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杀总统的威胁信(1 / 1)

1982年4月16日,当心理画像专家约翰·道格拉斯正在办公室研究各种案件时,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道格拉斯拿起电话才知道,原来是纽约的秘密特工打来的。最近,他们遇到一个难以处理的棘手问题——一些威胁恐吓信,希望道格拉斯能够帮助他们。

道格拉斯在详细了解案情后得知:这些威胁恐吓信是在1979年2月开始出现的,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收到了一连串的威胁恐吓信。秘密特工通过比对发现,这些信件都来自同一个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信件并不是普通的威胁恐吓信,而是针对美国总统的,恐吓者在信中扬言要寻找机会刺杀总统。除了第一封威胁信是针对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其他威胁信则是针对罗纳德·里根总统以及其他美国政要。

1979年2月,恐吓者将第一封威胁信直接寄给了纽约的秘密特工部门,信中声称:“要打死卡特总统或者其他有权的人。”秘密特工发现,这封信是手写的,一共有两张便笺纸,信的末尾署名为“一个孤独忧郁的人”。

这一事件被媒体报道后,很多政要为之惊慌:是哪个狂妄之徒想要刺杀总统?恐吓者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因此,他们纷纷向FBI施压,必须尽快抓到发出威胁信的人。

当FBI特工深入调查这起事件时,恐吓者并没有停止行动。从1981年7月到1982年2月,他先后寄出了8封威胁信。其中,有3封信是寄给了纽约秘密特工部门,而其他5封信有两封直接寄给了白宫,另外3封则一封寄给了纽约的联邦调查局办事处、一封寄给了华盛顿的联邦调查局总部、一封寄给了费城的《费城每日消息报》。

特工检查这些信件发现,它们仍然来自于那个自称是“孤独忧郁的人”,但是署名的地方还有一个缩写名字为C.A.T。在这些信件中,都提到了要杀死里根总统,并称里根是“上帝的坏蛋”和“魔鬼”。信中还威胁称,那些支持里根总统的政要,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另外,在信件中,恐吓者还提到了约翰·欣克利,声称欣克利是他的偶像,要继续他没有完成的事业和梦想。在1981年3月30日,约翰·欣克利混在记者队伍中试图刺杀里根总统。不幸的是,里根总统当时左胸中枪,被立刻送到了乔治·华盛顿大学医院救治。经过及时的抢救,里根才脱离了生命危险。

接下来,这个狂妄之徒发出的威胁恐吓信越来越多。渐渐地,他开始将对象扩展到一些众议员和参议员。没过多久,众议员杰克·肯普和参议员阿方斯·德马托就分别收到了威胁信。

当秘密特工查看这些威胁信时发现,信中还有参议员德马托和纽约市众议员雷蒙·麦格拉思的照片。而这些照片都是近距离拍摄的,这表明C.A.T的威胁并不是儿戏,他一直在密切关注和跟踪他们。

在1982年6月14日,C.A.T将信件寄给了《纽约邮报》的编辑,这是他寄出的第十四封信。信中扬言在将“魔鬼(指的是总统)”除掉后,大家就会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同时,C.A.T还在信中表示,即使没人相信他所说的话,但他依然会坚持自己的行动。除此之外,他还在信中对这家报纸做出“承诺”:如果他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可以让他们与自己进行谈话。

收到这些威胁信后,虽然FBI的特工对其展开夜以继日的调查,但却找不出任何可用的信息。于是,他们才不得不向道格拉斯求助。道格拉斯听完特工的介绍后,让他们将那些信件以及有关的案情报告都拿给他细细研读。

道格拉斯仔细推敲那些威胁信中的遣词造句、使用的语言、信件寄出地点以及收件对象等,对行刺者做出了初步的心理画像:C.A.T可能是一个白人男子,单身,年龄大概在25~33岁之间;住在纽约的市郊,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可能是独自一人居住;智商中等,中学学历,后来可能还学习了文学和政治;可能是家中的独生子或是在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可能以前嗜酒或有很大的烟瘾;可能曾经遭遇很大的压力,与婚变、服兵役等有关,导致他时常产生悲观的情绪,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还有很多目标尚未实现。

从C.A.T所拍的照片中可以看出,他对武器比较精通,而且喜欢近距离攻击别人,如果他采用这种战术,那么,对方便不易逃脱。由于C.A.T的做法带有一定的自杀性,所以他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自己,会留下一本记录自己行为的日记。

在采取行动前,C.A.T应该会表现得非常沉着,并将自己很好地伪装起来,让自己与周围的环境融合在一起。比如,他可能会与FBI特工或警察随意地交谈,以让他们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民众,从而让他们对自己放松警惕。

在信件中,C.A.T提到了约翰·欣克利,并且声称他很崇拜欣克利,这表明他与欣克利是同一类人。因此,道格拉斯建议FBI特工,在进行调查和搜捕的时候,可以查看欣克利刺杀总统的华盛顿福特大剧院或是对欣克利在刺杀总统前居住的旅馆进行搜查,抑或是询问一下旅馆的负责人是否有人想要住欣克利曾经住过的房间。如果有人提出这样的要求,表明此人有可能是C.A.T。

于是,FBI根据道格拉斯的建议搜查了欣克利曾经居住的旅馆。通过旅馆的负责人了解到,确实有人前来要求住那个特殊的房间。可是,当特工找到要住该房间的旅客时却发现,他们是一对年迈的夫妇。后来询问得知,他们之所以选定这个房间,是因为二人在新婚时就住在这里,因此,每年的结婚纪念日他们都会来这里住上一晚。

