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不可能的反向,存在无限可能(1 / 1)

FBI破案课 诸葛明 730 字 29天前

阿拉斯加的冬天极为寒冷,一场大雪过后,气温更是低得让人没有出门的欲望。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寒冷的清晨,FBI阿拉斯加分部的报警电话响起了。五位警员立即出动,赶往案发现场——瓦卡尔滑雪场。

当他们到达后,发现雪地里躺着一男一女两具尸体,貌似是情侣,他们都是被同一把尖刀捅进心脏而死。那把尖刀还留在案发现场,而凶手早已踩着滑雪板逃走了,因为厚厚的雪地上留下了他们的滑雪痕迹,而且根据痕迹可以判断,凶手有两名。

五位警员顺着滑雪板的痕迹追踪,当追踪到一处山崖时,痕迹消失了。很显然,两名凶手畏罪自杀了。不过这两百多米深的深渊,凶手还真敢跳啊。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如此寒冷的天气下动了杀人的念头呢?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如此毅然决然地跳下了悬崖?这得是多么复杂的案子啊!

根据以上线索,想必任何一位警员都会做出如此推论:雪地上的命案,一定是那两位留下滑雪痕迹的人制造的,他们一定是凶手。痕迹在悬崖处消失,证明他们畏罪自杀,跳下了悬崖。这个案子至此,差不多已经结了。只要大家到山崖下找到尸体,就可以证实以上推论,如果找不到尸体,八成就是积雪把他们的尸体给覆盖了,等春天积雪融化时,再来找寻尸体,案子就算彻底了结了。

以上都是假设和推论,如果警员真的将此种假设付诸实践,即春天积雪融化时再来搜寻尸体,那岂不是错过了破案的最佳时机,如果到时还是没有搜索到尸体怎么办?那岂不是要将之前的假设全部推翻,再重新立案侦查。可是证据还会那么容易找到吗?

和其他警员一样,FBI的警员们也会做出以上假设,但是他们不会在一点点证据的基础上就轻易相信自己的假设。他们会做出多种假设,再通过逆向思维将之前的假设全部推翻,然后重新回到案件的原点,提出新的疑问,如:凶手若真的是畏罪自杀,为什么不拖着两具尸体一起跳下悬崖?这样岂不是一了百了?留着尸体反而暴露了自己。畏罪自杀的方式有很多种,凶手为什么要选择跳崖?雪地上的痕迹,真的就是凶手留下的吗?这些都是他们利用逆向思维得出的疑点。因此,在没有搞清楚案情的来龙去脉之前,FBI的警员们是不会轻易下结论的。

他们沿着悬崖处的痕迹倒着往案发现场走,结果惊奇地发现,原来雪地上的痕迹并非是两名罪犯共同留下的,而只是一名罪犯的,该罪犯亦没有跳下悬崖,畏罪自杀,而是沿着来时的路,折返了回去。因此,雪地上的痕迹是一个人留下的,而这名罪犯就是两名死者中的那名男子。因此,在这起案件中,真正的受害者是那名女子,而她身旁的男子,就是杀死她的凶手。事后,法医给出的尸检报告也证实了:女子比男子提前一个半小时死亡,而作为作案凶器的尖刀上,亦只有男子一个人的指纹。此外,法医还指出,男子死前显然是遭受到了极度的惊吓。

后来,FBI警员又对案件进行了深度调查,原来该男子爱上了另一位女子,想和受害人分手,而受害人一直不肯放弃,寻死觅活不说,还经常骚扰该男子的新欢,久而久之,男子就动了杀人的念头。杀人之后,该男子想立即逃离案发现场,由于惊慌过度,他走错了方向,当他脚踩雪橇来到悬崖后,面前的深渊加剧了他的恐惧。无路可退的情况下,他又原路折返回雪场,在此过程中,他陷入了极为痛苦的懊悔中,最后选择了在女子身旁自杀,以求解脱。这就是该案件的始末。

事已至此,我们不妨也利用逆向思维反过来想一下,如果FBI的警员在初步掌握线索后,就顺着思路得出“两名罪犯,畏罪自杀”的结论,然后草草了结了此案,那么,世间该有多少案情的真相不能浮出水面啊?FBI的思维及破案过程完全可以成为各个国家刑侦人员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