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把目光再回到华南板块中的南国奥园,既然南奥标榜自己是“新生活的领跑者”,既然南国奥园与以前的奥园相比被称之为“从VCD到DVD的飞跃”,那么,这个从拿地到开盘一共只用了九个月的社区,到底有什么新的绝活呢?
走进南奥,你会立刻感到一阵清新、可人的微风迎面扑来,而最令人心驰神往的,莫过于满眼翠色的高尔夫球场,它宛如一颗晶莹的美玉镶嵌在南奥1 000亩的大社区之中。
昔日的贵族运动——高尔夫走进了大众社区里,这是南奥亮相以来第一个漂亮的自选动作。南奥首期封盘后,旭日广告公司(南国奥园的广告代理)所做的一项市场调查表明:目标消费群对社区高尔夫的认同率达80%。高尔夫社区何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呢?
自打拿到南奥这块地的第一天起,郭梓文就把目光锁定在了高尔夫上。
郭梓文曾经这样描述他和高尔夫的缘分:有一段时间,因为工作太繁忙,虽然年纪轻轻,但长期透支令他的身体状况不太理想,就在那时,王志纲向他极力推荐高尔夫并且认真地告诉他,身为第三代老板要想弄潮商海、独占鳌头,必须逃离以前老板们的生活方式,如搓麻将、洗桑拿等,追求另一种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在天地间无垠的绿色中,在变幻的沙地、水体、树林中,在和煦的阳光下,举步挥杆,随兴之所至,以自己为对手,以超越自己为己任,和朋友谈笑风生,你可以想象,这对身心是何等的有益!”在王志纲的影响下,郭梓文很快就成了不折不扣的高尔夫发烧友。不管有多忙,只要有空,他都抽空去打两场。
而王志纲对高尔夫则更是情有独钟。这些年来,天南南北的旅行生活使他几乎打遍了中国的球场。为了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他还特意把家安在了高尔夫球场边,除了刮风下雨或在外奔波,他每天早上都要打一个多小时,因此,他对高尔夫的体会也越来越深。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高尔夫运动似乎只是有钱人的专利。的确,尽管高尔夫在西方广受欢迎,但在中国它离平民百姓的距离还很遥远,很多人还认为它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运动。为什么不能让高尔夫运动降尊纤贵,飞入寻常百姓家呢?于是,南国奥园就成了王志纲和郭梓文的试验场。
但这个想法刚一提出,就遭到了合作伙伴、项目参与者和管理层的一致反对。反对的理由足够充分:首先,高尔夫球场建设成本太高,不是普通房地产项目的必修课,而且,以往的高尔夫球场周边只适合建别墅,不适合建大众社区;其次,高尔夫球场将占用大量的土地,必将降低项目的容积率,可售面积减小,经济上不合算;再次,球场规则的决定了只有少数人能够挥杆,而无法满足大众运动的要求;第四,为了维护高尔夫草坪的质量,大量的除草剂及杀虫剂必将对居住环境造成相当大的污染;第五,高尔夫球场日常经营及管理成本高昂,势必抬高消费门槛,以后会成为发展商的负担;第六,球场距离住宅太近,安全没有保障;第七,目前的高尔夫运动毕竟还是一项贵族运动,白领人群对它的需求与认知相当有限,很可能会费力不讨好。
这些反对的声音似乎不无道理,但如果上述这些障碍都可以跨越,甚至可以巧妙地转化为南奥的独家优势,情景又会如何呢?
