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杨嗣昌(1 / 1)

乾清宫大殿中,应召而来的内阁诸人以及六部大小九卿的高官们列班右手,阳武侯薛濂等勋贵站班左边,骆养性单独站在阶下偏中位置;崇祯高居龙椅上,李二喜侍立一旁。

温体仁出列奏道:“启奏圣上,前番山东巡抚朱大典、河南巡抚玄默上本告急,言及两省旱情严重,多处府县已现流民,且人数与日俱增。臣与内阁同僚商议,已命户部下拨银钱二十万两,令二人设法购粮安民;可两省人口众多,些许银钱恐于事无补。再者旱情持续之下,当地有粮大户俱是囤积避灾,有银也难买到粮食。臣等以为,是否以漕运分流,赈济灾民?还请圣上处断!”

两省的旱情正在蔓延开来,因为庄稼绝收而不得不逃难的流民越来越多,幸亏卢象升率军将流贼赶出了河南,不然在流贼的裹挟下,大多数人为了一口吃的会选择盲从,这样流贼的队伍肯定迅速壮大起来。

内阁的策略是用北运的漕粮在山东分流,就地赈济灾民。这个方法倒是可行,但不能太多。漕粮直接关系到京畿地区的稳定,每年四百万石粮食都是直接供给京城及周边地区的,要是中途分流过多,那京城百万人口怎么办?

虽然一年多来,在打井抗旱、晒粪肥田、修渠引水等措施下,皇庄及京城周边地区的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也只是起到了对漕粮的补充作用,现下根本担负不起完全满足京城人口所需粮食的重任,还需大量的漕粮来解决吃饭问题。

崇祯两年来一直为此做着准备,他知道现在的旱情还会扩散蔓延,而且会持续长达数年。

郑家的船队已经往北地运送了大约三十余万石的大米,并且购粮将会连续不断的进行下去,崇祯已自内帑中拿出了二十万两的银子,用以支付郑家的购粮和运费。虽然比郑家实际支出少了许多,但这种姿态必须要做出。

按照郑芝凤的说法,这些粮食就不要朝廷给银子了,全当郑家捐输就可。但人家是做生意的,银子来的倒是很容易,可也不能无休止的索取,那就成了讹诈了。保护私产将会是以后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这个恶例不能开。

崇祯点头道:“温卿辛苦了,朕会自内帑中拨银三十万两,从江南、广东等地购买粮食以济北地;漕粮今年可分流五十万石出来,多了怕是会祸及京畿;鉴于灾民日渐增多,朕已命漕运总督沿运河修建四座大型粮仓,两省相应府县官员要组织灾民向运河移动,一是可以就近赈济,二是有了人手,可以组织疏浚运河及其淤塞河道,并借运河水势兴修沟渠、开荒拓田,以便安置灾民。”

温体仁施礼道:“圣上此策甚佳,臣等回去后便会给两省行文,促其尽快照办!”

左都御史李邦华出列奏道:“启奏圣上,臣以为,为防赈灾中出现贪腐行径,督察院应遣御史巡视此事,倘有官吏漠视朝廷纲纪,欲从赈灾钱粮中捞取好处,御史便可依律严惩!”

崇祯赞道:“李卿所言甚是,不仅督察院要派御史巡视,朕也会命厂卫遣人巡查;天灾已是难免,人祸更需防范!退朝后李卿便择选干员即刻启程前往,若有贪赃枉法者,四品一下可以当场处斩!四品以上由厂卫逮治入京!”

李邦华领旨退回班列。厂卫虽然令人不喜,但威慑力还是很大的。御史言官居于明面,厂卫则在暗中巡查,两者可以互为补充。

崇祯眼瞅着侯恂似有话要讲,遂果断的想将话题转移到英烈祠上面。还没等他开口,侯恂已经抢先出列开口道:“启奏圣上,老臣闻听施宪台返京,此次江南之行应当收获颇丰吧?”

崇祯知道这老货听见风声准备伸手要钱了,无奈之下开口道:“施卿确实刚刚回转,退朝后朕会着人往太仓银库送去一百万两,侯卿尽可安心便是!”

侯恂乐滋滋的退了回去。现在只要查抄赃银,侯恂必来分赃,在他看来,皇帝就是头大肥羊。崇祯想到刚得来的银子,还没捂热就得交出去一份,心里自是舍不得,可人家也是为了朝廷,不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