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匿名信的恐怖袭击(1 / 1)

2001年9月18日,当美国民众还沉浸在“9·11”恐怖袭击的悲伤和惊恐之中时,在美国境内再次发生了一起生物恐怖袭击事件——有各地的政要和公众人物收到了含有炭疽杆菌的匿名信。结果导致5人死亡,17人感染肺炭疽或皮肤炭疽。这让美国的民众再次陷入了绝望而恐怖的深渊中。

FBI立刻介入了调查,他们通过调查了解到,这起炭疽匿名信袭击事件主要分成两批:在2001年9月18日,第一批含有炭疽的匿名信件从新泽西州特伦顿发出,因为信封的邮戳显示是从那个地方寄出的。而当时恰好是“9·11”恐怖袭击之后的一周。这批信件有5封炭疽匿名信,它们分别被寄给了全国广播公司新闻节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节目、美国广播公司新闻节目、《纽约邮报》以及佛罗里达州博卡拉顿美国媒体公司旗下的国家询问者节目。

隔了三个星期后,第二批信件从特伦顿发出,这批信件一共有两封,信封上邮戳的日期显示是10月9日。而这两封含有炭疽的匿名信分别寄给了两位民主党参议员——佛蒙特州的汤姆·达施勒与南达科他州的帕特里克·莱希。

在11月16日,邮政工作人员发现在一个被留置的邮袋中有一封寄给帕特里克·莱希的信。不过,当时这封信并没有打开。但这封信因为邮政编码的错误而被送到了弗吉尼亚州政府机关邮政部。不久,那里的一名工作人员由于吸入炭疽病毒而受到感染。

经过生物专家和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第二批炭疽匿名信中的病原要比第一批更加危险,它们是由孢子组成的干燥粉末,而这些粉末具有“武器级”的杀伤力。在感染炭疽初期,症状与流感极为相似,但炭疽细菌的繁殖能力非常强,在几天之内,几千个细菌就能繁殖出几万亿个寄生菌。它不仅会侵蚀人的肺部,对脑部也有很大的伤害,让感染者在死前遭受巨大的痛苦和折磨。

为了不再有无辜的民众受到伤害,FBI找来笔迹专家和心理画像专家,对凶手的笔迹和行为进行分析。笔迹专家通过对信件中的笔迹进行分析鉴定,认为这些信件出自同一个人之手。因为信封上的每个字母都是大写的,而且信中内容的每一句话开头以及部分代名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比其他字母更大一些。这也表明凶手可能不擅长用小写字母书写信件。

笔迹专家还发现,信封上所写的姓名和地址都是从左向右有着明显的倾斜;在写日期时,凶手将日期写成了“09-11-01”,而不是将其写成“9/11/01”。其中,数字“1”采用的是正式的方式进行书写的;另外,信中写“不能”二字时,凶手是将它们拆开书写的。

FBI犯罪心理学家通过对信件的分析,对凶手做出了初步的心理画像:凶手可能是一名成年男子;有自己的工作,可这份工作并不需要与其他同事或其他人做过多的交流,所以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实验室中,做的是科研方面的工作,对科学比较感兴趣。

从作案手法来看,凶手实施自己的犯罪计划是有组织、有预谋的,这表明他是一个非常有逻辑的人;从凶手选择的作案目标来看,他是特意“选择”全国广播公司的新闻节目、《纽约邮报》等媒体以及参议员汤姆·达施勒的办公室,这表明凶手非常有目的性。同时,对于凶手来说,这些目标都相当重要,可能在他实施犯罪之前就对他们有强烈的不满。

由于凶手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实验室中,因此,他并不擅长交际,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所以经常独自一人;如果凶手想要参加某种集体活动,多半是因为他认为那样做可以从中获益;从这一事件的严重后果可以看出,凶手的仇恨已经积累了很长一段时间,可能发誓早晚都要进行报复,可能在此之前他曾做过类似报复性行为。

由于两批信件的前后时间不同,犯罪心理专家认为,凶手可能对“9·11”恐怖袭击事件并不放在心上;虽然这一事件可能让他有了执行计划的“初衷”,但他对此不以为意;凶手在写完信后,行为会变得有些诡异、更加保密;凶手在信件中提醒收件人在收到信件后要立刻服用抗生素,表明他并不是真的想要置人于死地,同时,也表明凶手可能早就开始服用抗生素。

