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6月5日,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的夏天才刚刚开始,当人们正享受这即将逝去的清凉天气时,在一栋公寓中却发生了一起让人毛骨悚然的凶杀案:一个43岁的女子约瑟芬·罗斯被杀于她所居住的公寓中。当警方赶到案发现场时,发现约瑟芬身中数刀,倒在血泊中,不过她的手中却死死地攥住一缕黑色的头发。
随后,警方询问了约瑟芬的男友和前夫以及她的亲朋好友,但并没有获得有用的线索,这导致案件一直没有新的进展。但仅隔半年,即12月20日,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再次发生了一起谋杀案。
一个名叫弗朗西斯·布朗的女子也在居住的公寓中被人杀害了。警方赶到案发现场发现,弗朗西斯头部中弹,脖子上还留下致命的刀伤。因此,警方推测,凶手的目的就是置她于死地,所以开枪打中受害者的头部后,还在其脖子上再刺了一刀。
警方在案发现场搜查时还发现,在卫生间的镜子上,凶手还用受害者的一支口红写下了几行潦草的字迹:“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看在上帝的份上,在我杀死更多的人之前,快抓住我吧!我控制不住自己了。”
当媒体对这起谋杀案进行报道时,便将潜逃在外的真凶称为“口红杀手”。看到凶手留下的古怪文字后,芝加哥警方认为,必须尽快抓住凶手,否则会有更多的受害者。可是,在他们继续调查的过程中却一直没有获得有价值的线索,直到第二年一起幼童被杀案发生……在1946年1月6日的晚上,年仅6岁的小女孩苏珊娜·德格兰在自家的卧室中睡觉。突然,卧室中传来几声尖叫。苏珊娜的母亲听到后立刻跑到女儿的房门口,紧张地询问女儿发生了什么事,但房间中却传来女儿“没事”的回应。随后,母亲就回房睡觉了。
可在第二天天亮时分,母亲却没有见到苏珊娜,家人找遍了整栋房子,也没有看到孩子的踪迹,他们随即报了警。警方在搜查卧室房间时,发现卧室的窗台下面放着一把梯子,因此,他们猜测凶手有可能是通过梯子爬进了苏珊娜的房间,然后将其绑架走的。
另外,他们在房间中还发现一封古怪的敲诈信:“准备两万美元,等我的消息。别告诉FBI或警察。我只要5元和10元面额的纸币。”敲诈信之所以古怪,是因为信件是手写的,而且不规则地夹杂着大小字母。警方推测,凶手有可能对音乐比较感兴趣,因为这种书写模式有点像五线谱的写法。
与此同时,芝加哥市的市长也收到了类似的信件,但内容却是指责罗斯福总统和物价管理办公室为所欲为,而失踪小女孩苏珊娜的父亲德格兰先生正是在物价管理办公室工作。在此期间,德格兰家中还接到几个勒索电话,但后来警方证实这些都是趁火打劫的街头小混混所为,并不是真正的绑匪。
正当警方深入调查之际,一个匿名电话打到了警察局,暗示警方应该去德格兰家附近的下水道搜查一下。果然,警方在那里发现了苏珊娜的尸体。让警方震惊的是,苏珊娜的尸体已被凶手肢解成数块,而且每个肢体部位都被扔在不同的地方。警方在一个废弃多年的地下室中找到了尸体的头部,还在地上发现了受害者的头发以及胡乱擦拭过的大量血迹。经过检验得知,此处正是分尸的现场。
验尸官检查完肢解后的尸体推测,凶手可能非常了解解剖学,可能是一个很有经验的屠夫。因为凶手在肢解尸体时刀法干脆利落,甚至一般的医生都难以做到这一点。
这起案件被媒体报道后,整个芝加哥市人心惶惶,大家都开始担心自己孩子的安全问题。人们在猜测凶手犯罪动机的同时,都相当愤慨:是谁竟然如此的残忍?连6岁的孩子都不愿放过,而且还残忍地肢解孩子的尸体。
此时,警方夜以继日地进行搜查、审讯可疑人员。但在讯问了3000多名嫌疑人后,却没有任何收获。时隔半年后,一名入室抢劫的男子被抓获,案情才有了新的进展。
一天晚上,三名警察在街上巡逻时,发现一个正准备入室行窃的持枪嫌疑人。于是,他们对他进行抓捕。可是,对方却做出猛烈的反抗。最终,警察还是将那名男子制服并抓获。经审讯得知:这名男子名叫威廉·海伦斯,今年17岁,是芝加哥大学的学生,成绩非常优异。
不过,当警方对他深入调查却发现,海伦斯有很多犯罪记录:在他13岁时曾因为非法持枪而被捕,并在他的家中搜查出大量的武器,由于当时他年纪小,所以没有被定罪。可是,不久后他又因为盗窃而再次被捕,结果,被判在圣彼得学院接受管制3年。他在16岁时被释放,由于成绩优异,考入了芝加哥大学电气工程专业修读。可在此期间,他恶习难改,犯下了几起入室行窃案。但他声称,自己之所以这样做,只是缓解压力的一种途径。
后来,警方在他的宿舍中搜查时发现了有关谋杀和盗窃的证物。警方立刻将他与之前的“口红杀手”联系在一起。为了能够将海伦斯定罪,警方对他采用了暴力审讯的方法,比如:对监狱中的海伦斯施加野蛮手段;采用“高科技的手段”——用硫喷妥钠(俗称“吐真剂”)以让他交代事实,但却没有得到有价值的线索。
在法庭上,警方提供了关于海伦斯犯有谋杀案的证据:苏珊娜家中的敲诈信笔迹与被害者弗朗西斯家中的口红笔迹在鉴定后完全一致;敲诈信背面所提取到的指纹也与弗朗西斯家中的门把手上的指纹相吻合。这些指纹都是海伦斯的,另外,在海伦斯宿舍中发现的两本书籍,正是在苏珊娜失踪当晚丢失的。
