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鑫、王红林:在城市中心呼唤爱
一
蒋鑫、王红林和施宁杰三个境遇天差地别的孩子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来自单亲家庭。失去父亲的蒋鑫与奶奶相依为命,母亲改嫁之后也曾起意接他过去,临走之前蒋鑫却反悔了—孝顺的他不放心让奶奶一个人留在这个小山村里。
蒋鑫的妈妈已经再婚,蒋鑫有一个和他同母异父的小弟弟,他也很喜欢弟弟,但若说不羡慕弟弟有父母的宠爱那是假的。
离世的父亲是他心中最大的痛。他时常把父亲的摩托车擦得干干净净。父亲就是骑着这辆车离开世界的,他在擦拭车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想起父亲曾经用这辆车载着自己一路飞驰。曾经他也想用同样的方式回报父亲,带他在乡村小路上兜风,可他却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他是个活在过去的孩子。父亲是他心底难以愈合的伤口,每每碰触都是鲜血淋漓,父亲这个词是蒋鑫的禁区,但凡学校有人提起他过世的父亲,他就像疯了一样跟对方打得头破血流。
他一直活在伤痛中,从未离开。
和沉默内敛的蒋鑫比起来,王红林则活泼开朗许多。红林的父母离异,和奶奶还有大伯生活在一起。大伯因为矿难脊柱受伤,从此瘫痪在床彻底失去劳动能力,他用十字绣打发时间和补贴家用。
在这个艰难的家庭里,王红林表现出比同龄人更多的成熟和懂事。因为奶奶要忙于农活,日常生活的重担就落在她稚嫩的肩膀上。每天她照顾卧病在床的大伯,洗衣服做饭是常事,放学后她熟练地刷洗衣服翻锅炒菜,这样劳碌的日子她丝毫不觉得艰苦,每天总是乐呵呵地跟小伙伴们玩在一起,在王红林看来,生活没有太多让人悲观的理由,除了一件事。
她总会想起离家出走的妈妈。
妈妈有时会回到八仙镇,明明可以上来看她却不来,难得有闲工夫的王红林会坐在门口痴痴地望着不远处,希望有天能够看到妈妈熟悉的身影,有几次以为是妈妈而兴冲冲地跑下去,但更多的,是失望而归。
“她有两个孩子,她不要我了。”王红林这样说,“我恨她,有时候又想她,恨啊想,想啊恨……”她的小脸写满了寂寞,沉寂地垂下眼帘,止住了下面的话。
二
他们的伤口,在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后开始一层层地暴露。
施宁杰接他们两人去狂欢,酒吧的光怪陆离、蛋糕的精致美味、派对的High到极致……这些原本只在电视里见过的场景让两个孩子有了亲身体会,可这些狂欢的快乐却被两人抹奶油的开玩笑动作所打破,王红林气蒋鑫弄脏了她的衣服,蒋鑫怪王红林小题大做,一对本来关系融洽的兄妹因此陷入了冷战。
蒋鑫在派对后哭了,因为他担心远在家乡的奶奶,好在有施宁杰体贴的关心,他暂时按捺下那颗担忧的心,开始了城里的交换生活。
从大山走出来的蒋鑫和王红林第一次走进漂亮的贵族学校就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欢迎。**而自卑的王红林被这场面震撼到了:“好激动,也好害怕。他们就嘻嘻哈哈地笑我,我有点着急,脚也发抖,怕他们看我长得这么丑。”
