哈布斯堡家族的计划中,亨利四世构思了一个非常宏伟的方案,这在苏利公爵的《回忆录》中有所体现,那就是将欧洲所有的基督教国家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庞大的邦联或联邦,并通过设立一个国际和平法庭来消除战争。这一方案被称作“伟大计划”。

(44) 皇帝斐迪南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