在炭疽信件发出后,凶手的行为可能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导致他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信件被寄出或是受害者死亡,抑或是媒体对这起事件的报道等。这些变化不仅表现在他的衣着打扮、饮食、睡眠上,心情也会发生变化,如心情变得非常焦躁。

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FBI特工夜以继日地调查着。可是,他们一直没有抓到真凶。直至2008年,生物科学家布鲁斯·爱德华兹·艾文斯引起了FBI的注意,他曾经在马里兰州弗雷德里克戴翠克堡政府生物防御实验室中工作。虽然FBI曾经对他进行调查,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线索。

第一批炭疽匿名信件是先被投入新泽西州特伦顿市区路边的一个邮箱中,而后又转发到全国其他地方的。那个邮箱位于“卡伯卡伯伽玛姐妹会”办公楼下,而“卡伯卡伯伽玛姐妹会”则是艾文斯产生报复心理的一根导火线。

艾文斯曾经在北卡罗来纳大学就读。当时,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中有一个“卡伯卡伯伽玛姐妹会”社团。在闲暇时,他们会举办一些联谊会,以让单身的男女同学前来这里参加联谊活动。在一次联谊会中,艾文斯也身在其中,希望能够找到心爱的女孩。

在联谊会中,艾文斯对一个名叫南希·海伍德的女生一见钟情,并想与她约会。于是,满怀期待的艾文斯就大胆地向海伍德表达了他的爱慕之心。可是,海伍德并不喜欢艾文斯,因为在她的眼中,艾文斯就像一个“怪人”,因此,她拒绝了艾文斯。

这让艾文斯心存不满和怨恨,他极端地认为这一切都是“卡伯卡伯伽玛姐妹会”造成的,因为南希·海伍德就是这个联谊会的成员。到了夜深人静时,艾文斯偷偷地潜入了联谊会的会所中,寻找联谊会的相关文件。后来,他发现一些文件中记录着很多会员的详细情况。

于是,他根据这些会员的情况对她们进行攻击,以挑拨会员间的关系。他先冒用南希·海伍德的名义给一家报刊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作为‘卡伯卡伯伽玛姐妹会’的一员,对媒体以及其他局外人对大学社团的贬损企图,我始终感到惊慌,对刻薄攻击我们团体捉弄新成员(这是美国传统的成长仪式)的行为尤其感到愤怒……”

随后,艾文斯将在报纸上发表的信件复印了一份,寄给了艾琳·史蒂文斯,史蒂文斯的儿子在几年前因为刚刚加入大学社团被捉弄时意外身亡,这让她悲伤不已。同时,史蒂文斯也曾经是“卡伯卡伯伽玛姐妹会”的成员。

艾文斯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史蒂文斯认为,在大学社团中捉弄新成员实则是虐待的行为,会导致他们意外身亡。紧接着,艾文斯又以自己的名义写信给史蒂文斯。在信中,他除了诋毁、贬损海伍德之外,还希望史蒂文斯能够将她知道的“卡伯卡伯伽玛姐妹会”中的虐待行为告诉他。

有心理学家对艾文斯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认为他报复的心理和乖戾的脾气可能源于他的母亲。据FBI调查了解,艾文斯的父亲和母亲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父亲为人比较善良,也不会与他人发生争执;而他母亲的性格却相当火爆并崇尚暴力,在家中时常用扫帚或煎锅猛打艾文斯的父亲。不仅如此,他的母亲还经常羞辱和打骂艾文斯。

在这种生活环境下,艾文斯的心理和行为也渐渐变得有些扭曲:在他上小学的时候,他常常用绳子狠狠地将泰迪熊等玩具捆绑起来;上中学时,他开始在家研制军火,还带着同学到家中来参观自己的“杰作”,这让同学吓得以后再也不敢去他的家里玩耍了;大学毕业后,艾文斯被聘请到一家实验室做研究员,可没过多久,他的阴险恐怖的一面导致同事们都不敢与他交往。

