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路易十四统治下法国的支配地位(1643—1715)(1 / 1)

649.路易十四,君权神授的典型代表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Louis XIV)是君权神授专制君主的代表。他亲自向我们阐述了他的执政理念。(49)“国王是绝对的主人;所有臣民连同他们的财产的支配权自然属于国王,无论他是神职人员还是世俗人员。”(50)“无论君王多么的邪恶和暴虐,臣民的反抗都是彻头彻尾的犯罪。上帝将权力授予国王,国王就应该得到臣民的尊敬和拥护,只有上帝才有权评判国王的言行。凡是国王的臣民,就应该无条件地服从国王的旨意。”

路易十四提出的治国理论可以用更简练的语言表述,那就是“朕即国家”(I am the State)。也许他从来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但是这样的格言至少完美地阐释了他的治国思想。按照他的观点,他就是上帝委任的法国唯一的立法者、法官和管理者。

路易十四所阐述的治国理论对17世纪的欧洲当然算不得什么新思想,但是路易十四是如此理想的独裁统治者,他的政府在整个欧洲都极具吸引力,其他国家的统治者纷纷效仿。君权神授,人民在政府管理中不起任何作用的思想就此流行开来。

650.马扎然执政(1643—1661)

1643年,德意志的宗教战争仍在进行,这时,法国国王路易十三(Louis XIII)去世了,他将黎塞留巩固强化下来的巨大权力传给了只有5岁大的儿子路易十四。

由于路易十四年幼,法国的大权实际上掌握在他的母亲摄政王奥地利的安妮(Anne of Austria)手中。安妮任命意大利的神职人员红衣主教马扎然为首相(Cardinal Mazarin)。马扎然和自己的前任黎塞留一样能力出众,在外交政策上也是完全效仿黎塞留的做法(第636条)。马扎然去世之前,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两支已经丢尽颜面、一蹶不振,波旁王室已经做好了领导欧洲事务的准备。

651.路易十四成为自己的首相

马扎然于1661年去世,此时的路易十四已经23岁,他将政府各部门的首脑召集在一起宣布自己将要全权处理国家的各项事务。他随后命令所有下属没有他的命令不得私自签署任何文件。

从这时起,在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路易十四自己就是法国的首相。他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除了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外,路易十四可以说是在国王的位子上做得最辛苦的君主。他身边其实不乏能力出众的大臣,但他仍然事必躬亲,即使有时候也为此焦躁不安。

652.路易十四的战争

在路易十四统治乾纲独断的统治时期,法国参与了四次规模浩大的战争:(1)和西班牙属尼德兰的战争;(2)和新教尼德兰(荷兰)的战争;(3)和巴拉丁领地或奥格斯堡同盟的战争;(4)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所有这些战争都是法国王室发动的征服和侵略战争,或者说是为了实现自己野心和入侵政策的战争。路易十四在这一阶段最主要的敌人就是代表和捍卫自由的荷兰共和国。

653.和西班牙属尼德兰的战争(1667—1668)

1665年,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Philip IV)去世,路易十四以妻子的名义宣布西班牙属尼德兰(Spanish Netherlands )的部分领土归法国所有,并率领军队进入西属尼德兰。荷兰人(Hollanders)则自然而然地惊恐起来,担心路易十四也会吞并他们的国家。因此,他们和英国、瑞典结成三国同盟来抵制法国的入侵,并迫使路易十四放弃自己占领的很多领土。

654.和新教尼德兰的战争(1672—1678)

路易十四发动的第二次战争是对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荷兰)的战争。他对这个小国的进攻出于两个动机:第一,荷兰人在前边第一次战争中的干预引起了路易十四的愤怒;第二,荷兰人代表了他所反对的一切——自治政府、新教和自由思想。

在这场战争中,路易十四发现自己面对的是半个欧洲的军队。几年时间里,这场战争在海上和陆地全面发动,尼德兰、莱茵河畔、英吉利海峡、地中海,还有新大陆海岸线。战争以和约的签订而宣告结束,根据条约,路易十四放弃了对荷兰的征服,但是还是保留了西属尼德兰的大量城镇和堡垒,以及法国东部边境勃艮第地区的自由县。通过这场战争,路易十四提高了自己的声望并获得了很多领土。法国人民开始称路易十四为“伟大的君主”(Grand Monarch)。

655.路易十四占领斯特拉斯堡(1681)

接下来的10年,西欧相对安宁。在此期间,路易十四的许多令人不可原谅的行为中有两件事引起了特别注意,因为它们不仅标志着路易十四的权力到达顶峰,还展示了他对权力的傲慢和不公的使用,这是他人生命运的转折点。第一件事就是他攻占了自由城市斯特拉斯堡及属于德意志莱茵河左岸的许多其他重要的地方。斯特拉斯堡对于路易十四而言有着重要的军事意义,因为这里的防御工程非常坚固,并被看作是莱茵河畔的主人。

