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们所见到的那样,家庭、社会和文化教育不能很好地培养我们所期待的具有公众意识的“世界公民”,而很可能培养他们的自负、野心和自我膨胀欲。
有什么机构可以纠正儿童早期的发展错误,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呢?答案是学校。但进一步观察表明,今天的学校并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任务。几乎没有教师认为他们总是可以正确识别儿童的情感问题并利用当前的教学手段纠正它。教师们完全没有打算解决这样的问题,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课堂教学,而不是过分干扰学生们自己也有的生活。实际上,每个班都有许多问题学生,因此妨碍了教学工作。
还有没有其他地方可以纠正错误家庭抚养带来的问题呢?有的人可能会说生活本身就是这样的地方。然而,生活也有着自身缺陷。它不能彻底改变一个人,虽然有时它确实表现出这种倾向。因为自负和野心是不能被改变的。无论人们做错了多少事情,他们要么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要么认为这是不可挽回的。我们很少看到他们迎难而上,克服困难。他们经常继续误入歧途,而不思考自己究竟错在哪里。我们在上一课里讨论的情感滥用就揭示了这一点。
生活本身不会造成任何重要变化,我们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它,因为生活面对的是生物学意义上完整的人。人类有着自己的尖锐观点,都渴望权力。生活是最糟糕的老师,它缺乏思考能力,不会提醒我们,也不会教导我们,只是拒绝我们,让我们自生自灭。
我们只能得到一个结论:我们唯一赖以改变人类的机构就是学校。好的学校应该承担起这一功能。然而,到目前为止,那些管理学校的人只是将它看作满足自己虚荣和野心计划的工具。
我们已经听到不少人发出改革旧式教学方案的口号。旧式教学方案的好处是什么?有害的权威式教学为何会突然变得有价值?为何权威主义在家庭这个理论上来说较好的环境里只会引起反抗,而在学校又被学生遵守?
施加于我们身上,却不为我们所承认的权威是假权威。真正的权威和纪律源自人类内心。许多学生觉得,老师只不过是普通工人罢了,这些孩子是不可能屈服于强硬的教学管理的,除非这种管理曾经给他们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幸。
即使教师明白自己的本职责任——这是合情合理的,也不能强迫学生接受他们的逻辑。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尽量避免产生任何对抗,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而不是教育的对象,就像他们是成熟个体,具有跟老师同等的地位一样。
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轻易地误以为他们被压迫和忽略了,也就不会跟老师针锋相对。否则,挑衅的态度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错误的文化野心,而这种野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我们的思考、行为和性格特征。权威不必生于强权,而只能源自社会感。
学校的经历影响着所有儿童的心理发展,因此,它必须符合健康心理发展的要求。一所学校只有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后才能被称作好学校。我们认为,也只有这样的学校才具备提供社会生活教育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