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依然喜欢植物。
办公室里养了一盆又一盆的花,铜钱草、文竹、绿萝、仙人掌……一盆有一盆的好。每天到校,第一件事,给花草浇水。喜欢看植物们各自安好,喜欢看阳光一寸一寸地铺过,以清澈,以温暖,以柔情。
铜钱草喜欢阳光,喜欢雨水。绿萝养在室内,仙人掌最顽强,不闻不问,也能绿意茵茵。一种植物,一种性情,一一记住,慢慢磨合。如同知己,倾心又懂得。
只要盆里长出来的,哪怕是一棵草,也呵护有加。曾经,拿了花种,洒下一大片,最终,光阴赠我一棵树。这样的错误也美丽也诗意。花也好,树也罢,都是命中注定的遇见。
寂静的时光里听植物抽枝发芽,看叶片饱满挺拔。想起三毛的诗: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
……
来生做一棵树。或一株野生的草。骄傲,沉默,孤独,寂静。在时光里与云朵悟禅,与清风吟诵。随心而长,自由自在。
2
依然喜欢阅读。
选书,不问出身,不看名气。大多时候,更喜欢来自草根的文字。那样的文字,带着民间的气息,有着烟火的亲切。
喜欢看彼岸的文字。那个清高美丽的女子,住在偏远的小镇,以寂寞颐养寂寞,以沉沦复活沉沦,以风情滋润风情。一棵“七月”的菩提树下,她写字,拍照,缝制衣裳。那样的自在,如风。
世人熙熙攘攘,来来往往,有多少,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彼岸,算一个。读她的字,不能快,快了看不懂。细细,慢慢,还需把心洗涤干净,一字一字地看。读深了,会发现,字里行间,有缠绕的诗意、澎湃的忧伤、寂寥的情歌。那文字中暗藏的情意,如彼岸捉摸不透的神情。必须,走近,才能发现美。她说:
涉海而过,芙蓉万朵。
不知那海有多远,芙蓉有多蕃盛。去,还是不去?……
她说:
我的终极理想是老死在一座寂静的庄园里,最好是像塔莎·杜朵一样又朴素又老式的庄园,我不怕简陋和荒凉,我愿意守着土制的锅台收集薪柴烧火,我愿意躬身种植粮草,我愿意日日穿旧年的粗布衣。
这样的彼岸,散发着文艺的风情,接近烟火,又脱离庸俗。让人心动。
看张廷珍。渊博的涉猎,大气的见解,犀利的评论。有女子的缜密,又有男人的深刻。在这样的文字前,屏息、凝视、惭愧。不敢妄加评论,只担心,任何一句出声,都是相形见绌。有些人,天生属于文字,在方方块块的布阵里,统率千军万马,意气风发。
她在指点江山,谈古论今,野史的味道,张廷珍的味道。她写《狗日的青春》:
青春就是个神经病。
青春,这个完美的蠢蛋,这个多情土匪,这个风流的劫犯,这个俊美的惯偷。偷走了我们的最美好的一截岁月,从来都不偿还给我们。
……
她写《悲伤时,只想喊你的名字》:
相信爱情就要有相信太阳从西边出来的意志,要有承受江河倒流的神经,有海会枯竭石头会开花的隐忍,有天涯和海角近在咫尺老死不相认的悲曲……
这就是张廷珍,奔腾、**、呼啸。她身上找不到矫情,只有酣畅淋漓的表达,如刀子,如箭矢,如烈性的马,窖藏的酒。饮一口,辛辣无比,又快意十足。
……
也读丰子恺的《梵·高生活》。
大众的文字,自然地叙说。是小溪,却暗藏波澜。
在比利时,梵·高热烈布施。
在阿尔,梵·高疯狂画画。
弟弟每月寄来的钱,总是不到次月就用完。有时付不出房租,有时连一块钱也没有。他说:“白天非有食物不可,晚上只要吃些面包就够了。”
……
读着,泪在滚。天才的巨匠,虔诚的信徒。又,如此卑微,在金钱面前,捉襟见肘。画画的热情,是内在自燃的核。炽烈的阳光之下,他是永不停歇的夸父,铺满葵花的路上,日复一日,朝圣。
花在燃烧,太阳在燃烧,梵·高在燃烧……
是火,是焰,是热,是烫,是一朵让人生疼的向日葵。
……
3
依然喜欢行走。
尤其喜欢异域风情。每一次的行走,给眼睛以丰富的色彩,给心灵以新鲜的氧。
不喜精雕细琢的后天加工,不好繁华热闹的都市。如果去,一定是偏远的,清苦的,辽阔的,安静的角落。
喜欢天蓝云白滚到地面的澄澈。喜欢风吹草低的一望无际。喜欢浑然天成的山美水秀。更喜欢,住在那样地方里的人。未经污染,纯净,善良,友好。
读了李娟所有的文字,对阿勒泰的角落,无比向往。
读了七堇年的《大地之灯》,对西藏的天空,心神往之。
想去新疆,想去林芝,想去稻城亚丁,想去西藏的布达拉宫……
想去的地方真多啊。
走吧,走吧。一年一次远行,不为别人,只为自己,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4
宋朝,欧阳修《和对雪忆梅花》诗:“惟有寒梅旧所识,异乡每见心依然。”
依然是恒久、不变的意思,是静态,亦是动态。
我执着依然,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