656.废除南特敕令(1685)

路易十四的第二个既不公正又愚蠢至极的行动就是废除《南特敕令》——亨利四世许诺保证法国新教徒宗教自由的仁慈法令(第632条)。路易十四迫害新教徒臣民的动机在本质上和西班牙的腓力三世驱逐(Philip III )自己境内的摩尔人的动机相同。他认为消除法国的异端分子是自己对上帝的献礼,而且他早已觊觎根除法国异端的荣耀。废除《南特敕令》的法令在1685年颁布。通过这一残忍法令,所有新教教堂都被迫关闭,每个拒绝信奉天主教的胡格诺派教徒都被宣布违法。胡格诺派教徒一直以来遭受的迫害再次在暴力等级上增加,这种迫害被称作“龙骑兵迫害”(Dragonnades),很多龙骑兵就驻扎在新教教徒的家中,并得到授权可以随意骚扰和迫害他们,无论生死,直至这些受迫害者被迫宣布放弃自己的信仰。

在龙骑兵的残酷迫害下,有30万最有技术和勤劳的臣民从路易十四的王国逃离。胡格诺派教徒逃离法国行为的影响是灾难性的。法国几大最重要和繁荣的工业遭到了破坏,而其他国家尤其是荷兰、英国、勃兰登堡的制造业却因这些逃到他们国家的胡格诺派教徒带来的活力、技术和资金而获益。很多逃亡的胡格诺派教徒前往美洲避难,并在那里成为了除英国清教徒外新大陆上最重要的一支力量。(51)

657.和巴拉丁领地或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688—1697)

废除《南特敕令》对法国的间接影响和直接后果一样充满灾难性。这一法令的通过在新教国家所激起的愤怒促成奥兰治的威廉亲王组织起来一个强大的联盟来反抗路易十四,史称“奥格斯堡同盟”(League of Augsburg)。

路易十四决心向同盟者发起进攻。为了为自己的进攻寻找一个借口,路易十四以妻子妹妹的名义宣布巴拉丁领地(Palatinate)的所有权归自己所有,然后急忙派遣大部队进入巴拉丁领地,不过很快就被联军击败。眼看着自己的征服无法完成,路易十四下令将巴拉丁领地夷为平地。这些遭受毁坏的地方包括海德堡(Heidelberg)、施佩耶尔(Spires)和沃木斯(Worms),甚至果树、葡萄架和庄稼都被破坏。

另一个更加强大的同盟被组建起来对抗路易十四(1689),它包括英国、荷兰、瑞典、西班牙、萨伏依(Savoy)、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以及德意志的几位王公。在10年的时间里,几乎整个欧洲都成为战场。这场战争堪比一个世纪后的欧洲大陆为了追求独立而发动的反抗拿破仑的战争。

最终,交战双方都因战争而疲惫不堪、资源耗尽,《里斯维克和约》(1697,Peace of Ryswick)的签订终于结束了这场战争(1697)。战争期间双方都互有胜负,路易十四被迫放弃了很多在战争之前就占据的领地。

658.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4)

《里斯维克和约》签订之后仅仅3年,欧洲列强就卷入了另一场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War of the Spanish Succession)。

这场战争爆发的背景是这样的:1700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查理五世皇帝在西班牙的最后一位男性后代——去世了。他去世后没有子嗣来继承王位,于是他把王位传给了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腓力( Philip,Duke of Anjou)。腓力公爵当时只有17岁,他得到王位后被称为腓力五世,并成为了波旁王朝在西班牙的创建者。路易十四在得知法国和西班牙实质上合并的消息后无比喜悦,他声称“从此之后,再无比利牛斯山”。

面对共同的危险,欧洲成立了另一个大同盟来反对法国,(52) 其主要目的就是将腓力赶下西班牙王位,并安排一个奥地利王子即位。在13年的时间里,整个欧洲因为战争而动**不安,直到《乌得勒支和约》(Treaty of Utrecht,1713)和《拉斯塔特和约》(Treaty of Rastadt,1714)签订,战争才宣告结束。但是这些和约的条款还是保留了波旁家族的王子腓力在西班牙的王位,条件是法国和西班牙永远不能合并成为一个王国。西班牙的统治从各个方面都被削弱。直布罗陀和米诺卡岛被割让给英国;米兰、那不勒斯和撒丁岛,以及天主教尼德兰割让给了奥地利;西西里岛被割让给萨伏依公爵。西班牙因此几乎被剥夺了在欧洲的半数领地。

法国也在殖民统治上遭受沉重打击和削弱,被迫将新斯科舍(Nova Scotia,阿卡迪亚)割让给英国,并承认英格兰在纽芬兰和哈德逊海湾地区的统治权。

659.路易十四去世(1715)