当时,他所在的实验室中有一个名叫萝莉·巴布科克的女博士生,她在上大学时也是“卡伯卡伯伽玛姐妹会”的成员。一天晚上,当其他同事都离开实验室后,艾文斯竟然强迫巴布科克留下,并当着她的面朗诵她加入“卡伯卡伯伽玛姐妹会”时的宣誓词,还向其逼问有关“卡伯卡伯伽玛姐妹会”的一些细节。这让巴布科克感觉毛骨悚然,一连几天都不敢去上班。

后来,艾文斯有了自己的家庭,可他对南希·海伍德仍然念念不忘。当时,海伍德已经结婚,她正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攻读微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但奇怪的是,正当海伍德在为写博士论文而做准备时,她之前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和研究成果的笔记本不见了。这让她非常焦急,并立刻向警方报了案。

正当警方展开调查之时,海伍德收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称,她那个极其重要的笔记本在某个街区的一个邮箱中。果然,警方按照信中所说的地址找到了邮箱,并发现了海伍德的笔记本。

后来,艾文斯被FBI抓捕,接受调查,他交代了海伍德的笔记本是他偷的,声称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当时海伍德无情地拒绝了他,让他感到自己好像是在儿时遭到母亲的百般嘲弄,因此,他非常痛苦和愤怒,从而有了报复海伍德的想法,甚至还想过要将海伍德杀死。

在实验室的工作结束后,艾文斯进入了美国军队传染病研究所。可是,当时的艾文斯心理已经有问题,但他却没有经过任何心理评估直接进入了研究所。在研究所中,他主要的任务是对炭疽菌培养、纯化,并实验军方的疫苗。

当时的艾文斯表面上看来是一个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有名望的科学家、温馨的家庭。可实际上,他经常偷偷地去看心理医生,并服用一些抗抑郁的药物。有心理学家在给艾文斯做心理评估后,认为“他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病人”。而艾文斯还曾向一位精神病医生提及,他的一个助手曾经冒犯过他,因此他计划将其毒死。

可是,艾文斯的心理问题如此严重,但美国军方却不知情。当炭疽匿名信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FBI在进行调查时,他们将调查的重点放在曾经发表疽菌论文的军方学者史蒂文·哈特菲尔身上。当时的艾文斯虽然也在FBI的调查对象之列,可他却向FBI特工提供误导性的线索,从而避开了警方对他的怀疑。

当FBI对史蒂文·哈特菲尔进行长达5年的调查之后,并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地方时,他们再次将怀疑的视线转移到艾文斯的身上。因为当时的艾文斯是高纯度炭疽菌的保管者,这些炭疽菌与匿名信中的炭疽有亲缘关系。

当FBI掌握了大量的证据,准备起诉布鲁斯·爱德华兹·艾文斯时,在2008年7月27日,艾文斯得知这一消息后,在家中服用了大量的对乙酰氨基酚而自杀身亡。

【笔迹窥探性格与心理】

美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威廉·希契科克对笔迹学研究长达20年,存有4万份笔迹档案,并从中得出结论:笔迹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智力水平、思维逻辑等。

比如,方形的笔迹往往能够体现书写者很有强的自控力,同时,也表明书写者很聪明。不过,这类人的思维比较刻板,而且缺乏幽默感。而线形的笔迹则与方形的相反,表明书写者性格多变,让人难以捉摸。因此,对于一些笔迹专家来说,面对线形的笔迹他们往往无从下手。

有笔迹专家认为,拱形的笔迹表明书写者比较在意个人的隐私,不喜欢与他人谈及自己的私密事情。比如,在书写字母“m”和“n”时,如果字母“m”和“n”写得非常宽,而且顶部比较平,则表明书写者没什么道德感,善用巧舌如簧的手段来自圆其说。

而环形的笔迹与拱形的笔迹相差比较大。如果笔迹的大小看上去较为一致、没有倾斜,则表明书写者自控力很强,而且有很好的判断力;如果笔迹向上倾斜,则表明书写者多半心态乐观,并有野心;如果笔迹向下倾斜,则表明书写者性格悲观,常会产生负面情绪;如果笔迹上下起伏不定,则意味着书写者的精神状态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