这一线索断了之后,FBI特工只好重新梳理案件,进行更细致的调查。正当他们进行调查时,在1982年8月份,秘密特工部门又收到了两封来自C.A.T的信件,这些信是写给华盛顿总统办公室的。特工们在检查信件时发现,两封信件的信封上都印有加州贝克斯菲尔德的邮戳。对此,道格拉斯认为,很多恐吓者都会跟踪自己的作案目标在全国各地游**,这表明C.A.T也可能会因为作案对象的转移而行踪不定。

这让FBI特工感到非常担忧,因为C.A.T犹如一枚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引爆了——实施刺杀行动。同时,C.A.T在信件中还提及“由于心理健全、身体健康,我要求自己尽可能多组织一些美国人,让他们拿起武器,从内部消灭这个国家的敌人”。

除此之外,C.A.T在这两封信中还提到“折磨和地狱”,声称自己可能在消除“上层”的那些“魔鬼”后,就会被杀害。

不过,道格拉斯在仔细查看这两封烦冗的信件后分析,虽然C.A.T在信中有很多威胁、恐吓的言语,并且还出现谩骂,但从本质上来看,他不具有很大的危险性。

当FBI特工对C.A.T这个缩写做出很多推测时,道格拉斯却认为,这个缩写可能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不需要在这个问题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也许这个缩写只是恐吓者喜欢它读出来的声音或是喜欢它写出来的形式。

通过对这些信件的分析,道格拉斯认为,如果想要尽快抓捕C.A.T,最妥善的策略是用“引蛇出洞”的心理战术。因为在此之前,他曾经向《纽约邮报》的编辑“承诺”——当他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后,可以与他们进行谈话。对此,道格拉斯建议,不妨让一位特工伪装成《纽约邮报》的编辑,与其在电话中交谈,并且尽量拖长通话时间,这样不仅能够让C.A.T现身,还能查出他所在的位置。

随后,FBI对这位“编辑”进行了简单的培训和指导,以便让他与C.A.T进行电话交谈时能够让对方尽可能多说一些,谎称这样可以让世人更好地了解他,并且能够对他进行更全面的报道。

另外,道格拉斯还建议,“编辑”与C.A.T建立联系后,不妨试着提出见面的建议。如果对方应允,可以选择在晚上,并且在一个僻静的地方见面。这会让C.A.T认为,“编辑”看起来比他更注意保密工作。

接下来,FBI特工经过再三斟酌,在《纽约邮报》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C.A.T就做出了回应,开始定期与“编辑”进行联系。通过分析两人的通话记录,道格拉斯认为,C.A.T可能是在一些大型的公共建筑附近打的电话,比如图书馆、火车站等。

由于C.A.T的影响之大,引起了很多心理学家的关注。雪城大学的著名语言心理学家默里·迈伦博士对C.A.T的行为和心理也进行了分析,认为C.A.T其实并不是什么危险的人物,实际上,他只是为了出名,引起世人的关注,以为自己能够操纵那些政界人士。

当特工伪装成编辑与C.A.T联系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在1982年10月21日,FBI特工在宾州车站的公用电话亭中抓住了一名白人男子。特工在抓捕他时,他正与“编辑”热烈地交谈着。

在C.A.T被捕后,特工对其进行审讯得知,他的名字叫小阿方斯·阿莫迪奥,今年27岁,出生在纽约,中学学历。这些情况与道格拉斯所做的分析几乎完全一致。起初,他拒不承认自己就是C.A.T。

为了搜集更多的证据,FBI特工去了阿莫迪奥所住的公寓中进行搜查。他们发现,阿莫迪奥所住的地方凌乱不堪,而且到处都是垃圾和没洗的衣服,又脏又乱的住处如同垃圾站。

特工在询问阿莫迪奥的母亲后得知,阿莫迪奥总是对他人和这个世界充满了憎恶和仇恨,认为别人都不接受和不喜欢他,因此,他总想着报复社会;他曾经当过兵,可是在服兵役期间由于开小差而被部队辞退;他唯一的爱好是收集报纸上发表的各种文章,如今,他已经搜集了两三个文件柜的简报。

FBI特工在查看那些简报时发现,每个简报的文件夹都有各个政要的名字。另外,他们在查看阿莫迪奥的日记时发现,他有时会称呼自己是“胡同里的猫”。因此,特工们分析,这可能就是阿莫迪奥为何在威胁信中署名为C.A.T(因为英语中的cat意思是“猫”)的原因了。

在小阿方斯·阿莫迪奥被关押期间,有心理治疗专家对他进行心理评估发现,阿莫迪奥的精神紊乱,如果一直放任他在外面游**,有可能会对总统以及政府要员造成威胁。

后来,当特工再次对阿莫迪奥进行审讯时,他承认了自己就是C.A.T,但他声称自己并没有什么政治阴谋,之所以发出这些威胁、恐吓信,仅仅是为了报复那些不接受和不喜欢他的人,以此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存在,让他人对自己给予关注。

【对付罪犯的心理策略】

对于侦查人员来说,当一些侦查线索中断后,他们往往采用“引蛇出洞”的心理策略,**或迫使犯罪嫌疑人原形毕露。比如,侦查人员可以适度地公开心理画像专家对罪犯所做的心理画像和案情进展,以**罪犯混在人群中打听情况,判断这些信息对自己所造成的威胁。此时,侦查人员才能根据心理画像的年龄和体貌特征找出那些符合的人,从而对其进一步调查。

上文中,心理画像专家道格拉斯就是建议特工采用“引蛇出洞”的心理策略,伪装成“编辑”与恐吓者交谈,以此让他“抛头露面”,掌握准确的位置,进行抓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