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玉又赶到明善府上,明善乃内务府大臣,而太监归内务府总管,按礼说明善是小安子的头顶上司。但专横跋扈的小安子连王爷都敢踩在脚底下,小小的内务府大臣明善在小安子眼里更是“小菜一碟”,这使明善心里也很不高兴。
更使明善难以容忍的是狗奴才安德海竟然砸了他的“铁饭碗”,断了他的财路。自从平叛了太平军和捻军以后,朝廷与洋人又签订了几条条约,政局上相对稳定了一些。于是,内务府着手修缮内功,大清二百多年来,内务府一向是个肥缺,单是修缮一项开支,明善每年就能捞到不少银子。有时竟然达到五五折,即五成用于工料费,五成落入内务府大臣的腰包。
一向灵通的小安子不可能不知道这里面的奥妙,他伸出了一条腿,向明善“敲竹杠”。明善生怕狡猾的小安子在主子西太后面前告自己一状,便让小安子也跟着吃点甜头。五十两——一百两——二百两——四百两。小安子的胃口越来越大,以至于到了今天让明善难以容忍。干脆,他一个子儿也不给小安子,这下子可是得罪了安德海。小安子派一个心腹太监到了明善的府邸,小太监也挺直爽的,他开口道:“明大人,安公公让奴才来取银子。”
明善气的眼珠子都发红了,但出于无奈,给了小太监二十两银子。小太监一看,傻了,明明刚才安公公吩咐过来取二百两银子。
“明大人,您弄错了吧,应该不是这个数目”
明善已经忍无可忍了,他大吼一声:“没弄错,要就快拿走;不要,多一两也没有。”
小太监吓得一哆嗦,揣了二十两银子就走了。小安子一看才这么一点银子,还不够寒碜他的,他不由得怒火中烧:“说,怎么回事儿?”
小太监把取得银子的情景一五一十的全说了出来,小安子听罢,大骂了一声:“妈的,好你个明善,不识好歹的东西,我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天下竟然有这般的巧事儿,小安子敲诈明善未遂的第二天,西太后看了几份奏折,她越看越生气,有几分奏折,事先约好的似的,纷纷写着“军国之用甚少”,“宫廷只用甚多”,“内务府大臣弃王法、毁祖制、盗神器、炸国宝、罔法欺君”等等,这矛头直指内务府大臣明善。西太后放下手中的折子,只皱眉头。
“主子,为何事儿烦恼。”
小安子关切的问,西太后应付了一句:“还不是因人参奏内务府大臣而烦心。”
小安子一听,心中暗自欢喜:“明善啊,明善,今天安公公要让你尝点苦头。”
“小安子,内务府最近都干了些神马,这么多的人参奏明善。”
小安子一见时机成熟,他便添油加醋的说:“奴才近来也风闻明大人的事儿,人们都在私自议论明大人借修缮之机,肥了自己的腰包,他们传说明大人有一次私吞白银五百两。”
西太后的脸色很难看,她厉声道:“立刻查办此事儿,若有枉法行为,以祖制论之。”
小安子高兴了,急切的问:“主子,谁来查办这件事呢?”
西太后沉思了一下,说:“暂且不能惊动他们,你私下去查一查,究竟有多大的问题。”
“嗻”
经过小安子的私访,又委任醇亲王进行核实,结果,没查出大多大的问题。西太后念在明善以往的功劳上,只是让他退了两千两藏银,并革职查办。
经过此事,明善几乎吓破了胆子,他再也不敢贪一两银子了,但他知道一定是小安子从中做了温州做那个,所有,明善也恨小安子。
“明大人吉祥!”
李明玉给明善来个个单腿安,明善认得同治皇帝的心腹太监,他连忙打招呼:“小李子,快请进。”
“明大人快请换上朝服,随奴才进宫,万岁爷有急事儿召见大人。”
明善一听这话,心中有些发怵,他立刻猜想到不是什么好事儿,或许又有人抓到了他什么把柄。明善越想越害怕,他试探性的问:“小李子,皇上这么急切召见我,莫非出了什么大事?”