在祸患、困惑和痛苦中,路易十四长期、多事的统治终于走到了尽头。为了支撑不计其数的战争支出,维持奢华的宫殿,建造昂贵的建筑,他不得不征收沉重的赋税,这使法国不堪重负、濒临破产,而他可怜的子民们为了面包所发出的哀号一直萦绕在皇宫周围。而王太子和两个孙子的先他去世也沉重打击了路易十四,他只好把王位传给了只有5岁大的曾孙。1715年9月1日,“伟大的君主”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将一个债台高筑、痛苦不堪、危机四伏、民不聊生的国家交到了一个孩子手中。路易十四似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自己的错误进行了反思,给自己的继承人留下了下面的忠告:“不要效仿我的错误做法。我对战争的认识不够深刻,为了虚无缥缈的东西不断挑起战乱。不要模仿我,做一个平和的君主,把解救臣民于水火作为你从政的主要任务。”

路易十四的去世并没有得到臣民们的一滴眼泪,人们得到这个消息时欢呼雀跃。当时的一位讽刺作家宣称:“在路易十四活着的时候,人们已经流尽了所有的眼泪,他死的时候已经没有眼泪可流了。”

660.路易十四的宫廷

路易十四的宫廷生活之奢华是欧洲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自古罗马的尼禄在烧毁的罗马区修建黄金宫,置身于其中奢华的陈设时感叹“现在的房子才是人应该住的地方”后,再没有哪个君主如此挥霍一个帝国的财富。路易十四有6处宫殿,最豪华的当属凡尔赛宫(Versailles)。在这个最初是荒原的地方,路易十四建起了一个美丽的微型宇宙,而他本人就是这个宇宙的中心,绚丽的太阳——路易十四选择太阳作为自己的标志——宇宙万物都围绕太阳转动又从太阳那里获取光与生命。这里聚集了全国的美色、智慧和学识。王室超过15000人,都过着富贵奢华而又空虚的生活,而一切都要人民来负担。这个庞大家族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众多的封建贵族。虽然被剥夺了古代的权力和财富,他们却因为出没于皇室家族中——从国王手里领取养老金并成为他宫廷的漂亮点缀——而心满意足。

不难想象,这个时期的宫廷生活腐朽至极。然而,罪恶披上了镀金的外衣,丑陋的道德败坏被表面的丰功伟绩和精致的愉悦以及做作的举止装扮得花枝招展。虽然如此的虚伪和腐败,路易十四的奢华宫廷还是令整个欧洲眼花缭乱。邻国的宫廷纷纷效仿并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在品味和时尚方面,法国给整个欧洲大陆制定了规则,而法语也成为了整个文明世界的宫廷用语。

661.路易十四时期的文学

尽管路易十四本人不是学者,但是他给了文学家们最自由的鼓励,因此,他的统治时期成为了法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当然,他这么做有着自私的想法。他与各个阶层的诗人和作家交友并授予他们各种荣誉,为的就是让这些文人能够宣扬自己宫廷的声誉。这些作家在他那里领到高额的奖赏,从而在整个欧洲大肆赞美路易十四,为他的青睐和自由给出了最丰厚和感激的回报。

这个时期,几乎所有的文学种类都得到了法国作家的培育和发展,然而最杰出的作家出现在了戏剧领域。三个最伟大的剧作家高乃依(Corneille,1666—1684)、拉辛(Racine,1639—1699)和莫里哀(Molière,1622—1673)都出现在这个时期。(53)

662.路易十四的统治与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关系

历史学家冯·霍尔斯特(Von Holst)说:“如果要问,是谁在打破旧的制度方面做的贡献最大?毫无疑问,正确的答案是,路易十四。”路易十四通过滥用自己无限的权力使君主专制信誉丧失。他发动的多次战争和为了维持闲置奢华的皇宫而大肆挥霍财富令法国因沉重的税负而江河日下。他的“世间万物,皆为我一人所用”的可怕理念使劳苦大众痛苦不堪,从而为大革命做好了思想和精神上的准备。

663.路易十五统治下法国君主政体的衰落(1715—1774)

波旁王朝的霸权连同路易十四一起永远地消失了。伟大君主将自己的王位传给了继任者,法国历史也从最强大辉煌的统治时期过渡到最虚弱和最耻辱的阶段。路易十五(Louis XV)是一个专制暴君,但又不具备任何君主的美德。在他的统治下,法国迅速衰落并逐渐滑向1789年大革命的深渊。法国在这个时期参加的所有战争都给她的军事声望带来伤害。其中最重要的一场战争就是七年战争(Seven Years’ War,1756—1763),在美国称之为“法国印第安人战争”,它导致了法国在新大陆失去了加拿大,在旧大陆失去了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