王红林的担心很快就被同学们众星捧月的簇拥渐渐打消,生性活泼的她比性格内敛的蒋鑫更加受同学欢迎。他们第一节体育课就是培养团队协作的绑腿跑训练,王红林和蒋鑫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城市学校的竞技方式,一次次的摔倒让红林受了伤,蒋鑫对此有些心疼,也觉得这是拉近两人关系的好机会。
可面对一次次来给自己送鞋子送饭的蒋鑫,王红林表现得并不是那么领情。
王红林身上的一个改变出乎所有人意料,在来到城市以后,她居然变得娇气了!她对比自己年长的蒋鑫颐指气使,让他给自己洗脚,甚至对洗脚是用肥皂还是浴液也颇为挑剔;而蒋鑫的脾气也变得暴躁起来,他说的话红林不听,他的关怀她也挑剔,他气得一腔怒火无处发泄,只能狠狠地闷声吃饭。
三
蒋鑫和王红林被选为值日生,一千多人的管理对他们而言是莫大的挑战。两个人的差别就表现出来了:王红林十分较真,眼中容不得一点沙子,她严厉地教训不好好放餐盘的同学,对浪费食物的同学加以警告,活脱脱一个小警察的样子;蒋鑫就有点畏畏缩缩,他总有点放不开,对于不遵守规定的同学他几次劝说无效也就放弃了,他坦言原因:怕挨打。除非是因为父亲的事情,不然这个孩子不会轻易挥起自己的拳头。
比较以前的《变形计》中农村孩子的懂事,这一期的蒋鑫和王红林在城市里暴露出很多性格上的缺陷,曾经在家照顾大伯洗衣做饭的王红林连辫子都要劳烦室友梳,曾经在家乡备受好评的孩子蒋鑫变成了暴躁的刺猬,动不动就扎人。
也许这样的他们,才是真实的。
王红林身上的娇气不过是她渴望爱的另一种表现,母亲在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她,从小到大,她不曾体验过在母亲怀里撒娇的感觉,奶奶和大伯再疼她,也无法替代母爱的关怀。红林从骨子里渴望被宠着惯着捧在手心的待遇,同寝室的姐妹妈妈来探望,看着人家母女亲热幸福的样子,她的
脸上写满了羡慕,却竭力装作不在乎母亲的样子:“我讨厌她,她是一个坏女人!”可是深深落寞的表情却出卖了她。
而蒋鑫,那个内敛不善言辞的十五岁少年承担着丧父之痛,一直停留在阴影中不肯走出来,在都市里受到小伙伴们和老师更多的关爱,这令他不安而且焦躁,他担心家乡的奶奶,更思念躺在冰冷坟墓中的父亲,他的心一直封闭在那山沟中的小镇子里,不曾对外绽放柔软的一面。
红林和蒋鑫在城市里的转变,渐渐将内心不为人知的一面展露出来,他们只需要一把推进的钥匙,就能彻底解开心结。
是施宁杰给了他们这把钥匙。
四
施宁杰为蒋鑫奶奶精心录制的视频传到了学校,奶奶的形象在大屏幕上出现,她教导蒋鑫不要太沉默寡言,要多和同学们聊聊天,敞开心扉面对大家。看到画面上的奶奶,蒋鑫再也忍不住哭了出来,正是这段满怀诚意的视频打开了蒋鑫封闭的内心,把这个将世界拒之门外的少年从旧日阴影中拉了出来,当全班同学都在一边拍掌一边齐声说“蒋鑫加油”的时候,他沉默地抱住小伙伴的脖子,用力地擦干了脸上的泪水。
在操场上,蒋鑫放下一贯沉寂内敛的姿态,放声大喊:“爸爸,我长大了!”