李明玉想起了同治皇帝的叮嘱,对明善可不同意恭亲王。恭亲王是皇叔,是自己人,而明善毕竟只是个普通的大臣,应该把握好这个分寸。所有,李明玉只好说:“至于什么事儿,奴才也不清楚。不过,好像与明大人无关。”
明善这才舒了一口气,跟着小李子匆匆进了宫。却说恭亲王奕??换上了朝服,他不敢怠慢,他派一个心腹太监去通知文祥、宝鋆、李鸿藻等人在军机处等候,自己则到了养心殿。同治皇帝一见六皇叔来了,便急切的问:“六皇叔,该死的小安子这下撞到了咱们的手上了,我非杀了他不可。”
此时,恭亲王并不知晓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便问:“皇上,我还没用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呢?”
同治皇帝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笑着说:“是呀,我太心急了,是这么回事——”
同治皇帝坐了下来,从头到尾慢慢叙来:“二十几天前,明善私下告诉李明玉,说小安子奉了西太后的口谕,准备下江南采办龙袍。我便让小李子暗中监视他的行动,果然十九天前,小安子携带家眷离京了。”
恭亲王插了一句:“私自出京,罪当斩首。”
同治皇帝便点头边接着说:“他们刚出京,我便写了封密诏送给山东巡抚丁宝桢,令他密切监视小安子的行踪,若发现他有什么不法的行为,立刻参他一本。十几天来等啊等我快急出病了。今天上午终于等来了丁宝桢的折子,他参奏了小安子。”
恭亲王望着同治皇帝,满意的点了点头,说:“皇上虽然年少,但处事果断、沉着、真乃大清朝之幸也。”
听到皇叔的称赞,同治皇帝开心的说:“六皇叔过奖了,侄儿这正犯愁呢,下一步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叔侄二人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讲着,只听得李明玉报:“明大人到。”
“传”
“嗻”
“皇上吉祥!王爷吉祥!”
明善低着头,向皇上、王爷来个个单腿安,小皇上说:“免礼,快起来吧。”
“谢主隆恩!”
同治皇帝示意李明玉给明善端个凳子,让他坐下好好说话:“明爱卿,朕问你:小安子私自出京,你知道吗?”
同治皇帝直入正题。一听这话,明善又高兴又为难。高兴地是今日之事不是冲着他明善来的,自从前一阵子西太后责令奕環等人查处内务府几位大臣,明善如惊弓之鸟,生怕哪一天又把他揪出来;为难的是,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说知道呢,为什么知道此事不及时禀报?说不知道吧,内务府的首席军机大臣怎么会不知道!
“这个……”
“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
同治皇帝显然有些不耐烦了。明善吞吞吐吐的说:“臣是听说过。”
恭亲王也沉不住气了,他厉声道:“什么叫‘听说过’?这话从何讲起。”
明善也很惧怕六王爷,虽然平日里奕??被西太后压着,但他在大臣中的威信很高,就连醇亲王奕環、奕综都都有点儿惧怕他,明善当然不敢得罪他。
“回王爷的话,二十几天前,小安子告诉我,说他奉了圣母皇太后的谕旨,准备出京南下采办龙袍,二三个月便回来。”
恭亲王阴沉着脸说:“那你怎么处置这件事呢?你为什么不上报?”
明善如实回答:“当时我便让内务府记档。之所以没有上报,是因为我觉得一个小小的太监出京并不算什么大事。”
恭亲王豁得一下站了起来,他厉声道:“混账东西,太监私自出京,有违祖制,这不叫大事儿,还叫什么大事儿。难道说只有你明大人归天才叫做大事儿吗!”
吓得明善浑身直哆嗦,同治皇帝看看六皇叔,又看看明善。刚才奕??与明善你一言,我一语,小皇上插不进去话。这会儿,恭亲王骂也骂过了,他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只喘粗气,明善则像干了什么亏心事似的,低着头一言不发。同治皇帝开口了:“小安子分明是假传懿旨,难道你不长脑子吗?两宫太后那么圣明,事事都依加法处之,哪里会做出有违祖制的事情来。”
恭亲王再次向皇上投来赞赏的目光,他觉得皇上的确长大了,一开口就这么得体,真有明君之威仪。明善更是暗自佩服着同治皇帝,别看他小小年纪,说起话来,办起事儿来分量可不轻。只听见小皇上继续说:“我朝二百年来,从未出现过如此狂妄自大的奴才。明大人,依你说,该如何处理小安子呢?”
“怎么个严惩?”
恭亲王追问了一句,明善万般无奈,反问了一句:“王爷,你说呢?依王爷之见,怎么个严惩法儿?”
这句话突如其来,还真将了恭亲王一军。其实,六王爷此时也没想好该如何处置小安子。他只好说:“全听皇上的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