诸多媒体对这起案件进行跟踪报道。更有媒体称此案为“世纪大案”,对案子进行了全程追踪报道。还有媒体直接宣布,“口红凶手”就是威廉·海伦斯,应该早日服法。在这样的氛围中,律师建议海伦斯应该早日认罪,以逃避死刑判决。
最终,威廉·海伦斯承认了三起谋杀案的罪行,在1947年9月4日,他被宣判终身监禁。
但事情没有结束,在入狱几年后,海伦斯开始不断上诉,声称自己是无辜的,自己当年之所以认罪,是由于惧怕死刑以及被警方注射硫喷妥钠,从而让他不得不承认罪行。与此同时,笔迹鉴定的结果也有诸多争议。就连FBI的笔迹鉴定专家戴维德·格兰姆斯也表示,敲诈信的笔迹与海伦斯的笔迹并不完全吻合。
时隔30年后,这起案件再次被媒体报道。于是,FBI让犯罪心理分析专家罗伯特·K·雷斯勒和另一位心理画像专家对狱中的威廉·海伦斯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探究他真实的想法。
在调查之前,雷斯勒先对威廉·海伦斯的过往经历进行了研究:在海伦斯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性幻想,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这种性幻想越来越严重,因此,他总是偷窃女性的衣物,并在家中试穿女性内衣。除此之外,他还崇尚暴力和屠杀,在家中的墙壁上总是贴有诸多纳粹首脑的照片。
在他13岁的时候,由于私藏枪支被人发现,同时还被迫承认偷过女性内衣并纵火。但由于年纪小,他被送到工读学校管训数月。后来,又因为盗窃被送到学院管制了几年。不过,他非常聪明,毕业后考入了芝加哥大学。可是,在此期间,他却开始毫无理由地杀人,在杀完人后又像没事似的回到学校。
雷斯勒分析,从心理角度来看,他之所以会犯下杀人的罪行,是由于早年的偷盗女性内衣、纵火等罪行的升级。每当他杀害一个人之后,他就会继续偷盗女性内衣。
当雷斯勒与威廉·海伦斯交谈时发现,他总称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乔治·曼德指使他做的。但雷斯勒调查时发现,海伦斯曾经带着调查人员到案发现场,详细地说明作案的细节,如果是别人指使他做的,他怎么会将作案细节讲得如此清晰。
后来,心理医生对他诊断发现,海伦斯并没有多重人格,而所谓的乔治·曼德只不过是他在大脑中虚构出来的人物,他就是想将自己的罪行推得一干二净,想要借助于“精神分裂症”来逃脱法律的制裁。虽然当年警方为了尽快破案,对他施暴,但毫无疑问,他确实犯有杀人的罪行。可是,他却伪装得很好,让公众都认为他是迫于警方的压力而认罪的。
通过细致的调查和分析,雷斯勒明白眼前的威廉·海伦斯是一个善于隐藏的“怪物”,他虽然表现得很配合他们的调查工作,却不愿承认自己的罪行。他声称自己偷窃女性内衣只是一个恶作剧,但对社会并没有造成什么危害。他还称自己在狱中是一个模范犯人,在监狱中已经修完了学士学位,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够走出监狱。
雷斯勒并没有被他的假面目所蒙蔽,虽然他拒不承认自己的罪行,但雷斯勒却在查看几十年前苏珊娜遇害的案情报告和现场照片后分析出:海伦斯通过梯子进入苏珊娜的房间,孩子惊醒后大叫了几声,引起了母亲的注意。可是,海伦斯却强迫她谎称“没事”,从而让她的母亲离开。随后,海伦斯继续实施他的暴行,将孩子绑走,并将其带到废弃的地下室中杀害和肢解尸体,最后,将尸体扔进了下水道。作案之后,他若无其事地回到宿舍。
对于雷斯勒来说,虽然此次调查与访谈没有让威廉·海伦斯交代犯罪事实,但他可以肯定的是,威廉·海伦斯正是三起谋杀案的真凶,因为每个案发现场都有他留下的指纹。正如他在镜子上写下的那句话:“看在上帝的份上,在我杀死更多的人之前,快抓住我吧!我控制不住自己了。”落入法网满足了他的心愿。
【凶手访谈的难度】
对于执法人员来说,对变态残忍的凶手进行访谈是一项前景难以预料的艰巨任务。在访谈后,有些人不仅会受到精神上的折磨,而且还莫名其妙地患上各种疾病。因此,执法人员与受访的杀手之间的关系往往有些怪异。正如雷斯勒曾引用尼采的一句话勉励自己:“与魔鬼作战的人要谨防自己因此而变成魔鬼。如果你长时间地盯着深渊,深渊也会盯着你。”
有些变态杀手非常聪明,在与执法人员谈话时,他们总是反客为主,占据谈话中的主动地位,利用对方的需求而骗得对方团团转,最终,导致执法人员没有任何收获。雷斯勒的一位同事就曾在与凶手交谈后变得行为有些异常,并想要教给凶手逃避死刑判决的方法。后来,凶手死后他甚至悲痛欲绝。这是因为他在心理上已被凶手控制和操纵,对其相当信任。
因此,对于执法人员来说,访谈凶手,其实就是他们与凶手的心理较量。如果想从访谈中了解凶手的犯罪心理和作案规律,就要有虚与委蛇的耐性,同时,还要掌握谈话的主动权,才不会被凶手牵着鼻子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