那个一直在父亲离世阴影中走不出来的少年,终于借着大家的关爱,再次站在了阳光之下。
我爱你,爸爸,我感谢你给予我那么幸福的过去。但此时此刻,我必须要走出来,在没有你的世界努力生长,我知道,你喜欢我这样子。
之后的蒋鑫变得开朗随和,在六一的表演上,他和王红林扮演一对魔王兄妹,两人在表演反派上下足了功夫,蒋鑫一次又一次地叨念着魔王的台词,态度认真,令人印象深刻。节目最终十分圆满,蒋鑫的魔王充满了恶狠狠的反派力量,他那带着几分诙谐的演出为这个压轴重头戏增色不少。
卸下心防的蒋鑫终于成长为一个更好、更受欢迎的人。
五
比起蒋鑫,解开王红林心结的过程要更漫长。
生活在奶奶和大伯身边的她从小就很懂事,一直努力成为别人需要的样子,当因为受伤不能参加绑腿跑比赛之后,她的情绪有些失落,但很快又找到了自己新的存在意义,她为同学们摆好鞋子,卖力地担当拉拉队员,蒋鑫赢得比赛的时候她比他本人还要高兴。
因为被妈妈抛下,王红林很怕自己没有用处,自卑和纤细都藏在骨子里。
施妈妈待她和蒋鑫很好,她为他们买鞋子,带他们去高档餐厅吃饭,给他们拍摄写真……但忙碌的施妈妈无法给予他们爱,就像她无法给予施宁杰足够的爱一样,施妈妈无法察觉到红林内心的微妙变化。
为红林打开心扉的人,还是施宁杰,他的努力有了效果,王红林的母亲终于被他说动,要来看看女儿。
原来她并不是不爱红林,只是已经再次组建家庭的她,两个孩子还很小,无法抽身去看望女儿,她内心对红林满怀愧疚。她精心挑选着给女儿的礼物,多年不见,她已经不知道红林爱吃什么了,只能选择好寓意的买:买一包开心果,希望她能开心;买一包莲子,希望她们母女连心。
妈妈也设想了无数种不被原谅的可能,但无论怎样,她都要见红林一面。
在游乐场玩得正开心的王红林一看见妈妈就哭了,她倔强地别过头,面对着她日思夜想的母亲,她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埋怨:为什么你才来看我?在那么多想念你的日子里,你都去了哪里?
最终她还是原谅了妈妈,她吃着妈妈一口一口喂的香蕉,在此时此刻,依偎在母亲怀里的这一刻,她终于可以撒娇,可以不必再假装坚强,她只是一个寻常的小女孩,不该肩负生活太多重担。
王红林和妈妈终于重归于好。为了表达对同学们的感谢,妈妈亲自上灶做了一桌好菜,跳动的烛火中,大家对王红林母女诚挚的祝福,每字每句,都代表着对母爱的最深刻理解。解开心结的王红林比从前更加快乐,因为她知道,即便不能经常见面,有一种爱一直在她身边默默守护,有一种思念可以跨越千山万水,从未离开。
作者感想:
这期的节目,富二代施宁杰与乡村走出来的两个孩子蒋鑫和王红林一直都存在着一股反差,从变形前奇葩富二代惹人烦、农村孩子懂事开朗,到变形后富二代的为他人着想、农村孩子身上各种毛病都凸显出来。很多人对于王红林进入城市后变得娇气都很反感,但我始终觉得,命运亏欠这个女孩太多撒娇的机会,人为何一定要装作坚强?这样的王红林才更真实,更让人心疼。蒋鑫和施宁杰的成长更是小男孩向男子汉过渡而应有的改变,他们变得坚强、变得有担当,蒋鑫走出了丧父阴影,施宁杰用自己的力量弥补过错的行为得到大家更多赞扬。用心接纳这个世界的孩子,内心必然是温柔而体贴的。这样的变形让人觉得温暖。
特邀专家:柏燕谊(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放飞的青春”青少年心智成长训练营创始人)
曾经有一位单亲妈妈带着自己的“问题少女”来找我做亲子关系咨询。
她和女儿的关系与这期
《变形计》里的施宁杰和妈妈的关系如出一辙。
“我可是把什么都给她了啊。”母亲这样哭诉。
可女儿说:“我们的家根本没有家的味道,我在的时候你不在,你在的时候我不在,我宁愿出去住旅馆。”
而施宁杰和他的妈妈,就真的是会住在豪华酒店的。
酒店有什么不好呢?想吃饭可以叫餐,衣服可以送去洗衣房,房间有人收拾,永远达到五星级的舒适标准。
问题是,酒店再好,也不是家。
家对我们每个人意味着什么呢?
单亲家庭,与完整的家庭比较起来,又会缺乏哪些“家”的因素?
其实答案很简单。
家,就是爱。一种因为血缘关系和人生伙伴关系而深厚的爱,一种不掺杂利益关系的陪伴。一种“无论你在外面怎么样都可以回家”的无条件接纳。
而单亲家庭,往往缺失爱。
并不是说单亲家庭的父母就不爱孩子。只是,对孩子来说,家庭成员—父母对他的爱,他怎么感受到呢?
