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中南半岛的心脏(1 / 1)

站在湄公河畔远眺,旱季的湄公河平静温和,岸边的河床**着,夕阳映照着放牛的孩童赶着水牛从河心沙洲上回来,一派田园牧歌的景象。让人想象不到,这里其实是老挝首都万象的城市中心。

一年之后,第九届亚欧峰会将在这里召开,届时来自亚洲和欧洲48个国家的元首将齐聚于此,探讨加强沟通与合作的话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要在一无所有的土地上打造出可以接待元首的区域。这样的速度,估计只有中国才能做到。

事实上,老挝也的确把这样一个任务交给了一家中国公司——中工国际(以下简称“中工”)。

如果只是一个单纯的承包工程,对于中工这样一个在世界五大洲都有承包项目的企业来说,是一项远非艰难的任务;如果这是一个单纯的对外援助项目,相对于中国每年几十亿美元的对外援助来说,也是一个常规性的项目。但是,这一次的任务却并非这么简单。它既是一个政治任务,带有援建性质,要求必须在2012年峰会召开前完成接待设施的建设工作;同时又是一个投资行为,中工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完成从承包商到投资商的转变,因此必须考虑如何启动甚至可以说创造老挝的市场。

作为一个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公司,中工在项目启动之初就已经与国际咨询机构合作,来完成这个项目的开发、策划和规划工作。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他们发现,面对这样一个不成熟的市场,不能按照成熟市场的思路去做。如果不能创造市场就难以打破僵局,但是要创造市场,就必须站在更高的尺度上,找到一种方式,既能够兼顾政府的要求,又能够开启市场的力量。

中工对这个项目期望极高,集团上下高度重视,不仅要在各国首脑面前大显身手,更希望找到一种合适的模式,完成从承包商到投资商的完美转身。由海外投资部老总姚剑直接兼任老挝公司老总,全面负责这一项目。对姚来说,元首别墅的建设已经按部就班,而目前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到整体项目的突破上。

突破口在哪里?摸索之中的他看到工作室2010年出版的《重整河山》,其中毛里求斯经济合作区案例中的思路和观点给他极大的启发,于是几经周折找到工作室,敲定了合作。