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貌之美并不足以长驻,坚持梦想,并不断探索奋进的姿态,才是真正经得起岁月敲打的美丽。能稳妥地保持宁静,也能以一个人的行动影响周遭的生命与环境,这样的存在,柔软温厚,让人怀念。
1949年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破土奠基,直到1958年4月建成,耗时近9年。从1952年梁思成和雕塑家刘开渠主持纪念碑设计开始,林徽因便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参加纪念碑的设计工作。此时,她已经病得不能下床,索性在起居室里安放两张绘图桌,以方便工作。
林徽因此时主要承担的工作是纪念碑须弥座浮雕的设计。亲朋好友都劝她放下手中的工作,静心养病,但是,这具瘦小的身体里却迸发出强烈的光和热,以充沛的能量迎接新的挑战。从总平面规划到装饰图案纹样,她一张一张认真推敲,反复研究。每绘一个图样,她都要逐级放大,从小比例尺全图直到大样,并在每张图上绘出人形,保证正确的尺度。在风格上,她则主张以唐代风格为蓝本进行设计。
林徽因对世界各地的花草图案进行反复对照研究,描绘出成百上千种花卉图案。枕头边上,床头桌上,书桌前,沙发上,到处都是一沓沓图纸。她的助手关肇邺,如今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回忆起当年的情景时说:
林先生更是重病在床,不能持笔,所以需要一个人帮助绘图和跑腿。组织上选我去做这件事,这是一段近两个月的工作。在梁家客厅,支起了一台简易的绘图桌,隔壁便是林先生的卧室,很便于随时把图拿进去给她审看修改。
……她的学识极广,谈论问题总是旁征博引而且富有**。对于设计的评论,她的眼光总是敏锐而语言总是坦率的、一针见血而又幽默生动的。
在成百上千种图案中,林徽因最终选定以橄榄枝为主题的花环图案。在选用装饰花环的花卉品种上,她和梁思成最终选定了牡丹、荷花和**三种,象征高贵、纯洁和坚韧的品格精神。
须弥座正面设计为一主两从三个花环,侧面为一个花环。同基座的浮雕相互照应,运用中国传统的纪念性符号,如同一组上行的音阶,把英雄的乐章推向**。须弥座的精致莲瓣,圣洁静美,在纷乱的尘世里悄然绽放。那是一种别样的美,沉静幽然,就像林徽因本身。
大家都知道,她是“康桥之恋”的女主角,风华绝代,才情斐然,却鲜有人关注她在建筑事业上的造诣与贡献,还有她背后付出的超于常人的辛苦。往事如烟,旧日的深情已与回忆同眠,而那些经她设计的建筑图案和艺术作品,却随着时间的打磨,越发流光溢彩。
在林徽因生命的最后几年光阴里,她把重心放在了对即将失传的北京景泰蓝传统工艺品的拯救和保护上。
景泰蓝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是一种以金银铜等多种天然矿物质为材料,集美术、雕刻、镶嵌、冶炼等技术为一体的传统手工艺。景泰蓝造型典雅,做工细腻,色彩庄重清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但是,因为几百年来作坊式的操作和单调乏味的图案,它面临着快要停产失传的危险。
为了能让景泰蓝起死回生,林徽因发动大家为它设计新的图案。此时,她的身体越发虚弱,不能亲自动笔,便由助手莫宗江完成她的创作构想。她就像虔诚的教徒一般,对这项工作投入了全部的心力和热情。
清雅的幽蓝,如同一朵纯真的兰花,在时光幽暗处翘首张望,等待一场前世今生的相遇。林徽因来了。她走进了这精巧别致的传统工艺,并用自己一双纤弱的巧手,赋予了它新生。难怪人们说,林徽因与景泰蓝有着“生死情缘”,是她,用自己生命里的璀璨,为中国景泰蓝文化发展史增补了美丽的注解。
1953年,第二届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林徽因因为拯救景泰蓝艺术的成果被邀请参加。
会议当天,林徽因看见坐在会场后面的萧乾,便远远冲他招手。此时,昔日“太太客厅”的女主人已年近半百,青春不再,但萧乾仍像从前那样,轻声唤她“林小姐”。
好一声“林小姐”,仿佛,四季从未流转,她也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