其实孩子对爱最直观的感受,不是来自钱,而是陪伴。
在双亲家庭中,如果妈妈今天忙,就让爸爸陪;爸爸没有时间,就让妈妈陪,情感的陪伴是相对丰富的。而单亲家庭中,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尤其是经济压力的因素,父亲或是母亲无法给孩子充足的陪伴。
片中施宁杰的母亲就是这样。她的幸运是,事业的成功让她至少能找到让自己心安的方式:用钱去补偿爱。可是,对孩子来说,他也知道钱仅仅是一种补偿而已,无法给他带来真正的、爱的满足。
这一期,三个孩子用三种不同的方式,都在呼唤着爱的需求。
施宁杰为何对红林妈妈拒绝去见红林的事那么愤怒,甚至气得回去砸了屋子?这是典型的移情现象,因为他在要求一个母亲爱她应该爱的孩子的时候遭到了拒绝,所以他对母亲拒绝给爱这件事,有特别强烈的愤怒感。
蒋鑫为什么攻击性那么强?因为在一个家庭当中,妈妈是用来接纳和爱,爸爸则是保护和支持孩子的,当他的爸爸去世后,本能的被保护感就会下降,让孩子有种被抛弃的痛苦感。在蒋鑫的认知里,爸爸把他们抛弃在这个世界上,母亲改嫁造成进一步的亲情缺失,这种被抛弃的愤怒,让他不自觉地开始扮演爸爸的角色,来保卫和捍卫自己的童年和家庭,安慰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
蒋鑫来城市后变得更暴躁,也是因为看到周围同龄人的孩子,让他有一种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平感,“如果我爸爸还在,我也可以像你们一样享受自己的成长。”
王红林则是在用更特殊的方式体验爱:无限地靠近老师,和老师保持一致性,被老师喜欢和宠爱,坚定地执行老师每一个细节的要求,比如给参赛同学加油、捡鞋子、去做值日生,也不怕得罪同龄人,是要和老师这个权威在情感上获得贴近感。她来城市后变得娇气,也是在体验着宿舍众人给予的宠爱,因为娇气是只有被宠爱的孩子才会有的性格特点,让她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这也是一种移情。
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遭遇几种成长问题:首先是自卑,自卑导致的过度强势,自我保护,没有安全感,以及对婚姻亲情的不信任;其次是**,过度**会让孩子如惊弓之鸟,患得患失;最后则是虚荣,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来说,爱的不充分是个客观事实,要怎么去平衡和同龄人之间的关系呢?
在爱上已经是劣势了,就会想要去建立自己的优势。
物质的极度富裕或极度匮乏,都会让孩子觉得物质是获得优势的关键,因为他不知道用什么方式去获得爱,获得别人对他的情感,所以他更在意用物质的方式去拉拢别人。而有的孩子,因为害怕被抛弃,所以一定要做得十全十美,要做得足够好,表现在外在就是优异的成绩、帅气的外表、慷慨大方的举止……潜意识里他们认为这样就不会再一次被抛弃。
让孩子背负这些东西的确是太沉重了。这时候,家长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现在有很多单亲家庭不是丧偶,而是离异,这时,作为带孩子的一方,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去诋毁对方,更不要切断双方的见面。因为你越是诋毁,越是会让孩子有强烈的被抛弃感,还会让孩子产生特别强烈的自卑,这时孩子就容易和还在身边的家长产生冲突。
在现实层面,如果孩子生活中缺少父亲,母亲可以引入一些有力量感的亲属角色,比如舅舅、叔叔、哥哥,建立一种替代型的成年家长形象,成为孩子精神上的父亲,让孩子拥有情感释放的渠道。
但有一些缺失毕竟是无法弥补的,比如亲人的去世。
在这一期的《变形计》里,我很高兴听见蒋鑫说,自己要走出父亲去世的阴影。
最后我想说,世界上并没有完美的家庭。单亲,只是不完美家庭的表现形式之一,没必要那么惊慌失措。我们永远可以寻找外部的力量来帮助自己成长,比如找一个好朋友,或者凭借努力进入好学校,进入一个让自己感到温暖和正向力量的人际圈。但我们也要永远记住:心灵的建设永远要依靠自己内心的力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