无谓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000年11月,王志纲和郭梓文带领南奥的精英团队踏上了飞往澳洲的航班,他们此行,就是要揭开社区高尔夫的谜团。
考察团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悉尼、墨尔本到布里斯班,考察了一个又一个的西式社区,与设计师、规划师、建筑师、园林管理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沟通。他们不但对国际化人居环境、文化以及复合地产的诸多开发模式有了更为深刻地认识,而且解决了诸如高尔夫球场杀虫剂污染和安全等难题。
尤为重要的是,经过澳洲之行,大家在一路的沟通与碰撞之后,一致认为社区高尔夫的价值似乎不像以前人们所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社区高尔夫的形象越来越鲜明地凸现在了每个合作者的眼前。
大家意识到,南奥的社区高尔夫并不是为了追求新奇,而是为目标消费群量身打造的。喜欢奥园的人,大多是“高素质、高品位、高文化”的年轻一族。他们是社会上最富有活力的精英,他们的事业正处于快速上升期,他们追求自我的提升,无论是事业、社会地位,还是居住、生活甚至运动方式。所以,他们迫切需要成长之路上的台阶,以进入更高层次的生活圈,领略更高品位的文明,而这些恰恰都是高尔夫运动天生所具备的。
高尔夫运动历经百余年的洗礼,早已不仅仅是一项运动,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科学、文明、和谐的“高尔夫生活方式”。做“社区高尔夫”,把高尔夫引进社区,其用意远不止是让业主多了一种体育运动项目,也不止让社区环境多了一道风景和几许美丽,更在于要倡导一种健康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观念,营造一种高尔夫式的人际关系:互相尊重,以礼相待,以球会友,在竞争、交流中寻求友情,在融洽中保留矜持,有分寸有规矩……这正是现代商业文化和广州人的社区关系中所追求的和谐感与分寸感。同时,高尔夫更给参与者带来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多见的自律、自尊、礼让和宽容的绅士风度,一种对性格、对气质和心理素质的修炼和陶冶。
澳洲一行,使专家们广泛地认同了高尔夫的价值。而郭梓文算的一笔账,又令昔日的“反对派”们不得不叹服高尔夫的妙用。
郭梓文的账是这样算的:首先,做社区高尔夫,目的不是赢利,只要做到维持就行了;其次,绿化社区也要花钱,要占用土地,把这笔钱用来做社区高尔夫,不仅有更好的绿化效果,而且功能与景观也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再次,社区高尔夫与标准高尔夫球场的建设成本不同,社区高尔夫并不像标准高尔夫球场一样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发展商投入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经营起来自然也没有什么压力。在国外,公众高尔夫相当普及,打一场球只需十美元或更少,他们可以做到,我们也没问题。业主的消费如果降低到和打一场网球、保龄球差不多,社区高尔夫就自然容易普及。而由于有了高尔夫球场的景观,球场周边就可建小高层,景观更好、售价更高,并可补偿容积率,再把周边建成缓跑道,球场就不是仅有几个人才能享用球场设施了。
统一了思想和认识,接下来就是如何嫁接和设计的问题了。尽管社区高尔夫的想法得到了众人的认同,但到底怎么做,大家心里还是没底。能利用的只有社区里的一百余亩地,可建四个洞的高尔夫球场,这么袖珍的球场能体现出高尔夫的品位吗?
最初的设计方案是把四个洞分散在社区当中,置于家门口,业主可以想象自己是在社区的大峡谷里打球。可这样,在社区挥杆击球不但是个安全问题,而且会弱化高尔夫在社区中的作用,不利于未来的经营。
面对这种设计方案,王志纲提出必须调整思路,不能搞小分散,而要搞大集中的修改意见。大集中的高尔夫至少可以有三个方面的作用:首先,球场本身是个天然大氧吧,绿草茵茵,赏心悦目;其次,围绕球场是天然的有氧缓跑步道;再次,充分展示高尔夫运动的精髓和品质。想把高尔夫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要办一个独一无二的高尔夫会所作为球友交流的中心。在罗马包厢式的VIP包房里,人们喝茶聊天,切磋球艺,真情互动。另外,虽然只有四个洞,但可以通过营造独特的文化氛围,使其成为一个超级出发台和超级回归台。为什么这样说呢?从区位上看,在广州附近有十几个高尔夫球场,但广州本身缺少一个过渡的地方,只要这里经营出特色来,就可以为日后的产业化经营预留很多管线。
不建专业场,可以建成高尔夫练习场。高尔夫练习场不是“棚架+绿地”,而是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练习场;第二是高尔夫学校,学校是创造市场的摇篮;第三是高尔夫沙龙——一个以高尔夫运动为载体,人们进行沟通交流的场所。沙龙有普及层,有贵宾层,是人们未来休闲交流的主流方式。因此,它的公建、环境、场地及设施要精心设计,建成商业中心、服务中心、体育健康中心、交流中心。社区高尔夫的运营方式,可采取消费卡而不是会员证,将餐饮等方面一起考虑进去。另外,高尔夫引进社区后,还会产生很多新的社区服务和管理内容,所以,除了保证社区硬件设计合理,还要搞好日常运营的软环境,以保证高尔夫文化与社区氛围的有机融合。
就这样,奥园决策层决定创造一个大众化的高尔夫社区,开始这一前无古人、绝无参照的工程,郭梓文曾说:“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社区高尔夫球场。”
最后,根据经过前后48次修改的规划方案,社区高尔夫球场终于在南国奥园开盘之前诞生了。这是中国第一家社区高尔夫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